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核电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基本掌握了核心技术,摸索了经验,取得了好的效果,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基础。发展核电是优化我国能源战略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加快 核电 发展
中图分类号:T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掌握核电技术是体现一个国家现代电力技术水平的高低,工业发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核电在电力系统中比重大小,是电力工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的基本标志。电力资源的优化、合理利用,也是反映一个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核电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世界核电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用电的大幅度增长的需求不相符合,与工业化、城镇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形势不相适用,必须加快核电发展步伐,优化调整电力资源结构、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分折现状:认识加快发展核电的紧迫感
我国发展核电历史仅20多年,比世界核电发展早的法国迟40多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核发电量和人均用电量只相当上世纪7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全球有33个国家和地区有440多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核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其中17个国家和地区核发电量超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核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法国为76%、比利时为58%、日本为36%、德国为30%、美国为20%,而我国仅占2.3%,显见差距之大。我国运行的11台核电总装机容量只相当日本一个福岛核电站的容量。
二、论证可行:提高加快发展核电的自信心
一是技术可行性。通过20多年的核电建设,我国基本具备了发展百万千瓦的压水堆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营运和设计分析、计算和试验验证的条件和能力,掌握了我国第三代核电AP1000的自主依托项目技术。核电设备国产程度不断提高,100万千瓦核二级泵核电关键性设备研制成功。东方电机自主研制的核压力容器蒸发器等核电设备可进行批量生产。我国已积累了核电站建设、运行管理经验,并创造良好的业绩。岭澳核电站提前66天,一次试运投产成功,第一个换料循环周期就创造了未发生非计划停堆连续安全运行的成绩,达到了世界上核电新机组投运当年的最好运行水平,国际同行称赞中国创造了一个“只能平,无法打破”的最佳世界纪录。大亚湾核电站可利用率达到89.5,负荷因子达到87。1号机组创造了一个换料循环连续安全运行的历史最好成绩。秦山核电站是中国内地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核电站,它是继核武器、核潜艇研制成功后我国核工业又一次历史性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建设已建成包括一期、二期、三期在内共290万千瓦的核电基地,培训储备了大量的核电人才。
二是经济可行性。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备了雄厚的核电投资实力。至2012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2.9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为核电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打下了基础。中核、中广核两大核电集团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2012年末,两大集团总资产均突破2900亿元;这两大集团已成为核电建设领头羊。国内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特别是电力投资企业投资核电的积极性高涨,一些大型火电企业争相投资核电。各省、自治区政府投资核电也很踊跃,外资投资意向浓厚,加上已建成投入运行的核电站效益良好,吸引大量资金意向投入核电。到2006年11月秦山核电站累计发电量达285亿千瓦时,销售收入87亿元,上交各种税费超过17亿元,2005年5月还清全部贷款本息23.8亿元,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只要我们合理整合上述资金,就能很好地解决核电建设的资金问题。核电是经济的,其电价也是有竞争力的,相当比例的核电可起到电价稳定器的作用。美国专家研究表明,对于新建核电站,当造价为1250美元/kw时,平均上网电价只有2.5到3美分,如果机量建设造价可控制到1000美元/kw以下,其竞争力就更强。
三是资源可行性。我国是核原料较多的国家,从我国正在实施的第二轮轴资源潜力预测评估工作情况看:我国的轴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可能达到100万吨,给发展核电具备资源保障。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核燃料资源丰富,供大于求,且价格低。只要我们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原料市场,制定一个远景的核原料生产引进规划,可解决核燃料长期供应问题。我国已有相当规模的核电厂址资源,岭澳、田湾及未开工建设但通过初审可供开发的厂址资源总计达4000至5000万kw规模,还有较多的厂址资源没有发现和挖掘。
四是安全可行性。核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研究证明核电站的安全是有保障的。核安全包括核电站事故和放射废料处置。为使核电站安全事故减到最小,从80年代开始研究ABWR、AP600和系统80的改进堆型安全性大幅提高,而先进压水堆技术AP1000采用非能动设计在发生事故之后,至少在72小时内,操作员不必采取手动动作,使核电站的核安全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这些堆型设计都被美国核管会批准,这说明核安全事故是可以控制的。核废料也能得到良好的处置,低放射性废料可将其固化在水泥或沥青中,然后浅池埋存几百年即可达到无害程度。放射废料可深埋在我国西部选取符合条件的埋存地点进行深地层埋存,防止放射。我国的核电厂自投入运行以来,放射性流出远低于国家限值,没有给环境造成任何影响,更没有发生任何核安全和核泄露事故,事实证明,核电站安全是可以保障和控制的。
三、探素发展:走出加快发展核电的新路子
(一)落实规划,提高核电比重。国家能源局对《核电长期发展规划》进行了调整。将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从4000万千瓦,调整为7000万千瓦。核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将突破6%。在建的核电项目由1800万千瓦调整到3000万千瓦,预计未来3年,我国将建设16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在1000万千瓦以上。這意味着未来三年核电建设总量将超过过去23年的总和。这个规划是积极的,可行的,是符合我国实际的,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执行和落实。同时要对全国核电项目建设进行科学决策,总体规划,论证一个、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目前特别要协调解决全国各省争相建设核电站的问题,防止一哄而起。
(二)自主建设,提高国产化水平。在核电建设中要贯彻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引进技术,推进国产化进程的方针,沿着自主化、国产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走出一条我国核电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专业化管理、自主化建设的新路子。
(三)批量建设,提高核电规模效益。核电建设要形成规模经济、发挥规模效益必须批量建设,这是降低造价、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通过批量生产使新建核电站造价由1300美元/kwh降至1000美元/kwh。
(四)集中财力,确保重点核电项目资金。在多渠道筹资多家办核电的情况下,必须科学决策,精心策划,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了保证核电建设资金,可考虑核电建设资本金中央出资45%,地方出资30%,利用外资25%。国家还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引进核电先进技术和设备,集中财力建设重点核电项目,力争建设周期为48个月。
(五)培养人才,为核电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要整合核电教育资源,集中师资和教学设备办好一到两所重点核院校,使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核电人才,挑起我国核电建设的大梁。
(六)加强监管,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要加强现投入运行核电站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目前我国核电进入快速发展期,越是快速发展就越要强化监督和管理。如发生一次严重的核电事故,就可能导致所有核电项目停建停产。为此,要确保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的质量,在源头上将不安全隐患消除。核电废料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处理,避免其放射性危害。
参考文献:
【1】山东大学能源与工程学院: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百度文库)
关键词:加快 核电 发展
中图分类号:T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掌握核电技术是体现一个国家现代电力技术水平的高低,工业发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核电在电力系统中比重大小,是电力工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的基本标志。电力资源的优化、合理利用,也是反映一个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核电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世界核电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用电的大幅度增长的需求不相符合,与工业化、城镇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形势不相适用,必须加快核电发展步伐,优化调整电力资源结构、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分折现状:认识加快发展核电的紧迫感
我国发展核电历史仅20多年,比世界核电发展早的法国迟40多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核发电量和人均用电量只相当上世纪7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全球有33个国家和地区有440多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核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其中17个国家和地区核发电量超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核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法国为76%、比利时为58%、日本为36%、德国为30%、美国为20%,而我国仅占2.3%,显见差距之大。我国运行的11台核电总装机容量只相当日本一个福岛核电站的容量。
二、论证可行:提高加快发展核电的自信心
一是技术可行性。通过20多年的核电建设,我国基本具备了发展百万千瓦的压水堆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营运和设计分析、计算和试验验证的条件和能力,掌握了我国第三代核电AP1000的自主依托项目技术。核电设备国产程度不断提高,100万千瓦核二级泵核电关键性设备研制成功。东方电机自主研制的核压力容器蒸发器等核电设备可进行批量生产。我国已积累了核电站建设、运行管理经验,并创造良好的业绩。岭澳核电站提前66天,一次试运投产成功,第一个换料循环周期就创造了未发生非计划停堆连续安全运行的成绩,达到了世界上核电新机组投运当年的最好运行水平,国际同行称赞中国创造了一个“只能平,无法打破”的最佳世界纪录。大亚湾核电站可利用率达到89.5,负荷因子达到87。1号机组创造了一个换料循环连续安全运行的历史最好成绩。秦山核电站是中国内地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核电站,它是继核武器、核潜艇研制成功后我国核工业又一次历史性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建设已建成包括一期、二期、三期在内共290万千瓦的核电基地,培训储备了大量的核电人才。
二是经济可行性。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备了雄厚的核电投资实力。至2012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2.9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为核电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打下了基础。中核、中广核两大核电集团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2012年末,两大集团总资产均突破2900亿元;这两大集团已成为核电建设领头羊。国内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特别是电力投资企业投资核电的积极性高涨,一些大型火电企业争相投资核电。各省、自治区政府投资核电也很踊跃,外资投资意向浓厚,加上已建成投入运行的核电站效益良好,吸引大量资金意向投入核电。到2006年11月秦山核电站累计发电量达285亿千瓦时,销售收入87亿元,上交各种税费超过17亿元,2005年5月还清全部贷款本息23.8亿元,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只要我们合理整合上述资金,就能很好地解决核电建设的资金问题。核电是经济的,其电价也是有竞争力的,相当比例的核电可起到电价稳定器的作用。美国专家研究表明,对于新建核电站,当造价为1250美元/kw时,平均上网电价只有2.5到3美分,如果机量建设造价可控制到1000美元/kw以下,其竞争力就更强。
三是资源可行性。我国是核原料较多的国家,从我国正在实施的第二轮轴资源潜力预测评估工作情况看:我国的轴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可能达到100万吨,给发展核电具备资源保障。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核燃料资源丰富,供大于求,且价格低。只要我们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原料市场,制定一个远景的核原料生产引进规划,可解决核燃料长期供应问题。我国已有相当规模的核电厂址资源,岭澳、田湾及未开工建设但通过初审可供开发的厂址资源总计达4000至5000万kw规模,还有较多的厂址资源没有发现和挖掘。
四是安全可行性。核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研究证明核电站的安全是有保障的。核安全包括核电站事故和放射废料处置。为使核电站安全事故减到最小,从80年代开始研究ABWR、AP600和系统80的改进堆型安全性大幅提高,而先进压水堆技术AP1000采用非能动设计在发生事故之后,至少在72小时内,操作员不必采取手动动作,使核电站的核安全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这些堆型设计都被美国核管会批准,这说明核安全事故是可以控制的。核废料也能得到良好的处置,低放射性废料可将其固化在水泥或沥青中,然后浅池埋存几百年即可达到无害程度。放射废料可深埋在我国西部选取符合条件的埋存地点进行深地层埋存,防止放射。我国的核电厂自投入运行以来,放射性流出远低于国家限值,没有给环境造成任何影响,更没有发生任何核安全和核泄露事故,事实证明,核电站安全是可以保障和控制的。
三、探素发展:走出加快发展核电的新路子
(一)落实规划,提高核电比重。国家能源局对《核电长期发展规划》进行了调整。将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从4000万千瓦,调整为7000万千瓦。核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将突破6%。在建的核电项目由1800万千瓦调整到3000万千瓦,预计未来3年,我国将建设16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在1000万千瓦以上。這意味着未来三年核电建设总量将超过过去23年的总和。这个规划是积极的,可行的,是符合我国实际的,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执行和落实。同时要对全国核电项目建设进行科学决策,总体规划,论证一个、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目前特别要协调解决全国各省争相建设核电站的问题,防止一哄而起。
(二)自主建设,提高国产化水平。在核电建设中要贯彻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引进技术,推进国产化进程的方针,沿着自主化、国产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走出一条我国核电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专业化管理、自主化建设的新路子。
(三)批量建设,提高核电规模效益。核电建设要形成规模经济、发挥规模效益必须批量建设,这是降低造价、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通过批量生产使新建核电站造价由1300美元/kwh降至1000美元/kwh。
(四)集中财力,确保重点核电项目资金。在多渠道筹资多家办核电的情况下,必须科学决策,精心策划,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了保证核电建设资金,可考虑核电建设资本金中央出资45%,地方出资30%,利用外资25%。国家还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引进核电先进技术和设备,集中财力建设重点核电项目,力争建设周期为48个月。
(五)培养人才,为核电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要整合核电教育资源,集中师资和教学设备办好一到两所重点核院校,使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核电人才,挑起我国核电建设的大梁。
(六)加强监管,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要加强现投入运行核电站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目前我国核电进入快速发展期,越是快速发展就越要强化监督和管理。如发生一次严重的核电事故,就可能导致所有核电项目停建停产。为此,要确保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的质量,在源头上将不安全隐患消除。核电废料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处理,避免其放射性危害。
参考文献:
【1】山东大学能源与工程学院: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