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和落实新课标规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成为学生成长中一种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设计生活化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富有活力和灵性,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要用到数学,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为此,我把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如:学习了《认图形》后,安排学生在家里用纸任意剪一些平面图形,并说说这是几边形。学习了《量长度》后,可以让学生亲自量量家里一些生活用品的长度。学习了《乘法的应用》后,让学生计算吃饭时需要多少双筷子,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到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较简便。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后,交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到商店里去找自己喜欢的两样玩具,算一算如果买它们应付多少钱?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十字路口十分钟内机动车辆运行情况,或到附近商店调查几种商品的价格等,再编制成统计图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的最好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我在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上下工夫,在“趣”字上做文章。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故事、谜语、童话、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到作业内容就来劲,就跃跃欲试,使学生把作业看做是没有负担的学习,乐在其中。
如: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用这四种方法的知识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其他同学猜的作业。
( )被减数是72,减数是66,差是多少?
( )16上4的几倍?
( )27比19多多少?
( )几个4是8?
( )49与50相差几?
( )3个3是多少?
( )25里面有几个5?
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这个号码,按照猜出号码拨出去,接电话的果然是自己的同学,学生觉得十分有趣。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用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学生,“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使学生在“乐”中求知。
三、设计自主化作业,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学生的性格、习惯、爱好千差万别,为了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作业,我常设计一些分层次的作业,使作业更富有针对性,留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拥有自主权。
如:教完第一册“认数”之后,我设计了如下分层次的作业。
请你自己选择一题来完成。
[A层]你能写出10个不同的数吗?
[B层]找找你身边的物品各有几个,并把数字写下来?
[C层]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说几句话吗?
又如:教完《比较数的大小》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A层]48,( ),51,( )53,54,( )
[B层]把76,25,16,83,46,59,64按从小到大的位置排一排。
[C层]37<( )<46<( )<51<( )55
这些自主化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主选择若干题完成,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开发了不同特长、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大胆创新。
如:学习了《角的认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作业:让小朋友用3根小棒搭角,可以搭出几个角?小朋友在搭小棒时发现,用3根小棒可以搭出不同的角:有3个角,有4个角,有6个角,有9个角,有12个角……这样开放性的作业,能让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时刻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
实践证明,作业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变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为之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把作业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新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学活学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设计生活化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富有活力和灵性,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要用到数学,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为此,我把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如:学习了《认图形》后,安排学生在家里用纸任意剪一些平面图形,并说说这是几边形。学习了《量长度》后,可以让学生亲自量量家里一些生活用品的长度。学习了《乘法的应用》后,让学生计算吃饭时需要多少双筷子,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到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较简便。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后,交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到商店里去找自己喜欢的两样玩具,算一算如果买它们应付多少钱?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十字路口十分钟内机动车辆运行情况,或到附近商店调查几种商品的价格等,再编制成统计图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的最好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我在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上下工夫,在“趣”字上做文章。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故事、谜语、童话、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到作业内容就来劲,就跃跃欲试,使学生把作业看做是没有负担的学习,乐在其中。
如: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用这四种方法的知识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其他同学猜的作业。
( )被减数是72,减数是66,差是多少?
( )16上4的几倍?
( )27比19多多少?
( )几个4是8?
( )49与50相差几?
( )3个3是多少?
( )25里面有几个5?
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这个号码,按照猜出号码拨出去,接电话的果然是自己的同学,学生觉得十分有趣。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用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学生,“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使学生在“乐”中求知。
三、设计自主化作业,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学生的性格、习惯、爱好千差万别,为了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作业,我常设计一些分层次的作业,使作业更富有针对性,留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拥有自主权。
如:教完第一册“认数”之后,我设计了如下分层次的作业。
请你自己选择一题来完成。
[A层]你能写出10个不同的数吗?
[B层]找找你身边的物品各有几个,并把数字写下来?
[C层]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说几句话吗?
又如:教完《比较数的大小》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A层]48,( ),51,( )53,54,( )
[B层]把76,25,16,83,46,59,64按从小到大的位置排一排。
[C层]37<( )<46<( )<51<( )55
这些自主化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主选择若干题完成,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开发了不同特长、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大胆创新。
如:学习了《角的认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作业:让小朋友用3根小棒搭角,可以搭出几个角?小朋友在搭小棒时发现,用3根小棒可以搭出不同的角:有3个角,有4个角,有6个角,有9个角,有12个角……这样开放性的作业,能让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时刻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
实践证明,作业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变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为之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把作业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新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学活学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