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改革攻坚年催生“个性官员”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ceg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是2005“年度个性官员”
  
  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省部级高官中一批语出惊人、直陈弊端、喜怒形于色的“个性官员”成了政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了公众热议的话题和媒体关注的对象。
  人们首先记起的是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这位“铁面审计长”刮起的“审计风暴”,给38个违规使用资金的中央部门带来“强震”,而在以往,还没有谁敢如此公开、如此不留情面地摸过这些部级单位的“老虎屁股”。12月初,他关于地方政府跑“部”“钱”进,驻京办“带包去跑”的一席话,又一次引起轩然大波。揭示的问题不让人惊讶,而揭示之尖锐、之直接让人惊讶不已。
  另一位是今年曝光率极高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局长李毅中。3月、6月、8月、11月,面对频发的矿难,这位履新的局长四次在现场向地方主管官员发难,严斥“官煤勾结”,“矿主赚钱,矿工受难,政府埋单”,而最痛心疾首的一句,则甩给了“明星矿”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矿长、总工:“你们连民营小煤窑主都不如!”
  再一位焦点人物,在位七年、当时即将离任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全年五次发飙,直言“教育产业化违背了我们的办学宗旨”,“中小学乱收费是地方政府逼的,高校乱收费的主要责任在高校本身”。8月底,在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他以长达45分钟的发言,点名痛批八省市落实贫困助学贷款不力,直令有关地区有关部门汗流浃背。
  年初,一向处于“弱势”的国家环保总局以强硬姿态介入“环评”,叫停13个省市总投资额达一千多亿的30多个违法开工的大型项目,其中包括备受争议的“圆明园铺膜工程”。在这场“一月风暴”中,少壮派官员、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始终站在台前,主动置身于“火山口”上,承受着巨大压力。他说:“中国的环境问题不是专业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根源是我们扭曲的发展观。”人们由此记住了潘岳这个名字。
  平易近人,直言不讳,感情外露,疾恶如仇……没有多年来一般官员的四平八稳、矜持内敛、谨言慎行和不温不火,甚至有点“不像官员”。这可以说是以上“个性官员”的共同特征。
  面对“个性官员”接二连三的出现,在寻常百姓击节赞赏之余,各地媒体亦喜亦忧,褒贬参半:一方面为这样一批勇毅前行、敢发狠话、敢出狠招的官员所感动,认为是“百姓之幸”,一方面又不无忧虑地指出,“政策权威不能靠个性官员来捍卫”,对个性化“明星官员”的依赖,“正昭示出制度化解决途径的无力”。
  然而,不管社会和传媒如何评价,“个性官员”的身姿却越来越频密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他们掀起的“审计风暴”、“安监风暴”、“环保风暴”和“教育风暴”产生了震撼性的效果已是不争之实。
  
  改革关键期呼唤“个性官员”
  
  “个性官员”的集中涌现堪称“2005现象”。这批令人瞩目的官员在一个特殊的年份脱颖而出,现身于审计、环保、安监、教育这样几个问题成堆的领域,这一现象很能发人深思。
  经过27年的渐进改革,到了2005年,中国已走到一个转折关口,进入体制转换期、战略机遇期、改革关键期和矛盾凸显期,或者说,我们已从“摸着石头过河”行进到“改革深水区”。中国的改革已经触及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核心领域和深层次问题。持续的经济增长使社会领域矛盾和冲突日渐累积,日显突出;现行的体制和机制已严重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行业垄断、部门利益、地方保护、行政干预纷纷抬头,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的底线屡屡被突破,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法违规、徇私舞弊成为一系列重大事故的直接诱因。
  也许,2005年将作为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高发、官员问责多发的年份,而载入中国改革的史册。这样一个改革攻坚、矛盾聚积、风云际会的时期,催生一批富有政治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为国计民生呼号、为百姓代言的个性化官员,就是时代的必然了。他们的出现,是对多年体制痼疾和部门积弊发起的挑战,包含着民众强烈的改革愿望并代表了全社会的民意诉求。张保庆说,“做事要凭良心”!李金华说,如果有重大问题审计不出来,造成重大损失,“那是我们对人民的一种犯罪”。他们的雷霆震怒、疾言厉色确实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威慑力———被张保庆点名批评的一些省市“连夜行动”,“天津连夜拨出了300万贷款”,落实国家贫困助学贷款政策,被审计出违法违规而进入“黑名单”的部委,起码感到颜面尽失,不敢造次。
  这不由得使人想起20多年前,中国大地上拨乱反正风暴中的胡耀邦。面对“两个凡是”盛行、冤假错案如山的复杂环境,胡耀邦勇敢地喊出“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豪言,显示了他的个性、胆识和才干。试想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关头,如果没有一批耀邦式的有个性、有魄力、心系百姓的好干部以及他们身后一批老革命家的强有力支持,要把被颠倒了的思想路线是非和干部路线是非重新颠倒过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
  
  “个性官员”是制度变革和制度执行的推动力
  
  曾几何时,中国的官员们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标准产品:千人一面,千部一腔,规行矩步,言语乏味;说的是官话、假话、套话、说了等于没说的话;没有思想,没有是非,没有个性,没有活力……
  比照之下,“个性官员”们清新的形象、主动的风格、坦率的态度和犀利的言辞使人耳目一新,构成了对固有官场风气和传统陋习的强力冲击。“个性官员”的被接纳、被称道起码表明,今天的工作环境和舆论环境正在进一步走向宽松。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所言,“被动的施政形象正在向一种主动的施政形象转变”,“我们的环境,已经开始可以容纳一些有个性的官员,这是好的现象”。这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对“个性官员”作用的肯定,丝毫没有贬低制度的作用。制度和法规终究是带根本性和稳定性的。但目前我们的相关制度欠完善、欠健全,多有缺失、多有失范,中央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遭遇“肠梗阻”。张保庆坦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畅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在制度变革滞后、制度执行受阻的情况下,富有政治勇气和道德责任意识的“个性官员”必将成为制度变革和制度执行的重要推动力量。
  《瞭望新闻周刊》日前撰文指出,近七年来,仅我国副省级以上单位和部门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出台的各种制度、规章、决定和办法就超过2600件,大有“制度泛滥”之势。可是,我们竟不得不在这“2600”之外,再增一条“官员限期从煤矿撤资”,一些地区还不得不将撤资期限一推再推,这是为什么?面对李金华、李毅中、张保庆、潘岳们的怒发冲冠、悲情呼吁,我们不禁想起电视剧《亮剑》的启示:“天才的命令必须由得力的人去执行。”在当今改革攻坚、改革爬坡的关口,我们太需要这些“得力的人”———有个性、有魅力、敢碰硬、敢担当的官员。这样的官员只嫌其少,不嫌其多。
其他文献
当今中国,个性化官员可谓少矣!而此类官员的稀缺,实则彰显着官场的日益平庸和体制的老化。然而,2005年,中国大地却倏然出现了几位“勇毅前行、敢发狠话、敢出狠招”的官员,如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于是,人皆耳目一新,争相追捧,成为鸡年一景。  在我看来,所谓个性化官员,就是当怒则怒,当喜则喜;怒则拍案而起,义正词严;喜则“开怀大笑,声震四座
期刊
政府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上的恰当位置,应该是把教育、医疗、住房制度搞好,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把基础设施——水、电、交通等搞好,把治安搞好,其余的事情交给市场去做。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公平和正义建设,社会公平作为民生的一个方面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社会不公根源在哪里?如何实现公平?是在财富初次分配中“均贫富”,还是在再分配的过程中“劫富济贫”?在民众公平呼
期刊
“通往奴役之路,常由善意铺成。”委内瑞拉总统查维斯经民选上台,誓言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但是他挟“多数人的暴力”,强制弥平贫富差距,却使国家经济一度濒临崩溃。  爱之者视他为圣雄,恨之者目其为元凶。委内瑞拉正在进行的带浓郁“极左”色彩的经济改革实践,对同样面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潜伏不安定种子的中国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委内瑞拉过去几年和现在正在发生的一切,有力地证明:如果富人阶层蔑视穷人的利
期刊
2003年以来,我国数位亿万富翁被杀:山西富翁李海仓,浙江温州富豪周祖豹,甘肃地产大亨刘恩谦,四川明达公司董事长葛军明……一时间,“仇富”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然而,“仇富”一词并不能确切表达转型期“穷人”的心态。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认为,中国当前的所谓仇富其实是仇不公,目前的富人,有一部分致富手段不正当。普通百姓虽对超过了警戒线的基尼系数有些懵懂,但面对日益升高的社会资源消费成本,普遍感
期刊
与耀邦同志在一起的难忘岁月  陈维仁    1977年3月,胡耀邦来到“文革”后满目疮痍的中共中央党校担任副校长,从此和这里结下了难忘的缘分。在这里,有他为了复校、兴党、富国的操劳,有他为三中全会历史转折的欣喜,还有他为党和国家的种种忧思……  “文革”结束后不久,胡耀邦接到中央让他尽快恢复中央党校的任务而进驻党校。他是“单枪匹马”来到中央党校的,除了一个机要秘书,没带任何“老部下”、“老搭档”,
期刊
这是中国司法界一次的“地震”:深圳中级人民法院5名法官先后被中纪委、最高检“双规”或逮捕,其中包括1名副院长、3名庭长、1名已退休老法官,卷入调查的法官、律师多达数十人。这个走在改革前沿的全国知名法院,却爆出法官腐败串案的丑闻,实在令人震惊。   此案可谓司法腐败的典型个案,它严重亵渎了法院的司法公信力,损害了法院公正清廉的形象,削弱了社会对法院、对司法的信任度。如果正义化身的法官也蜕变为贪婪的蛀
期刊
19岁的兰州农村青年白荣晖患有先天性孤立肾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症,家人东拼西借也凑不齐高额的手术费,他的父亲白纯钰走投无路,给庆阳市市长写了求救信,但却没有结果,白荣晖带着遗憾离开人世。事后查知,这封已经被市长批示给民政部门办理的救命信,在市政府办公室“搁置”了20天……(《东方网》,11月23日)  白荣晖死了,很多人纷纷将矛头对准市政府办公室,痛斥政府效能之低下和公务员之懒惰,好似只要市长的批示能
期刊
近日,山东齐河县爆出一桩世说新语式的奇闻,仅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的时某雇人模仿县委书记的签名,竟顺利安排包括自己在内的30余人进入当地党政机关就职,而且还收取每人3到8万元不等的好处费。(2006年11月15日《新京报》)  在这里,“民主选才”或“政务公开”等刚性的制度规定成了十足的摆设,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政务漏洞。时某利用其伪造的书记签字,使自己及另外30多人混进了公务员队伍,而且还捞取了数目可
期刊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出通知,决定自11月15日起,上调信函、明信片业务资费。同时要求邮政企业做好明码标价和宣传解释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和用户监督(《中国青年报》11月15日)。  无疑,这次调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邮政垄断业务成本压力,使邮政专营业务的经营困难有所缓解。但这次调价在程序上缺乏行政定价应有的公开、公正安排。  在我国,规定重量的信函和明信片既是邮政专营业务,又
期刊
“宁可放过真凶,不可冤枉一个”的程序规则,或许听惯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人百思不解,但正是这种正当程序的尊重与追求,在人治与法治中间造就了一条鲜明的分水岭。    美国是一个判例法国家,许多法律原则都是由一些具体案例引申出来形成具有普适性的司法规则。作为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美国在上世纪通过一些重大的刑事案例确立了“程序至上”的刑事司法理念。    “米兰达案”中的程序规则    很少有案件像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