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熟发展,人们消费方式以及消费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个人信用消费不断扩大,消费信贷比例不断提高。本文针对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消费信贷 风险管理 个人信贷
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
消費信贷是指金融机构为方便消费者,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提供资金的信贷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消费结构以及消费理念发生变化的客观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和与日俱增的物价之间的矛盾。通过消费信贷,可以方便和改善人们的生活。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存贷款利率的变化、借贷流动性约束以及消费倾向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我国现阶段采用消费信贷的主要方式是金融机构的个人消费信贷,起步较晚,在1999年才开始大规模的实施个人住房贷款,随后其他的个人消费贷款品种才逐渐发展起来。截至目前,各金融机构开展的个人消费贷款主要有以下几类:汽车贷款、医疗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在各项消费贷款品种中,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占很大比例。近几年来,各类消费信贷品种发展迅速,我国基本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各个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创新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信贷业务也现多元化发展,基本上能够涵盖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二、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社会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缺位。对于银行而言,信用风险始终是消费信贷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消费者信贷交易中,由于失信行为导致的直接损失大约6000亿元。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个人资信状况进行评估和调查的机构较多,为支持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国家专门建立完善的客户个人征信信息资料库。我国的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这对于各大商业银行扩大个人消费信贷是极大的阻碍,而这种制度缺陷将长期制约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各行业中关于消费者征信状况的信息因为国家目前的征信体系的政策和法规封闭在相关企业中,正是由于这种封闭,使得同行业间无法及时沟通和有效整合行业数据。信贷消费者敢于做出多头开户以及恶意骗贷的行为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完善的信用机制约束。此外,由于个人征信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缺乏,以及缺少一个完备和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各大银行只能凭借各自的征信评价系统对信贷消费者的征信状况做出评判,这就造成了银行信贷交易中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缺乏科学的贷款决策模式和决策标准。就目前而言,各大银行对于个人信贷方面的制度不够成熟,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信贷体系,对于信贷风险规律和个人信贷业务运营规律无法形成统一科学的标准,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信贷决策是会出现以下问题:第一,将公司贷款和个人信贷划等号,将两种贷款运用同样的决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效率;第二,对于个人消费信贷,缺乏必要的评估依据,贷款决策者们只有在公司原有的信贷制度框架内决定贷款决策,而公司的信贷风控标准和决策思维也不具有针对性。因此,众多商业银行中的信贷业务员更多的会在公司原有决策框架下以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放贷,这种方式,使得公司不同信贷员对于同等条件的贷款会有不同的放贷结果,失去了信贷决策的科学性。
3.风险管理相对薄弱。我国商业银行对个人消费信贷决策缺乏认知,忽视决策手段和决策效率,只重视基本形式,缺少相关决策前的监督和检查,其决策流程过于简单。对于放贷之后的管控上,商业银行会统一采用定期反馈报告等方式对个人消费信贷进行管理,对于放贷之后的管控上缺乏个性化的管控模式。但是如果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银行各个经营管理部门因为业务量过大而无法管理无重点,追求形式化。此外,我国银行对于个人消费信贷产生的不良贷款通常有资产管理经理打理,而经营部门常常因为缺乏专业资产管理经理而造成经营中断,当不良资产积累到一定程度,只能靠集中清理,从而错失最佳催讨时机。所以,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于银行信贷部门的高效运作至关重要。
4.有效金融工具缺乏致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诸如个人住房贷款的一些消费贷款,不仅期限长,客户还比较分散,这和银行的负债期限较短不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在发达国家,一些金融机构将银行的信贷产品资产证券化,从而将风险较高、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在二级市场变现,从而使得资产达到风险和收益相匹配。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健全,难以建立一个适应消费信贷的二级市场。就目前而言,银行只能通过抵押以及第三方担保来控制信贷风险,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我国消费信贷产品的流动性风险。
三、发展我国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1.个人征信的全国联网体系的建设。上海个人征信体系模式的成功为全国联网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和银行的参与,在法律层面上,可以在某些行业试点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使得该行业遵守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规章制度。目前,最先进行人才征信体系建设的行业是银行业,这次之后,一些政府机关部门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也将纳入征信范围,从而达到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目的。同时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建设的信息获取上应该尽可能的拓展渠道来源。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法律建设上,应当注重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在法律范围内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明确法律责任,使得债权人和信贷消费者的权益的到保护,同时对于在信贷中违反法律的消费者,应当将其行为与其日常交易行为挂钩,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加强信贷消费者的法律责任意识,保证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2.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消费者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现阶段我国信贷消费市场存在着很多问题,征信意识薄弱,管理混乱等,针对这些问题,各商业银行应该找出目前信贷市场的症结所在,同时结合自己的管理体制,对症下药。对于一些经营性的问题,如目标客户定位、产品定价和风险控制等问题,商业银行应该建设和完善管理系统,满足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在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上,定量分析有利于实现对消费者信贷的监控;将风险审核和风险组合控制相结合,横向制约信贷的管理;针对系统内出现的不良消费贷,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清理,针对一些法律上的信贷违规,可以利用第三方力量进行追回。
3.证券化消费信贷,分散风险。针对如何分散消费者信贷风险的难题,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实现消费信贷的证券化,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消费信贷的证券化进程,对于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一方面,消费信贷的证券化可以优化商业银行资金的匹配结构,减少银行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另外,消费信贷证券化提高了银行风险抗击能力。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消费信贷发展迅猛,一些中小型的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压力与日俱增,客观上也需要实现消费信贷证券化,因此可以在这些地区进行试点。总的来说,实现消费信贷的证券化有利于实现以下两个目的: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担保证券组合、保险和信用等级评价的方式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侵害,这有利于融资成本的降低;其次,证券化后的消费信贷在资本市场上可以收益稳定的资金流,这优化了我国的资本市场,使得我国金融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龙游洋. 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8):143-144.
[2]魏义俊.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消费经济, 2005, 21(5):55-57.
[3]杨欣.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南农业大学, 2003.
作者简介:蔡倩云(1995-),女。民族:汉。安徽省合肥市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3级金融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专业。
关键词:消费信贷 风险管理 个人信贷
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
消費信贷是指金融机构为方便消费者,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提供资金的信贷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消费结构以及消费理念发生变化的客观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和与日俱增的物价之间的矛盾。通过消费信贷,可以方便和改善人们的生活。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存贷款利率的变化、借贷流动性约束以及消费倾向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我国现阶段采用消费信贷的主要方式是金融机构的个人消费信贷,起步较晚,在1999年才开始大规模的实施个人住房贷款,随后其他的个人消费贷款品种才逐渐发展起来。截至目前,各金融机构开展的个人消费贷款主要有以下几类:汽车贷款、医疗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在各项消费贷款品种中,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占很大比例。近几年来,各类消费信贷品种发展迅速,我国基本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各个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创新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信贷业务也现多元化发展,基本上能够涵盖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二、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社会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缺位。对于银行而言,信用风险始终是消费信贷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消费者信贷交易中,由于失信行为导致的直接损失大约6000亿元。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个人资信状况进行评估和调查的机构较多,为支持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国家专门建立完善的客户个人征信信息资料库。我国的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这对于各大商业银行扩大个人消费信贷是极大的阻碍,而这种制度缺陷将长期制约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各行业中关于消费者征信状况的信息因为国家目前的征信体系的政策和法规封闭在相关企业中,正是由于这种封闭,使得同行业间无法及时沟通和有效整合行业数据。信贷消费者敢于做出多头开户以及恶意骗贷的行为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完善的信用机制约束。此外,由于个人征信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缺乏,以及缺少一个完备和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各大银行只能凭借各自的征信评价系统对信贷消费者的征信状况做出评判,这就造成了银行信贷交易中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缺乏科学的贷款决策模式和决策标准。就目前而言,各大银行对于个人信贷方面的制度不够成熟,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信贷体系,对于信贷风险规律和个人信贷业务运营规律无法形成统一科学的标准,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信贷决策是会出现以下问题:第一,将公司贷款和个人信贷划等号,将两种贷款运用同样的决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效率;第二,对于个人消费信贷,缺乏必要的评估依据,贷款决策者们只有在公司原有的信贷制度框架内决定贷款决策,而公司的信贷风控标准和决策思维也不具有针对性。因此,众多商业银行中的信贷业务员更多的会在公司原有决策框架下以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放贷,这种方式,使得公司不同信贷员对于同等条件的贷款会有不同的放贷结果,失去了信贷决策的科学性。
3.风险管理相对薄弱。我国商业银行对个人消费信贷决策缺乏认知,忽视决策手段和决策效率,只重视基本形式,缺少相关决策前的监督和检查,其决策流程过于简单。对于放贷之后的管控上,商业银行会统一采用定期反馈报告等方式对个人消费信贷进行管理,对于放贷之后的管控上缺乏个性化的管控模式。但是如果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银行各个经营管理部门因为业务量过大而无法管理无重点,追求形式化。此外,我国银行对于个人消费信贷产生的不良贷款通常有资产管理经理打理,而经营部门常常因为缺乏专业资产管理经理而造成经营中断,当不良资产积累到一定程度,只能靠集中清理,从而错失最佳催讨时机。所以,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于银行信贷部门的高效运作至关重要。
4.有效金融工具缺乏致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诸如个人住房贷款的一些消费贷款,不仅期限长,客户还比较分散,这和银行的负债期限较短不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在发达国家,一些金融机构将银行的信贷产品资产证券化,从而将风险较高、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在二级市场变现,从而使得资产达到风险和收益相匹配。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健全,难以建立一个适应消费信贷的二级市场。就目前而言,银行只能通过抵押以及第三方担保来控制信贷风险,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我国消费信贷产品的流动性风险。
三、发展我国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1.个人征信的全国联网体系的建设。上海个人征信体系模式的成功为全国联网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和银行的参与,在法律层面上,可以在某些行业试点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使得该行业遵守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规章制度。目前,最先进行人才征信体系建设的行业是银行业,这次之后,一些政府机关部门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也将纳入征信范围,从而达到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目的。同时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建设的信息获取上应该尽可能的拓展渠道来源。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法律建设上,应当注重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在法律范围内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明确法律责任,使得债权人和信贷消费者的权益的到保护,同时对于在信贷中违反法律的消费者,应当将其行为与其日常交易行为挂钩,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加强信贷消费者的法律责任意识,保证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2.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消费者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现阶段我国信贷消费市场存在着很多问题,征信意识薄弱,管理混乱等,针对这些问题,各商业银行应该找出目前信贷市场的症结所在,同时结合自己的管理体制,对症下药。对于一些经营性的问题,如目标客户定位、产品定价和风险控制等问题,商业银行应该建设和完善管理系统,满足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在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上,定量分析有利于实现对消费者信贷的监控;将风险审核和风险组合控制相结合,横向制约信贷的管理;针对系统内出现的不良消费贷,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清理,针对一些法律上的信贷违规,可以利用第三方力量进行追回。
3.证券化消费信贷,分散风险。针对如何分散消费者信贷风险的难题,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实现消费信贷的证券化,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消费信贷的证券化进程,对于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一方面,消费信贷的证券化可以优化商业银行资金的匹配结构,减少银行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另外,消费信贷证券化提高了银行风险抗击能力。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消费信贷发展迅猛,一些中小型的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压力与日俱增,客观上也需要实现消费信贷证券化,因此可以在这些地区进行试点。总的来说,实现消费信贷的证券化有利于实现以下两个目的: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担保证券组合、保险和信用等级评价的方式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侵害,这有利于融资成本的降低;其次,证券化后的消费信贷在资本市场上可以收益稳定的资金流,这优化了我国的资本市场,使得我国金融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龙游洋. 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8):143-144.
[2]魏义俊.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消费经济, 2005, 21(5):55-57.
[3]杨欣.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南农业大学, 2003.
作者简介:蔡倩云(1995-),女。民族:汉。安徽省合肥市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3级金融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