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复习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知识要点多,提质增效慢。如何突破教学瓶颈,提高高考语文复习效率,一直都是语文老师十分关心的话题。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精练优评的策略
  语文复习资料浩如烟海,我们无法篇篇涉猎,题题训练。只有把精选的每一篇训练材料都当作课文进行精心训练,充分发挥材料这个“例子”的作用。比如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时把主要精力放在研读文章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概括段落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作品主旨,思考写作特色,探究个性问题。文章读懂了,内容理解透了,答案的组织就会变得容易了。评讲要优化,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偏点、易漏点,强化三种能力的训练,努力将每篇典型材料的效用发挥到极致。
  二、滚动回味的策略
  师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些题目过去练过了,讲过了,现在再做类似的题目,仍然得不到高分甚至连基本分都拿不到。究其原因,是巩固回味不到位。遗忘是自然规律,时间一长,遗忘越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回味巩固。可以采取编写回味练习的办法,或照搬原题,或改头换面,或督促学生对做过讲过的练习进行再复习。循环滚动,知识基础就夯实了。
  三、文本组练的策略
  高三语文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重在专项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重在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第三轮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第二轮复习往往重复训练,缺乏新意,吊不起学生的胃口。可以采取文本组合训练的办法,打破专题壁垒,对不同专题的文本进行整合,选出规律性的东西,开展组合训练,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复习效率。如:同为划线句题,有的划线句是分析作用,有的是赏析,有的是解析含义,有的是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或心理。我们可以将不同体裁的文本放到一起来进行复习。既避免了单调重复,又能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四、因学补练的策略
  在复习中,预定的目标很难按时保质地全面达成,难免有一些学生学得比较薄弱。我们可以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薄扶弱训练。比如发现文言文翻译得分普遍不高的问题,在不影响复习计划的前提下,可利用某一阶段的固定时间对翻译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如果个别学生存在哪方面知识点或能力的缺失,教师可指导其在某一阶段的固定时间做专项的补薄训练或思维训练。
  五、回归课本的策略
  课本是教与学之本。一些教师舍本逐末,忽视课本,以刷题代替回归教材,势必消化不良,基础不牢。文言文复习回归课本,可以引领学生系统构建文言知识网络,夯实文言词句、翻译和名篇背诵的基础,加深知识点的记忆。现代文阅读回归课本,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各类题型的典型题例和解答技巧,全面消化课本的知识储备,实现方法的迁移运用和能力的快速提升。如分析人物心理,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的《祝福》、《边城(节选)》、《林黛玉进贾府(节选)》等课文都有丰富的例证。议论文写作,必修二“文明的对话”专题的《拿来主义》提供了极好的剖析思路。此外,配套的《读本》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与功能,需要我们好好地去研究、发掘。
  六、应试规范的策略
  既然面对考试就不能不讲规范。规范必须在平时严格要求,而不是到临考再去强调。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训练:一是审题的规范,二是答题的规范。
  在平时的审题训练中,主要强化三点:一是审清题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作答模式。二是审清题干要求。如题干中经常出现的“概括”、“分析”、“简析”、“探究”等要求,答题时就必须按照要求作答,否则会失分。三是审清题干中的隐含信息有的题目对考生如何作答出了暗示或揭示尤其要把握好。
  答题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答题思路要清晰。不同题型、不同问题、不同要求有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二是作答要规范。按点作答,准确简洁,无错别字及病句。三是书写要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在规定的区域里答题等。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只有我们以学生为本,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为着眼点,因人、因时采取合适的复习方法与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语文复习就一定能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港口)南阳中学。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大基本理念。笔者认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指出了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后两者则是明确了实现该目标的具体途径。因而,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热学、爱学,必须以情为径,充分挖掘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情感素材,精心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情境,才能实现新课标培育学生情感,提高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诗中故事最完整,情节最生动的作品,代表了汉乐府诗歌的最高成就。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艺术典型,真实地反映了汉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及其思想感情。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孔雀东南飞》艺术特色。  一、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  《孔雀东南飞》叙事技巧已十分熟练高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本诗的叙事技巧,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
《红楼梦》是中专学生需要深入阅读的一部重要名著。说它重要,不仅仅因为它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阅读名著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学名著各种写作技巧的把握;实际上,对它的理解能力如何,还关系到中职生文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水平等的提高与否。但我们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学生读不懂《红楼梦》,甚至读不下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红楼梦》的很多内容和古代文言知识联系紧密,如果他们不好好掌握文言知识,确实很多人是读不下去的。  
优秀的教育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思维发展的环境,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之上,巧妙的问题设置是思维的发动机,它能驱动思维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能让思维跨越习惯的雷池。那么语文课堂问题设置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笔者谈些体会,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基于学情,问题设置驱动课堂生发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有一个民主、自由、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是让思维得以点燃的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学习论的研究表明,掌握学习的过程甚至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学习过程是学习方法、学习程序、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整合的过程。和学习结果相比,学习过程的“弹性”较强,它往往比一个学习结果具有更为广泛的实用性。学习结果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得以运用,而
教师出于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设立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问答的活动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合理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而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和创新路径的研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提问的优化方法  1.提问方式的优化  斟酌课堂提问策略,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进行课堂提问环节,能提高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掌握能力,激发学生思考意识,活跃课
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的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老师们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灵性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匮乏与想象的扼杀,使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面目可憎,以致我们很少看见充满个性、有灵气的佳作,思维僵化、形式呆板、内容贫乏的现象屡见不鲜。“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如何张扬个性,不断创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笔者以为不
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正如伽达默尔所说:“艺术文本是一种开放性的结构,因此对艺术文本的理解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永无止境。”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自身的思想方法挖掘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主题解读和意义挖掘。但是多元化阅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主观喜好,随心所欲地编改理解,这样对文章的内涵解读以及原始的文本价值是极大的偏颇和误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元化理念以来,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是中学生诗歌鉴赏与诗歌创作的引路人。虽说最终学生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但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却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  一、一枝一叶总关情:“意象”  “意象”这个词很早就出现在诗论中。简而言之,意象就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
113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有价值的道德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借助语文课中古典文学文本的学习,以充分的理性精神审视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并将之置于世界的大文化背景之下来进行考察,寻求传统伦理文化与现代伦理文化的结合点,借以培养现代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课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