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一个温暖的未来给你
北风送来又一个冬天。你是否早已做好准备,抵御意料之中的寒冷?愿此时此刻正在捧读2013年最后一期《数据》的你,会有一丝温暖涌上心头。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人们就是这样,在四季的轮回中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一份杂志的制作与传播亦复如此。现在,一年的杂志已经集齐,让我们围坐在一起,聊聊《数据》的故事。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本期杂志的设计不同以往,也更厚了一些。在开篇特稿《60年前我们从春天走来》的引领下,20个关于数字的故事一一呈现。这之中,有翩翩少年在抒发灵动的数字之思,有讲述者在用数字悉心描绘城市之变,而更多的还是统计人,他们倾情唱着数字的恋歌。你会发现,无论是大山深处的“小表妹”,还是从业几十年的“老统计”,数字已深深嵌入他们的生命里,磨砺过后终将化作满足的喜悦。每一种讲述都情真意切,每一篇故事都耐人寻味,也许这都源自数字的魅力。
如果本期“我的故事是数字”纪念特辑在带来感动的同时,也能令你对数据价值和统计精神有所体悟,我们将倍感欣慰。这份杂志28年来孜孜以求的莫过如此。数字的故事何尝不是我们的故事?1986年,一份名为《北京统计》的内部刊物诞生了。从此,一代代的统计人在自己的舆论阵地里勤勉耕耘,精心呵护这株幼苗从稚嫩到成熟。从1993年第4期开始,以公开发行为契机,它得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搏击。2005年,经历又一次蜕变,更名为《数据》的它,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今天,它当之无愧地跻身于全国最优秀的统计期刊之列,成为最受欢迎的统计读物之一。
细思量,从季刊、双月刊到月刊,从铅字排版、激光照排到数码打样,从内部资料、文稿汇编到每期推出封面人物和专题策划,一路走来,它不断超越的动力依然源于创刊时许下的承诺:立足统计、服务社会。传播统计信息、普及统计知识、交流工作经验、传承统计精神——这就是《数据》用了283期、逾千万字篇幅努力在做的事。感谢所有给予过这份杂志成长力量的人们。倾力支持杂志发展的历任领导,为办好杂志不吝心血的前辈,在笔尖尽情书写智慧的作者,以及长久以来热情追随的读者,是你们,让数字的故事温暖无比。
在这个最适合沉淀的季节驻足凝思,我们惊叹于人们对统计数据的渴望前所未有,统计的新技术新思维改变着传统的决策模式,统计工作正由幕后走向前台……正因如此,《数据》所能诉说的还有很多很多。只是,在文化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在新媒体喷涌而出的今天,或许可以尝试换一种表达的机制或形式。
岁月静好,且听风吟。即使《数据》将与亲爱的读者暂别,请不留遗憾,不说再见,因为我们相信,它会乘着丰满而又轻盈的羽翼,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与你温暖相遇。
——本刊编辑部
北风送来又一个冬天。你是否早已做好准备,抵御意料之中的寒冷?愿此时此刻正在捧读2013年最后一期《数据》的你,会有一丝温暖涌上心头。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人们就是这样,在四季的轮回中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一份杂志的制作与传播亦复如此。现在,一年的杂志已经集齐,让我们围坐在一起,聊聊《数据》的故事。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本期杂志的设计不同以往,也更厚了一些。在开篇特稿《60年前我们从春天走来》的引领下,20个关于数字的故事一一呈现。这之中,有翩翩少年在抒发灵动的数字之思,有讲述者在用数字悉心描绘城市之变,而更多的还是统计人,他们倾情唱着数字的恋歌。你会发现,无论是大山深处的“小表妹”,还是从业几十年的“老统计”,数字已深深嵌入他们的生命里,磨砺过后终将化作满足的喜悦。每一种讲述都情真意切,每一篇故事都耐人寻味,也许这都源自数字的魅力。
如果本期“我的故事是数字”纪念特辑在带来感动的同时,也能令你对数据价值和统计精神有所体悟,我们将倍感欣慰。这份杂志28年来孜孜以求的莫过如此。数字的故事何尝不是我们的故事?1986年,一份名为《北京统计》的内部刊物诞生了。从此,一代代的统计人在自己的舆论阵地里勤勉耕耘,精心呵护这株幼苗从稚嫩到成熟。从1993年第4期开始,以公开发行为契机,它得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搏击。2005年,经历又一次蜕变,更名为《数据》的它,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今天,它当之无愧地跻身于全国最优秀的统计期刊之列,成为最受欢迎的统计读物之一。
细思量,从季刊、双月刊到月刊,从铅字排版、激光照排到数码打样,从内部资料、文稿汇编到每期推出封面人物和专题策划,一路走来,它不断超越的动力依然源于创刊时许下的承诺:立足统计、服务社会。传播统计信息、普及统计知识、交流工作经验、传承统计精神——这就是《数据》用了283期、逾千万字篇幅努力在做的事。感谢所有给予过这份杂志成长力量的人们。倾力支持杂志发展的历任领导,为办好杂志不吝心血的前辈,在笔尖尽情书写智慧的作者,以及长久以来热情追随的读者,是你们,让数字的故事温暖无比。
在这个最适合沉淀的季节驻足凝思,我们惊叹于人们对统计数据的渴望前所未有,统计的新技术新思维改变着传统的决策模式,统计工作正由幕后走向前台……正因如此,《数据》所能诉说的还有很多很多。只是,在文化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在新媒体喷涌而出的今天,或许可以尝试换一种表达的机制或形式。
岁月静好,且听风吟。即使《数据》将与亲爱的读者暂别,请不留遗憾,不说再见,因为我们相信,它会乘着丰满而又轻盈的羽翼,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与你温暖相遇。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