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儿科学》的特点是内容精炼,编写简约,中医辨证为主,西医辨病为辅,但其美中不足之处是要求讲师掌握中西两种知识,否则只能照本宣读,不能把“真知”传授给学生。所以笔者建设,每章节尾加上病案讨论,注重实用性,中西医讲师分别代课,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全面的知识。
【关键词】磋商;论述;中西医结合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Study” the teaching realized——concurrently discusses
ZHU Lan
【Abstract】Is new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with compilecompileauthor is the content fining, the compilation reduction, Chinese medicine dialectical primarily, the doctor practicing western medicine distinguishes gets sick for auxiliary, but its minor defect in something otherwise perfect place is requests the lecturer to grasp the China and the West two kind of knowledge, otherwise only can according to the text read out, cannot the instruction give “the true knowledge” the student. Therefore the author constructs, each chapter tail adds on the medical record discussion, the attenion usability, center the doctor practicing western medicine lecturer separately serves as a substitute teacher, enables the student better to accept th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Key words】Consults; Elaboration;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2年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与中国中医药职业教育学会共同组织编审出版的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新教材把中、西医儿科学合著成册,与第一次统编教材的时间跨度较大,教师备课教学和学生吸收理解方面尚存美中不足,笔者有以下肤浅体会,是否妥当,意欲同道及编写者磋商。
1 新教材的特点
1.1 内容精炼,编写简约:新教材为了适应岗位需要,强化专业目标,淡化学科知识,根据教材与教学大纲要求,采取“少而精”和中、西医儿科疾病减少重复的原则,把中、西医儿科学基础、常见疾病,时行疾病,新生儿疾病融合在一起,这是中、西医儿科学教材合编的尝试。把旧教材中的西医儿科内容都压缩了许多,突出简洁明了,重点清晰,易于看懂,层次分明等特征,充分体现中医教育为主导,中、西医儿科知识的连惯性以及考虑到中专学生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课时编少循序渐进的具体情况,我们在教学中深感“少而精”的原则是非常正确的,根据学生的理解吸收和课后反馈信息看来是比较成功的。
1.2 中医辨证为主,西医辨病为辅:从新教材各章节的内容来看,中医内容着墨较多,侧重于中医辨证论治的编写。以常见病为例,先简单交待某个病的概念,古医籍的论述,西医学称何病或包括那些疾病,互相印证,其次论述中医病因病机,然后简单说明西医的病理生理;诊断方面,采用中西医汇通语言,两种述语结合起来,或以西医述语描述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方面,简单说明中医治则治法,西医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接着重点放在中医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兼夹证的论述。然后分述西医疗法。其它疗法,这种中、西医儿科合编方法,层次清浙,泾渭分明,简捷易懂,便于记述,在当前中西医结合尚不成熟,处在探索阶段,我不到最佳结合点的情况下,采用此种编写方法是明智的。
2 新教材美中不足之处
2.1 儿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因其具有治疗价值,无论中、西医都应予以重视。中、西医属于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无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教材的编写都存在一个不断更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是一门年轻、有很多未知数的学科,中、西医结合的最佳结合上,最佳方案、最佳疗效等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实践、总结,要写出较好的中西医结合教材实属不易,新教材在中、西医结合方面谈之甚少,中、西医各说自家的理论,风牛马不相及,不知如何供中等教育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该不会使学生实习时自己体会抑或今后看病时自己摸索去吧。再说教师,用新教材讲授中,西医结合教材,既要求教师具备中、西医两种知识,又要靠教师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体会去把握,也就是说,教中、西医结合的教师水平要高于和难于单纯教中医或西医的教师水平,如果教师懂中医不懂西医,懂西医不懂中医,抑或中、西医理论虽然学过,但缺乏临床经验,尤其是缺乏中、西医结合临床体会,那么,要教好中、西医合编的教材就成问题了,讲授此种教材,只好照本宣读,或者参阅其它理论书籍而无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就难免吹竽之嫌了。因此,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中、西医两种理论,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经验体会,从适应中、西合编的儿科学新教材,所谓实践出真知,把“真知”传授给学生。
2.2 中、西医学属于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西医儿科学融合在一起,教学中既要采用整体辨证思维讲解中医理论,又要采用数理逻辑思维讲解西医知识,卫校中医班和中西结合班在开设的中、西医基础理论课程结束后,到了讲授儿科学阶段,同一课堂,同一个病采用两种思维模式讲解,学生容易理解数理逻辑思维方式的西医儿科,有时候有些学生脑子转换不过来,甚至采用逻辑推理方式云理解抽象思维的中医理论,例如讲解“水肿”病时,学生容易采用西医解剖生理的“肾”去理解中医的“肾”,而中医的肾不单纯是解剖学、生理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包括西医多个系统器官的功能,如大脑、运动系统、呼吸、内分泌等多种功能,因此,教师要用两种思维讲解,学生要用两种思维学习,传道授业确系不易。
2.3 中、西医在诊疗方面各有优势,新教材把中、西医儿科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目的是在治疗上取长补短,达到比单纯中、西医更好的效果,因此,教材编写要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体现中、西医结合在交汇点上,在结合主辅层面上多下功夫。例如,儿科感染性疾病,笔者在临床上体会到:感冒、麻疹、痄腮等病毒性疾病,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西医治疗为辅;肺炎、疫毒痢、丹痧等细菌性疾病,以西医抗生素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辅,而:新教材来未体现结合的特点,只是各说各的理论,各述各的疗法,对中西医结合班的学生来说,可谓无所适从。教师讲课也只好谈谈体会或者另找资料,更无典型病例可言,作为分析讨论的规范。
2.4 新教材编写说明要“贯彻实用性和少而精的原则”,但在编写“其它疗法”时不知何因却要面面俱到,贪大求全,有的疗法是否有实用价值尚需质疑,例如,泄泻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特别高,痢疾,2~7岁小儿发病率较高,采用针刺治疗是否现实?临床上见过多少?还有其它疗法,如单方验方等疗效是否确切?有无重病轻治之虞?
3 对新教材编写的建议
3.1 每章节末尾附加“病案讨论”:为了加深对常见儿科疾病理论课的理解,可否选择名老中医验案和西医公认的规范病例,附在每章节之后,作为阅读内容,学生可以自学,教师也可做为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新教材编写要体现“实用性”:新教材中医儿科疾病的辨证治疗,用药遗方精当,特别是有些病种在药物的加减化裁上能够反映出编写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水平,但在其它疗法中(包括中成药、单方验方、外治疗法、针灸疗法),笔者以为,在编写中,有治疗价值和符合临床实际的予以保存,否则不予选用,不必为了编写教材而面面俱到。关于西医治疗方面显得有些滞后,固然安乃近、阿斯匹林、青霉素等作为首选药物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西药更新换代加快的今天,其实临床上选用的药物还很多,在教材编写中,可否选用当今临床常用的、切台实际的、治疗效果更好的西药,给学生以示范、在学习理论课结束后,进入临床实习,能够使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目前使用的更新换代的西药)紧密融合。
3.3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中、西医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主要是动态的生命过程和枢机,从外在表现为依据由外向内的思辨方法,西医研究的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解剖生理为基础,由内向外的思辨方法,因此,二者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实践目标、理论依据各不相同,中医教材采用西医解释,或者中医理论、疗效要以西医作为价值取向标准,使中医西化。笔者认为这是中医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新教材的编写一定要突出中医特色,正本清源,还本归原,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真正能领悟、掌握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髓,如果达不到此目的,还不如把中、西医儿科学教材分编,在中专学校尚缺乏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临床经验的中、西医结合教师的情况下,由中、西医教师分别代课,这样有利于中、西医教师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把中、西医不同的理论教好。以上看法是否正确,请指正。
作者单位:741000 甘肃省天水市卫生学校
【关键词】磋商;论述;中西医结合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Study” the teaching realized——concurrently discusses
ZHU Lan
【Abstract】Is new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with compilecompileauthor is the content fining, the compilation reduction, Chinese medicine dialectical primarily, the doctor practicing western medicine distinguishes gets sick for auxiliary, but its minor defect in something otherwise perfect place is requests the lecturer to grasp the China and the West two kind of knowledge, otherwise only can according to the text read out, cannot the instruction give “the true knowledge” the student. Therefore the author constructs, each chapter tail adds on the medical record discussion, the attenion usability, center the doctor practicing western medicine lecturer separately serves as a substitute teacher, enables the student better to accept th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Key words】Consults; Elaboration;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2年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与中国中医药职业教育学会共同组织编审出版的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新教材把中、西医儿科学合著成册,与第一次统编教材的时间跨度较大,教师备课教学和学生吸收理解方面尚存美中不足,笔者有以下肤浅体会,是否妥当,意欲同道及编写者磋商。
1 新教材的特点
1.1 内容精炼,编写简约:新教材为了适应岗位需要,强化专业目标,淡化学科知识,根据教材与教学大纲要求,采取“少而精”和中、西医儿科疾病减少重复的原则,把中、西医儿科学基础、常见疾病,时行疾病,新生儿疾病融合在一起,这是中、西医儿科学教材合编的尝试。把旧教材中的西医儿科内容都压缩了许多,突出简洁明了,重点清晰,易于看懂,层次分明等特征,充分体现中医教育为主导,中、西医儿科知识的连惯性以及考虑到中专学生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课时编少循序渐进的具体情况,我们在教学中深感“少而精”的原则是非常正确的,根据学生的理解吸收和课后反馈信息看来是比较成功的。
1.2 中医辨证为主,西医辨病为辅:从新教材各章节的内容来看,中医内容着墨较多,侧重于中医辨证论治的编写。以常见病为例,先简单交待某个病的概念,古医籍的论述,西医学称何病或包括那些疾病,互相印证,其次论述中医病因病机,然后简单说明西医的病理生理;诊断方面,采用中西医汇通语言,两种述语结合起来,或以西医述语描述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方面,简单说明中医治则治法,西医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接着重点放在中医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兼夹证的论述。然后分述西医疗法。其它疗法,这种中、西医儿科合编方法,层次清浙,泾渭分明,简捷易懂,便于记述,在当前中西医结合尚不成熟,处在探索阶段,我不到最佳结合点的情况下,采用此种编写方法是明智的。
2 新教材美中不足之处
2.1 儿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因其具有治疗价值,无论中、西医都应予以重视。中、西医属于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无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教材的编写都存在一个不断更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是一门年轻、有很多未知数的学科,中、西医结合的最佳结合上,最佳方案、最佳疗效等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实践、总结,要写出较好的中西医结合教材实属不易,新教材在中、西医结合方面谈之甚少,中、西医各说自家的理论,风牛马不相及,不知如何供中等教育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该不会使学生实习时自己体会抑或今后看病时自己摸索去吧。再说教师,用新教材讲授中,西医结合教材,既要求教师具备中、西医两种知识,又要靠教师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体会去把握,也就是说,教中、西医结合的教师水平要高于和难于单纯教中医或西医的教师水平,如果教师懂中医不懂西医,懂西医不懂中医,抑或中、西医理论虽然学过,但缺乏临床经验,尤其是缺乏中、西医结合临床体会,那么,要教好中、西医合编的教材就成问题了,讲授此种教材,只好照本宣读,或者参阅其它理论书籍而无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就难免吹竽之嫌了。因此,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中、西医两种理论,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经验体会,从适应中、西合编的儿科学新教材,所谓实践出真知,把“真知”传授给学生。
2.2 中、西医学属于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西医儿科学融合在一起,教学中既要采用整体辨证思维讲解中医理论,又要采用数理逻辑思维讲解西医知识,卫校中医班和中西结合班在开设的中、西医基础理论课程结束后,到了讲授儿科学阶段,同一课堂,同一个病采用两种思维模式讲解,学生容易理解数理逻辑思维方式的西医儿科,有时候有些学生脑子转换不过来,甚至采用逻辑推理方式云理解抽象思维的中医理论,例如讲解“水肿”病时,学生容易采用西医解剖生理的“肾”去理解中医的“肾”,而中医的肾不单纯是解剖学、生理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包括西医多个系统器官的功能,如大脑、运动系统、呼吸、内分泌等多种功能,因此,教师要用两种思维讲解,学生要用两种思维学习,传道授业确系不易。
2.3 中、西医在诊疗方面各有优势,新教材把中、西医儿科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目的是在治疗上取长补短,达到比单纯中、西医更好的效果,因此,教材编写要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体现中、西医结合在交汇点上,在结合主辅层面上多下功夫。例如,儿科感染性疾病,笔者在临床上体会到:感冒、麻疹、痄腮等病毒性疾病,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西医治疗为辅;肺炎、疫毒痢、丹痧等细菌性疾病,以西医抗生素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辅,而:新教材来未体现结合的特点,只是各说各的理论,各述各的疗法,对中西医结合班的学生来说,可谓无所适从。教师讲课也只好谈谈体会或者另找资料,更无典型病例可言,作为分析讨论的规范。
2.4 新教材编写说明要“贯彻实用性和少而精的原则”,但在编写“其它疗法”时不知何因却要面面俱到,贪大求全,有的疗法是否有实用价值尚需质疑,例如,泄泻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特别高,痢疾,2~7岁小儿发病率较高,采用针刺治疗是否现实?临床上见过多少?还有其它疗法,如单方验方等疗效是否确切?有无重病轻治之虞?
3 对新教材编写的建议
3.1 每章节末尾附加“病案讨论”:为了加深对常见儿科疾病理论课的理解,可否选择名老中医验案和西医公认的规范病例,附在每章节之后,作为阅读内容,学生可以自学,教师也可做为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新教材编写要体现“实用性”:新教材中医儿科疾病的辨证治疗,用药遗方精当,特别是有些病种在药物的加减化裁上能够反映出编写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水平,但在其它疗法中(包括中成药、单方验方、外治疗法、针灸疗法),笔者以为,在编写中,有治疗价值和符合临床实际的予以保存,否则不予选用,不必为了编写教材而面面俱到。关于西医治疗方面显得有些滞后,固然安乃近、阿斯匹林、青霉素等作为首选药物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西药更新换代加快的今天,其实临床上选用的药物还很多,在教材编写中,可否选用当今临床常用的、切台实际的、治疗效果更好的西药,给学生以示范、在学习理论课结束后,进入临床实习,能够使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目前使用的更新换代的西药)紧密融合。
3.3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中、西医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主要是动态的生命过程和枢机,从外在表现为依据由外向内的思辨方法,西医研究的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解剖生理为基础,由内向外的思辨方法,因此,二者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实践目标、理论依据各不相同,中医教材采用西医解释,或者中医理论、疗效要以西医作为价值取向标准,使中医西化。笔者认为这是中医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新教材的编写一定要突出中医特色,正本清源,还本归原,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真正能领悟、掌握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髓,如果达不到此目的,还不如把中、西医儿科学教材分编,在中专学校尚缺乏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临床经验的中、西医结合教师的情况下,由中、西医教师分别代课,这样有利于中、西医教师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把中、西医不同的理论教好。以上看法是否正确,请指正。
作者单位:741000 甘肃省天水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