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重要心理资源。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改革打破了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传统的心理资本状态,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工作绩效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聘任制改革下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现实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以期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维护提出可行路径。
关键词:聘任制改革;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维护路径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培养祖国未来栋梁的重要力量。
而心理资本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它所包含的希望、乐观、韧性、主观幸福感、组织公民行为、情商等方面对于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工作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编制管理模式下,我国高校形成了学校和教师之间“和谐共生”式的人身依赖关系,对于纳入事业编制的高校教师,其心理资本呈现出较高水平。然而,教师聘任制已经成为高校人事管理的趋势,没有编制的保障必然打破青年教师预期的心理资本状态,这将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工作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重视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维护是聘任制改革背景下的现实要求,对于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聘任制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产生的消极影响
教师聘任制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以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但在实际施行过程中,高校如果只关注聘任合同而忽视了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变化,势必会对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产生消极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安全感降低、教师工作幸福感下降
聘任制改革打破了教师职业终身任用制,使得教师的职业安全感大大降低。在传统编制管理模式下高校教师不必为失去工作而担心,而现在通过合同聘用形式进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就必须考虑如何获得学校的长期聘任或终身聘任问题。同時,在聘任制改革中,青年教师面临着可能落聘的风险,这也导致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危机感强烈,工作幸福感下降。
(2)组织归属感降低、弱化教师组织公民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是心理资本的重要方面,指的是员工不求报酬、自发为组织做贡献的个体行为。在聘任制改革下,高校青年教师与学校之间由“依附关系”变为合同关系,这就导致教师的组织归属感不强,教师只愿意做本职工作以及有利于自己晋升和考核的事务,而不愿意为学校奉献更多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得青年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逐渐弱化。
(3)工作压力增大、教师情绪控制能力下降
聘任制改革在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非升即走”、“非博即转”等要求迫使青年教师承担着教学、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职称评定等多项重任。多方面压力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一些青年教师情绪控制能力下降,极易出现沮丧感、失落感和强烈的自卑感。
(4)人际关系复杂化,教师焦虑水平升高
聘任制改革使高校教师论资排辈的平衡被打破。由于是竞争上岗,是否聘任、高聘还是低聘等问题也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因此教师之间、教师与院系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逐渐复杂化。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由于缺乏人际基础,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更容易出现敏感、多疑等人际知觉错误,从而焦虑水平升高,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三、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维护路径
在聘任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开展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维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探索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维护的可行路径。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维护和提升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
(1)明确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培养目标
为了保证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确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培养目标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必须将强化自我效能感、树立希望、形成乐观精神和增强坚韧性明确为培养工作的四个基本目标,以便采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开发与培养青年教师的内在潜能,提升青年教师心理资本水平。
(2)提升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和成就感
高等院校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和工作成就感。首先,帮助青年教师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帮助其建立恰当的职业规划。然后,制定合理的技能培训、访学交流计划,提高其职业规划实现的可能性。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展示平台,增加青年教师与领导同事的交流机会以及展现自我的机会,来提升青年教师的个人成就感。
(3)帮助树立积极乐观的工作心态
高校应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乐观向上的工作心态,引导青年教师积极面对教学科研中的各种困难挫折。高校可以通过树立优秀教师典型,组织青年教师展开经验交流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形成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高校还可以多样化开展教职工团建活动,通过举办公益性志愿服务、联谊性团体比赛活动,来丰富青年教师的组织生活,提升青年教师的工作幸福感。
(4)建立青年教师心理咨询机构
高等院校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培养的重视,建立青年教师心理咨询与辅导机构,并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其进行服务指导,从而有效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让青年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切实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其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瑞涵,敖永春,周鸿.心理资本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可度提升路径研究[J].校园心理,2020,18(02):104-106.
[2]景琛琛,韩书争.高校聘任制下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初探[J].教育观察,2019,8(23):76-77+129.
[3]胡国华,朱勇军,刘春惠.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职业幸福感的构造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9(21):41-45.
基金项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教师聘任制改革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研究》(202051229)
作者简介:
戴士崴(1995-)男,汉族,籍贯:河南信阳,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李蕊(1995-)女,汉族,籍贯:河南平顶山,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关键词:聘任制改革;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维护路径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培养祖国未来栋梁的重要力量。
而心理资本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它所包含的希望、乐观、韧性、主观幸福感、组织公民行为、情商等方面对于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工作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编制管理模式下,我国高校形成了学校和教师之间“和谐共生”式的人身依赖关系,对于纳入事业编制的高校教师,其心理资本呈现出较高水平。然而,教师聘任制已经成为高校人事管理的趋势,没有编制的保障必然打破青年教师预期的心理资本状态,这将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工作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重视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维护是聘任制改革背景下的现实要求,对于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聘任制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产生的消极影响
教师聘任制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以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但在实际施行过程中,高校如果只关注聘任合同而忽视了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变化,势必会对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产生消极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安全感降低、教师工作幸福感下降
聘任制改革打破了教师职业终身任用制,使得教师的职业安全感大大降低。在传统编制管理模式下高校教师不必为失去工作而担心,而现在通过合同聘用形式进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就必须考虑如何获得学校的长期聘任或终身聘任问题。同時,在聘任制改革中,青年教师面临着可能落聘的风险,这也导致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危机感强烈,工作幸福感下降。
(2)组织归属感降低、弱化教师组织公民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是心理资本的重要方面,指的是员工不求报酬、自发为组织做贡献的个体行为。在聘任制改革下,高校青年教师与学校之间由“依附关系”变为合同关系,这就导致教师的组织归属感不强,教师只愿意做本职工作以及有利于自己晋升和考核的事务,而不愿意为学校奉献更多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得青年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逐渐弱化。
(3)工作压力增大、教师情绪控制能力下降
聘任制改革在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非升即走”、“非博即转”等要求迫使青年教师承担着教学、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职称评定等多项重任。多方面压力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一些青年教师情绪控制能力下降,极易出现沮丧感、失落感和强烈的自卑感。
(4)人际关系复杂化,教师焦虑水平升高
聘任制改革使高校教师论资排辈的平衡被打破。由于是竞争上岗,是否聘任、高聘还是低聘等问题也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因此教师之间、教师与院系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逐渐复杂化。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由于缺乏人际基础,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更容易出现敏感、多疑等人际知觉错误,从而焦虑水平升高,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三、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维护路径
在聘任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开展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维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探索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维护的可行路径。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维护和提升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
(1)明确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培养目标
为了保证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确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培养目标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必须将强化自我效能感、树立希望、形成乐观精神和增强坚韧性明确为培养工作的四个基本目标,以便采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开发与培养青年教师的内在潜能,提升青年教师心理资本水平。
(2)提升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和成就感
高等院校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和工作成就感。首先,帮助青年教师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帮助其建立恰当的职业规划。然后,制定合理的技能培训、访学交流计划,提高其职业规划实现的可能性。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展示平台,增加青年教师与领导同事的交流机会以及展现自我的机会,来提升青年教师的个人成就感。
(3)帮助树立积极乐观的工作心态
高校应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乐观向上的工作心态,引导青年教师积极面对教学科研中的各种困难挫折。高校可以通过树立优秀教师典型,组织青年教师展开经验交流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形成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高校还可以多样化开展教职工团建活动,通过举办公益性志愿服务、联谊性团体比赛活动,来丰富青年教师的组织生活,提升青年教师的工作幸福感。
(4)建立青年教师心理咨询机构
高等院校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培养的重视,建立青年教师心理咨询与辅导机构,并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其进行服务指导,从而有效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让青年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切实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其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瑞涵,敖永春,周鸿.心理资本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可度提升路径研究[J].校园心理,2020,18(02):104-106.
[2]景琛琛,韩书争.高校聘任制下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初探[J].教育观察,2019,8(23):76-77+129.
[3]胡国华,朱勇军,刘春惠.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职业幸福感的构造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9(21):41-45.
基金项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教师聘任制改革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研究》(202051229)
作者简介:
戴士崴(1995-)男,汉族,籍贯:河南信阳,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李蕊(1995-)女,汉族,籍贯:河南平顶山,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