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等待 美丽的宽容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花固然是幸福的,但等待花开也是一种幸福。每一个花瓣的微微打开都会令人心动不已。目睹花开时的每一点细微的变化,比起直接饱览花朵盛开的绚丽更加令人感动。教育亦是如此,欣赏全面优秀的学子固然令人快乐,但静候一个生命的成长,悉心呵护一颗进取的心,更能让一个教育者享受惊喜,品尝幸福。这份美好需要教师懂得等待,懂得宽容……
  故事就从本学期开学讲起吧,主人公是我与一个男孩。
  我第一次走进教室——
  通常,接任一个新的教学班,在第一次走进教室前,我都会与前任教师进行交接,初步了解一些学生的情况。我前任的那位教师,依照惯例拿着名册负责任地为我逐一介绍每个孩子的“历史表现”。这位老师的笔尖在一个孩子的名字上停留了很久,似乎关于他有很多值得一说的:“慢!干什么都慢!每天都要有人盯他才做作业……”听着老师的介绍,我头脑中浮现了一对木然的眼睛,心里猜测着:“他会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终于走进教室了。在一段相互了解之后,我决定和学生商定每天作业上交的时间。为了更快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体现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我问了一句:“有没有哪位同学在大家商定的时间交不了作业?”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以此向新老师表明自己认真而坚定的学习态度。但我却出乎意料地看到一只悄悄举起的小手——一个男孩的小手孤零零地举在空中。我走到他身边弯下腰对他说:“说说你的困难。”我能理解,一个孩子面对一位陌生的新老师,想说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也是需要勇气的。也许他的课外活动很多,也许他今天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我在心里默默地猜测着。可这个男孩却面无表情而又慢条斯理的回答再一次出乎我的意料:“我,我恐怕交不了。因为我干什么都慢,写作业很慢,所以,所以恐怕不能按时交作业。”听得出,他的确是个慢性子的孩子,可他说的每个字都扎在了我的心上。刚刚一直挂在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绝不是因为他的“与众不同”而“生气”,而是被一个孩子的自卑,甚至是几分自暴自弃而感到揪心不已。
  一个“慢”字,在第一时间将眼前的这个“小胖子”与名册中笔尖下的那个名字对应了起来。一个不相信自己的人又怎么可能把事情做好呢。我意识到了他的问题,该怎么回应他呢?是硬性要求必须完成,还是默认他的特殊给他立下个“特赦令”?显然,这两种方法都不太好。于是,我再次微笑着对这个男孩说:“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我欣赏你的坦诚,很高兴在咱们班第一个认识你。”接着我将目光投向全班:“于老师有个习惯——每教一个新的班级,我并不愿意通过前任老师的介绍来了解大家,因为我不想用昨天的眼光来认识今天的你。我希望用我自己的眼睛去认识每一位同学,如果昨天你很精彩,那你要让我看到你新的精彩;如果昨天你有些懒惰,没关系,你也有机会让我认识一个勤奋的你。”此时,教室里有许多孩子都在默默地点头,其中“小胖子”的眼睛放着光。我想他已经暗暗下定改变自己的决心了。这一定是个在学习上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我也决定细心地关注他,帮助他走向成功。
  第一天的自习课——
  大多数的孩子都已早早完成了当天的作业,我悄悄地看了那个男孩一眼,他正拿着铅笔发呆,也许效率低就是他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不当众强化他的弱点,我悄悄走到他身边故意问:“今天上课举手的那个男孩是你吗?”他好像被叫醒了似的,先愣了愣,接着又点了点头。我看了看他桌上的东西,自言自语道:“噢,已经开始写数学作业了,那下课前应该差不多能完成吧。”说完我离开了他的座位继续批改别人的作业,没想到15分钟后,他便举着作业本走到了我的身边:“老师我写完了。”我看着他,他看着我,两个人都笑了。
  第二天的自习课——
  我忙着批改接二连三上交的作业本,不时还会抬头望一眼那个男孩。他打开书了;他开始写了;他又东张西望了;他又坐在那里发呆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我知道像他这样对学习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在以前的学习中听到了太多的提醒与批评,如果简单的提示能够有效的话,想必他早就有所改变了。要想帮他改变现状,就要努力帮他品尝成功的滋味,树立能够学好的信心,真正地唤起主动学习的热情。我想对他要少用看似快捷但无长效的“口头提醒”,多一些尊重、宽容和指导性的建议,帮他在大家的面前树立起进步的形象。于是我在另外一名学生的耳边悄悄地说:“请你帮于老师一个忙,去和×××说句话,你就说‘于老师正在期待你的学习成果’。”不知内情的小信使帮我传话后,我看到了教室那端一个会心的微笑……
  第二周的一节数学课后——
  这个男孩第一次主动走到我的身边,慢悠悠地说:“我向您郑重承诺,我一定努力争取每天都按时交作业。”我用灿烂的微笑接受了他的承诺,并愿意和他一起努力兑现承诺!一个热情的拥抱,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
  第三周的一节数学课——
  这个男孩越来越主动参与课堂上的活动,还时常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我的带领下,同学们时常以热烈的掌声鼓励他的进取。
  一个月后——
  每一个孩子的进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学习内容和难度的增加,知识的漏洞使得这个男孩独立完成作业的困难越来越大,于是他故态复萌了,回家完成的作业中有时还有家长的字迹。透过那些成熟的笔迹,我看到的既有孩子的无助,也有家长的无奈。我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优秀,每一位家长都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那为什么家长又会替孩子完成作业呢?这背后定有苦衷。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并与家长形成教育共识,我背着这个男孩与家长取得了联系。在沟通中我了解到,因为“慢”,使得男孩常常把并不多的作业拖到深夜,有时家长实在看不过去,无奈之下才会代笔。了解了实情后我与家长约定要“少谴责,多帮助”,并且提出了针对孩子的一些“特别关照”,如:保证孩子休息时间;以学会为目的,作业中的难题可以先不做,通过不断弥补知识漏洞再慢慢追上大家的步伐。
  交流中,家长感到了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似乎也看到了孩子的希望。欣喜之情,更多地变成了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合力。
  两个月后——
  在这个男孩的作业中不做的题越来越少了,积极举手参与课堂交流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四个月后——
  这个男孩已经能够微笑着上每节数学课,虽然作业的完成有时还不够及时,单元练习还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内容,但我们之间已经形成了坦诚交流、竭力而为的学习氛围和状态,共同为“查补旧知,巩固新知”努力着。
  时钟滴答,我相信我们的故事还会在平凡而琐碎的每一天中不断续写……
  
  我们都知道教育要面向全体,我想“全体”的含义既是指数量上的“全体”,更有质量上的“全体”——高质量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其实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每位老师都自然而然地做“除法”,将自己的关爱平分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然而“分配”给孩子们的关爱不应该也不可能是绝对相同的。有时鼓励的爱有效,有时严厉的爱有效,有时关心的爱有效,有时童真的爱有效,而有时静候的爱会有效,宽容的爱会有效……教师的爱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与心理需求。只有真正走进孩子心灵的爱才会被孩子接受。我在宽容中品到了教育的快乐,我在等待中尝到了教育的幸福。
  真心地期盼那个男孩也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愿他能够幸福在我的幸福之中……■
  □编辑 江泓
其他文献
“东高地科技馆”作为我校的科技教育基地,与学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实效,切实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1.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的辐射作用  为加强学校师资力量,拓宽科技教育的渠道,科技馆经验丰富的教师经常来校指导航模小组活动,去年还在校内开办“生物、头脑创新、摄影”等兴趣小组,使学生大开眼界,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科学兴趣,培养了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有效提升了
东高地科技馆主动与我校合作,将科技知识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满足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东高地科技馆选派优秀教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节节趣味横生的科技示范课,对于每周两节的科技课,学生们十分期待。课前,科技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经历、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兴趣,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课上,同学们通过操作、观察、体验、发现、探究、思考等一系列参与、互动与
1926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局给江西地方的信》中,严厉批评了江西同志之腐败堕落,充分表现出机会主义的倾向。如王环心、涂振农任县支部书记又去任县长;帅鼓农任九江县长且为九江地委所决定……。中央局批评的中共九江地委书记就是曾延生。     “四大”提出了领导权问题    曾延生是江西省吉安县人,1923年秋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这之前,他从南京体育师范学校肆业后回到吉安,担任白鹭洲中学体育教师,
关于“首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我理解是讲两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一是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主要是指人口规模与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二是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的是通过
1964年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到合肥视察工作。省委书记李葆华向少奇同志介绍几位到场的书记,当介绍到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任质斌时,少奇同志笑着说:“我认识他,他叫‘红色中华’。”  少奇同志指的是任质斌曾在中央苏区任《红色中华》报社的秘书长时,他们就相互认识,有过较多的接触。抗战初期,任质斌在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刘少奇找他谈话,派他到中原(鄂豫边地区)敌后工作。后来任质斌在抗战期间担
1989年7月,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我,走进了这座半教学半科普的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在起初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组织教学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校外教育的要求。  在以后多年的校外生物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认真学习,搜集相关资料,从学生兴趣出发,不断充实活动内容,并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深入的发展,北京的外来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流动频率加快,对城市的正常秩序和资源环境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如何合理有序科学地调控人口比
最初,我对机器人制作的认识是:只有天才才可以做出来的东西,离我太远了。很偶然的一个机会,班里的一个好朋友让我去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学做机器人,好朋友相约,就跟着他去了。刚开始的时候感觉很有意思,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我渐渐地喜欢上了机器人制作。在青少年科技馆4年多的学习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学习带给我的快乐。  在老师的讲解中、在和队友的争辩中、在与队友的合作中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逐渐体会到了一
周炳琳,字枚荪(1892—1963),浙江黄岩人。毕业于北京大学,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曾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和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等,解放后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    五四运动健将    周炳琳于1912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黄岩县中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法科经济门(后改称经济系)。
我叫姜来,家住北京市丰台区万源东里,现为北京大学生态学系博士研究生。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对我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家的旁边有一个“科技馆”,里面有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那时候,“好玩”就是科技馆给我的全部印象。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参加了青少年科技馆的生物兴趣小组,这一参加就是十年。十年里,我从懵懂幼童长成了有志青年,也逐渐懂得了“科技”不是好玩那么简单。在老师们的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