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a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将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教学目的要求之一,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的良好学习品质。本文作者就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应用题教学 实际问题 应用意识 解题能力
  
  应用题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通过应用题教学,学生可以理解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了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因此学好应用题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应用题教学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有较强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才会把获得的知识自觉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既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应用题教学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
  小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尤其是应用题更让学生感到神秘难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有用,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如在教学相并关系应用题时,我出示的第一个例题是:爸爸买来12个苹果,妈妈买来10个梨,一共买来多少个水果?在教学求部分量应用题时又以“书架上原来有32本书,拿走了14本,还剩多少本?”为例题,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应用题时就感受到应用题来自源于生活,很容易地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消除了害怕学习应用题的心理。在以后的应用题教学中,我时常选取学生所熟悉的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例来编、教应用题,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
  2.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把数学带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自觉性。例如在教学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后,我让学生尝试做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小红从一楼走到三楼共有30个台阶(每层台阶数相等),那么小红从一楼走到六楼共有多少个台阶?进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推广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如:木匠师傅要锯2根4米长的木头,锯下的每小段长1米,已知锯下一段需要2分钟,一共需要锯多少分钟?通过这样的练习题,既能促使学生灵活地解题,同时又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加强课内外结合,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例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自编应用题的训练;在学生学习了求平均数应用题后,让学生计算某次考试后班级平均分;学习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计算银行存款利息,等等。又如:我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应用题后,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当学生接触到这道题时,积极性十分高涨,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又很有创意的花坛。从学生一份份认真、美观的设计中,我看到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手段,让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会结合起来,在愉悦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例如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解答应用题的知识后,结合“春游、野炊、六一”等学生喜爱的活动来培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呢?以野炊活动为例,我是这样组织活动的,首先问学生:“在野炊活动中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们积极地提出了不少问题,如:(1)有多少人参加活动?(2)买了些什么?每人花了多少钱?(3)野炊活动地点离学校有多远?(4)从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回来,整个活动安排了几个小时?(5)以什么方式去,前行的速度是多少……我及时肯定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请同学们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同学们相互合作,共同交流,大胆设计,形成了良好的运用数学知识的氛围。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更高了。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创设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既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对于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的数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  关键词: 创新意识 问题意识 创造思维能力 发展创新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具有好奇心,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进
摘 要: 课堂导入一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和步骤,导入技巧及其效果关系到一堂课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开设的重要核心骨干课程之一,因此导入技巧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课堂导入技能的涵义及其常见类型,并重点分析了几种常见导入技巧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最后简单扼要地介绍了高中数学课堂中导入技巧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和规律。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 导入技巧 应用原则    一、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赏识激励教学策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策略。所谓赏识激励教学策略,就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为主旨,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学习状态中成长,在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中,不论是成年人,还是正在读书的少年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爱听表扬、爱听夸奖,而且被表扬被夸奖之
摘 要: 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此为基本理念,新课程提倡教学要同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数学课堂尽可能和学生的生活接近,构建源于生活的知识体系,呈现数学知识;探索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落实服务生活的教育目的,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数学化 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
摘 要: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双重统一,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双重统一,人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来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本文从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情感,对数学学习有一种厌恶感。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心灵的花朵开得更鲜艳。  一、充分开发教材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传递、加工、转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数学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数学教师要从情感侧面上对教
在新课改全面铺开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到了情境的引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密切了。教师们常常以一个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来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能在迫切的学习需求下开始一节新课的学习。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现在的数学课更热闹了,小组讨论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刻意编织的问题、过多的情境化引入导致了学生的审美疲劳。在今天,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课堂来帮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要如何使学生看到数学
摘 要: 农村中学的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知识面不广(所学知识大部分局限于书面知识)、反应能力较低,对生活中常见现象所知甚少。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应利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成为优秀的人才。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和对策作了一些
摘 要: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
摘 要: 本文从教材对计算能力的引领、计算常见错误原因,以及计算能力培养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以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计算教学 反思 提高    我曾用同一份计算练习卷对某校六年级学生进行连续三年的调研。此份试卷涵盖小学阶段所有的计算类型,内容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有口算、笔算和用递等式计算等形式。调研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以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