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合情推理能力 培养方法
  
  我曾有过一种困惑:认为新教材轻视了对概念的准确定义及定理的推理论证,没有展开分析、讨论,只要求学生去记概念、定理,讲求会用就行,这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显然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材中没有证明过程,而是让学生用剪纸拼接实验来加以说明。又如:教材中轴对称图形、线、底边上的中线、高线重合(三线合一)等,教材中没有加以证明,就用折纸的方法使学生确定它们的存在。这是逻辑推理的一大忌讳,不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失去了数学的严谨性。通过认真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我消除了误解。课标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叫做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联想、自觉、顿悟、灵感等思维形式。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当今,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但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先得猜想、发现一个命题的内容,在完全作出证明之前,先要不断检验、完善、修改所提出的猜想,还要推测证明的思路。首先要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进行类比,再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的不是论证推理,而是合情推理。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在解决问题时的合情推理的特征是不按逻辑程序去思考,但实际上是学生把自己的经验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的一种跳跃性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又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与代数”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计算要依据一定的“规则”——公式、法则、推理律等。因而计算中有推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而且要求明白算理,能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代数不能只重视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充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以学生有实际经验的向东向西问题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法则记忆和运用,而对产生法则的思维一带而过;对于加乘法各运算律也都是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形式提出的,重视这样的推理过程(尽管不充分)既能解释算律的合理性,又能加强对算律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初中教材是用温度计经过形象类比和推理引入数学数轴知识的;求绝对值|-5|=?| 5|=?|-2|=?| 2|=?|-3/2|=?| 3/2|=?从上面的运算中,你发现相反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并作出简捷的叙述。通过这个例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再结合数轴,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并且让学生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在教学中,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提出之前都进行该知识的合理性或产生必然性的思维准备,要充分展现推理和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合情推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建设中指出:“降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在要求,力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着眼于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多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识别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图形;同时又辅以适当的教学说明,培养学生一定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并为学生“利用直观进行思考”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在圆的教学中,结合圆的轴对称性,发现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利用圆的旋转对称性,发现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度量,发现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直观操作,发现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变换探究出图形的性质后,还要求学生对发现的性质进行证明,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注意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合情推理的方法为学生的探索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统计中的推理是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的推理,与其他推理不同的是,由统计推理得到的结论无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检验,只有靠实践来证实。因此,“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和决策的全过程。如:为筹备新年联欢晚会,准备什么样的水果才能最受欢迎?首先应由学生对全班同学喜欢什么样的水果进行调查,然后把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整理成数据,并进行比较,再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作出决策,确定应该准备什么水果。这个过程是合情推理,其结果能使绝大多数同学满意。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在教学中学生将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掷硬币、转动转盘、摸球、计算器(机)模拟等大量的实验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其合理性的理解。
  四、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也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对于老师,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对于学生,不但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在新问题出现时该如何应对的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1).
  [4]翁龙起.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学教研(数学),2003.1.
  [5]王燕燕.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中学教研(数学),2003.3.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着重论述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贯彻执行,对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应在此项工作中,努力寻求好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 中学数学 素质教育 学习兴趣 素质观    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数学教育严重地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等教育,数学老师往往是在灌入枯燥无味的内容后,配以大量的作业,同步训练,习题精选等大搞题海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组成元素,是数学之本、解题之源。要想学好数学这门学科,首先要对数学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如果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连概念都没有搞清楚,就没办法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活动。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对于概念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轻概念、重解题的现象十分普遍,更多的是把数学概念看成是一个名词而已,认为学生只需要把这些概念熟练地背下来就
摘 要: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对于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的数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  关键词: 创新意识 问题意识 创造思维能力 发展创新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具有好奇心,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进
摘 要: 课堂导入一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和步骤,导入技巧及其效果关系到一堂课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开设的重要核心骨干课程之一,因此导入技巧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课堂导入技能的涵义及其常见类型,并重点分析了几种常见导入技巧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最后简单扼要地介绍了高中数学课堂中导入技巧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和规律。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 导入技巧 应用原则    一、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赏识激励教学策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策略。所谓赏识激励教学策略,就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为主旨,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学习状态中成长,在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中,不论是成年人,还是正在读书的少年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爱听表扬、爱听夸奖,而且被表扬被夸奖之
摘 要: 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此为基本理念,新课程提倡教学要同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数学课堂尽可能和学生的生活接近,构建源于生活的知识体系,呈现数学知识;探索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落实服务生活的教育目的,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数学化 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
摘 要: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双重统一,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双重统一,人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来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本文从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情感,对数学学习有一种厌恶感。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心灵的花朵开得更鲜艳。  一、充分开发教材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传递、加工、转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数学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数学教师要从情感侧面上对教
在新课改全面铺开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到了情境的引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密切了。教师们常常以一个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来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能在迫切的学习需求下开始一节新课的学习。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现在的数学课更热闹了,小组讨论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刻意编织的问题、过多的情境化引入导致了学生的审美疲劳。在今天,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课堂来帮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要如何使学生看到数学
摘 要: 农村中学的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知识面不广(所学知识大部分局限于书面知识)、反应能力较低,对生活中常见现象所知甚少。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应利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成为优秀的人才。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和对策作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