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基础知识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概念组成的体系,概念是形成体系的基本元素。通过化学基本概念,可把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原理,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有机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能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也能把零散的化学知识按照内在规律组成系统,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应用好化学概念,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现谈谈本人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遵循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通常是从生动有趣的化学变化的事实及现象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的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或概念,概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化学实验等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启发学生运用思维方法导出概念和理论的基本内容。在化学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
1.1 实物直观
化学教学实物直观主要通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或观察实物。实物直观可以使学生获得关于实际事物的感觉,直觉,表象和观念,以及感知记忆和想象等。例如,学习广义燃烧这一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二个实验:(1)Na在O2中燃烧 (2)Na在Cl2中燃烧 。指导学生观察好两个实验的现象,并从中分析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共同点:都是剧烈反应,同时发出光和热,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广义燃烧的概念: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只要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反应,又如H2在 Cl2中燃烧 ;P在 Cl2燃烧 等。又如学习盐类水解时,先让学生做三个实验:用PH试纸分别测定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这三种物质都属于盐类,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的酸碱性,和以前学的知识发生了矛盾,这时在复习酸碱理论,水的电离平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理论解释不同的盐溶液使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最后得出水解的定义。这样从感性知识入手,运用已知理论解释新的实验现象,引入新的概念,学生学的扎实。
1.2 模象直观
模象直观主要包括模型,图像,图表,模型展示和幻灯等多媒体教学。例如介绍电子云概念可用幻灯投影的方法使学生对电子云示意图有个初步印象;有机物的加聚和缩聚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反应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其微观结构,掌握其反应的本质。
1.3 语言直观
语言直观教学,即教师运用形象生动,比喻贴切的教学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产生具体的形象。例如,做铁,硫的燃烧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硫的燃烧有一个过程,先液化,再气化;最后才燃烧,所以他的燃烧属于气体燃烧,具有气体燃烧的特征——产生火焰。而铁丝在纯氧中燃烧无液化和气化过程,具有固体物质燃烧的特征——产生火花。不少抽象的概念借助于语言去完成,用恰当的比喻,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2、准确,严密地阐述化学概念的定义
要全方位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和理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内涵,理清外延,注意关键的字词。
有的学生虽然把概念背的滚瓜烂熟,但理解却是片面的,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概念,教学中必须揭示概念所反应的本质(内涵)例如,讲“溶液”概念时,常用食盐或蔗糖的溶液为例,学生很容易将“无色透明”理解为溶液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不及时给出一些有色溶液,学生就容易把颜色这一非本质特征也包括到溶液概念的内涵中去。在讲解内涵的同时要注意充实概念的外延,例如,电解质的外延就是指电解质这个概念的适用范围,它主要包括酸,碱,盐典型金属氧化物及水,学生了解到这样的范围后,就会准确判断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概念中的一些定语和关键字词,学生往往忽视,造成片面地理解,在应用中就会造成判断的错误。例如,在讲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时,让学生注意这两类物质要建立在“化合物”的基础上,其次讲解时突出“或”和“导电”一词。“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这里“或”指的是化合物在上述两种状态下,或具其一或两者兼得,可以导电就能称之为电解质。
3、善于分析化学概念中的联系与区别,找出概念的共性和个性
在化学概念中,存在许多相似,相联的概念,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去分析,去对比这些概念中的异同点,去掌握不同概念间的相互联系,进而形成概念的知识体系,例如,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这五个概念都有“同”,简称“五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探同”的对比讨论。又如,物质结构理论,在初中时仅介绍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到高中阶段,在核外电子排布的基础上建立元素周期律。
4、重视归纳和演绎,展示概念和理论的形成过程
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形成过程,就是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就要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相互联系,不断深化。归纳得出的概念,理论的运用是演绎。而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又离不开归纳,归纳和演绎是辨证的统一。例如,当我们通过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搜寻材料的时候,演绎推理就在规定着归纳活动的目的和方向,即平衡移动原理在作指导,演绎推理在起作用。
5、注意概念的巩固与强化
任何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概念形成以后要引导学生反复运用,除课堂外还应该要求学生完成适量的与化学概念有关的练习,先让学生自行分析,或分组讨论,教师反复讲评,以求落实。
总之,在化学概念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同时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收稿日期:2013-05-17
1、遵循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通常是从生动有趣的化学变化的事实及现象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的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或概念,概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化学实验等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启发学生运用思维方法导出概念和理论的基本内容。在化学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
1.1 实物直观
化学教学实物直观主要通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或观察实物。实物直观可以使学生获得关于实际事物的感觉,直觉,表象和观念,以及感知记忆和想象等。例如,学习广义燃烧这一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二个实验:(1)Na在O2中燃烧 (2)Na在Cl2中燃烧 。指导学生观察好两个实验的现象,并从中分析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共同点:都是剧烈反应,同时发出光和热,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广义燃烧的概念: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只要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反应,又如H2在 Cl2中燃烧 ;P在 Cl2燃烧 等。又如学习盐类水解时,先让学生做三个实验:用PH试纸分别测定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这三种物质都属于盐类,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的酸碱性,和以前学的知识发生了矛盾,这时在复习酸碱理论,水的电离平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理论解释不同的盐溶液使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最后得出水解的定义。这样从感性知识入手,运用已知理论解释新的实验现象,引入新的概念,学生学的扎实。
1.2 模象直观
模象直观主要包括模型,图像,图表,模型展示和幻灯等多媒体教学。例如介绍电子云概念可用幻灯投影的方法使学生对电子云示意图有个初步印象;有机物的加聚和缩聚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反应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其微观结构,掌握其反应的本质。
1.3 语言直观
语言直观教学,即教师运用形象生动,比喻贴切的教学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产生具体的形象。例如,做铁,硫的燃烧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硫的燃烧有一个过程,先液化,再气化;最后才燃烧,所以他的燃烧属于气体燃烧,具有气体燃烧的特征——产生火焰。而铁丝在纯氧中燃烧无液化和气化过程,具有固体物质燃烧的特征——产生火花。不少抽象的概念借助于语言去完成,用恰当的比喻,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2、准确,严密地阐述化学概念的定义
要全方位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和理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内涵,理清外延,注意关键的字词。
有的学生虽然把概念背的滚瓜烂熟,但理解却是片面的,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概念,教学中必须揭示概念所反应的本质(内涵)例如,讲“溶液”概念时,常用食盐或蔗糖的溶液为例,学生很容易将“无色透明”理解为溶液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不及时给出一些有色溶液,学生就容易把颜色这一非本质特征也包括到溶液概念的内涵中去。在讲解内涵的同时要注意充实概念的外延,例如,电解质的外延就是指电解质这个概念的适用范围,它主要包括酸,碱,盐典型金属氧化物及水,学生了解到这样的范围后,就会准确判断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概念中的一些定语和关键字词,学生往往忽视,造成片面地理解,在应用中就会造成判断的错误。例如,在讲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时,让学生注意这两类物质要建立在“化合物”的基础上,其次讲解时突出“或”和“导电”一词。“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这里“或”指的是化合物在上述两种状态下,或具其一或两者兼得,可以导电就能称之为电解质。
3、善于分析化学概念中的联系与区别,找出概念的共性和个性
在化学概念中,存在许多相似,相联的概念,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去分析,去对比这些概念中的异同点,去掌握不同概念间的相互联系,进而形成概念的知识体系,例如,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这五个概念都有“同”,简称“五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探同”的对比讨论。又如,物质结构理论,在初中时仅介绍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到高中阶段,在核外电子排布的基础上建立元素周期律。
4、重视归纳和演绎,展示概念和理论的形成过程
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形成过程,就是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就要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相互联系,不断深化。归纳得出的概念,理论的运用是演绎。而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又离不开归纳,归纳和演绎是辨证的统一。例如,当我们通过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搜寻材料的时候,演绎推理就在规定着归纳活动的目的和方向,即平衡移动原理在作指导,演绎推理在起作用。
5、注意概念的巩固与强化
任何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概念形成以后要引导学生反复运用,除课堂外还应该要求学生完成适量的与化学概念有关的练习,先让学生自行分析,或分组讨论,教师反复讲评,以求落实。
总之,在化学概念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同时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收稿日期:201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