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不论哪科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在不同课堂上表现不同,有的只是偏科,有的却是各个学科都比较差。在不同的学校,学困生的待遇也是不同的,有的是被忽略,有的是被重点关注。但是总体而言,学困生在学科学习中,甚至在班级管理中,都是一个在纪律上被重点关注,在学习上易被忽视的群体。笔者认为,虽然学困生的成绩可能略差,纪律可能也存在问题,但是如果善于引导,学困生也会有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以人为本;关注
在课堂学习中,学困生的学习容易受到忽视或者被冷落。他们在学习上往往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但是笔者认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不应该忽略学困生的发展,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一、发掘原因,探寻学困生在学科学习中出现的原因
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学困生只是某些学科的学习存在困难,有的学困生是所有学科的学习都存在困难。学困生出现既有个人的原因,有些学生资质平平,或者懒惰,不肯吃苦,或者某方面的学习能力存在欠缺,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出现问题。也有家庭的原因,很多学困生同时也是纪律有问题或者性格有问题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存在家庭问题,诸如父母离异,父母疏于管教或者溺爱等。同时也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教师,一些教师由于教育方式不当,使得学生在某科学习中出现了困难。因此,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在针对学困生的教育时,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在解决学困生问题时,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转化学困生的基本策略
1.爱与尊重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
不可回避地是,很多学困生犹如空气般存在,他们经常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更得不到温暖。他们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教师也因为他们总是拖成绩的后腿,而对他们心有余悸。但是,学困生的转化,是每个科任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科任教师应该积极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转化学困生的前提和基础是,给学困生足够的爱与尊重。在学习上虽然有些孩子存在苦难,但是他们只要有健全的性格,有独立的思想,就是教育的成功。教育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想必这个观点大家都有共识。
2.教师和家长保持必有的沟通是转化的保障
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有必要和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首先应该掌握学生在某科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原因。其次,也可以获得家长的支持,帮助教师在家督促孩子的学习。如果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及时有效,对学生的学习肯定有较好的积极作用。
3.关注学科学习,是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手段
语文学科的学困生,在各个学科中并不是那么突出。也就是说,很多孩子可能某个学科分数特别低,但是语文学科一般不会低到惨不忍睹的地步。毕竟,语文是学生的母语,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而且,语文有作文,只要学生把作文写完,都会获得基础分。因此,笔者在转化学困生时,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语文学习上。
第一,從基础知识入手,从较简单的知识收入。可以说,学困生是学习兴趣和学习信息不足导致的,如果让学生从新燃起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样转化学困生就成功了一半,做起来也不会太困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课堂上我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当他们回答问题时,我是满满的鼓励,如果回答正确,我会不吝啬我真诚的赞美,让他们有一种获得感和自豪感。
第二,鼓励他们重视作文,提高作文写作的水平。初中阶段的语文试卷上,作文的分数很高,在平时考试中,学困生写作文大多存在应付或者文不对题,他们的作文即使写够了字数,往往分数也不高。因此,笔者在转化学困生时,把一个重点放在了作文水平的提升,鼓励他们多阅读课外书籍,多练笔。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提升了,语文成绩自然有小幅的提升。
第三,积极参与语文小组活动。在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即使参与,往往也是被动或者消极参与。因此,笔者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通过小组长负责制,给学困生布置具体的合作探究任务,一些问题也指定学困生回答,这样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既不虚度时光,也能体现他们自身的价值。
第四,与其他学科协同作战。学困生大多都不是单科的学困生,而是几乎所有学科都是学困生,鉴于此,笔者也和其他任课老师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合作,争取通过让学困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积极转换。依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困生的积极期待,会促进他们的积极成长。如果教师对学困生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也势必会他们的存在感不强,学习自然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只是学习暂时存现了问题,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都没有任何问题,因此,教师不应该把他们看做笨孩子,也不要看做坏孩子,他们的内心单纯而善良,老师的一句表扬可能就可以让他们扬起努力的风帆。教师要以人为本,多多给他们关注,只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有基本的师德和心理常识,就不会放弃每个有发展潜力的学困生。
总之,学困生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转化自然也是费尽周折的事情。通过学困生的转化,目的是让教师认识到,在义务教育阶段,转化学困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既关系到师德,也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幸福。
参考文献
[1]赵明.浅谈学困生的转变[J].新课程学习,2011,05.
[2]许小红.浅谈初中英语教学“学困生”的转化[J].新作文,2011,09.
[3]李兴超.悉心见真情、润物细无声[J].陕西教育,2011,05.
关键词:学困生;以人为本;关注
在课堂学习中,学困生的学习容易受到忽视或者被冷落。他们在学习上往往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但是笔者认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不应该忽略学困生的发展,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一、发掘原因,探寻学困生在学科学习中出现的原因
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学困生只是某些学科的学习存在困难,有的学困生是所有学科的学习都存在困难。学困生出现既有个人的原因,有些学生资质平平,或者懒惰,不肯吃苦,或者某方面的学习能力存在欠缺,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出现问题。也有家庭的原因,很多学困生同时也是纪律有问题或者性格有问题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存在家庭问题,诸如父母离异,父母疏于管教或者溺爱等。同时也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教师,一些教师由于教育方式不当,使得学生在某科学习中出现了困难。因此,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在针对学困生的教育时,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在解决学困生问题时,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转化学困生的基本策略
1.爱与尊重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
不可回避地是,很多学困生犹如空气般存在,他们经常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更得不到温暖。他们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教师也因为他们总是拖成绩的后腿,而对他们心有余悸。但是,学困生的转化,是每个科任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科任教师应该积极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转化学困生的前提和基础是,给学困生足够的爱与尊重。在学习上虽然有些孩子存在苦难,但是他们只要有健全的性格,有独立的思想,就是教育的成功。教育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想必这个观点大家都有共识。
2.教师和家长保持必有的沟通是转化的保障
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有必要和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首先应该掌握学生在某科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原因。其次,也可以获得家长的支持,帮助教师在家督促孩子的学习。如果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及时有效,对学生的学习肯定有较好的积极作用。
3.关注学科学习,是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手段
语文学科的学困生,在各个学科中并不是那么突出。也就是说,很多孩子可能某个学科分数特别低,但是语文学科一般不会低到惨不忍睹的地步。毕竟,语文是学生的母语,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而且,语文有作文,只要学生把作文写完,都会获得基础分。因此,笔者在转化学困生时,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语文学习上。
第一,從基础知识入手,从较简单的知识收入。可以说,学困生是学习兴趣和学习信息不足导致的,如果让学生从新燃起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样转化学困生就成功了一半,做起来也不会太困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课堂上我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当他们回答问题时,我是满满的鼓励,如果回答正确,我会不吝啬我真诚的赞美,让他们有一种获得感和自豪感。
第二,鼓励他们重视作文,提高作文写作的水平。初中阶段的语文试卷上,作文的分数很高,在平时考试中,学困生写作文大多存在应付或者文不对题,他们的作文即使写够了字数,往往分数也不高。因此,笔者在转化学困生时,把一个重点放在了作文水平的提升,鼓励他们多阅读课外书籍,多练笔。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提升了,语文成绩自然有小幅的提升。
第三,积极参与语文小组活动。在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即使参与,往往也是被动或者消极参与。因此,笔者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通过小组长负责制,给学困生布置具体的合作探究任务,一些问题也指定学困生回答,这样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既不虚度时光,也能体现他们自身的价值。
第四,与其他学科协同作战。学困生大多都不是单科的学困生,而是几乎所有学科都是学困生,鉴于此,笔者也和其他任课老师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合作,争取通过让学困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积极转换。依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困生的积极期待,会促进他们的积极成长。如果教师对学困生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也势必会他们的存在感不强,学习自然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只是学习暂时存现了问题,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都没有任何问题,因此,教师不应该把他们看做笨孩子,也不要看做坏孩子,他们的内心单纯而善良,老师的一句表扬可能就可以让他们扬起努力的风帆。教师要以人为本,多多给他们关注,只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有基本的师德和心理常识,就不会放弃每个有发展潜力的学困生。
总之,学困生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转化自然也是费尽周折的事情。通过学困生的转化,目的是让教师认识到,在义务教育阶段,转化学困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既关系到师德,也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幸福。
参考文献
[1]赵明.浅谈学困生的转变[J].新课程学习,2011,05.
[2]许小红.浅谈初中英语教学“学困生”的转化[J].新作文,2011,09.
[3]李兴超.悉心见真情、润物细无声[J].陕西教育,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