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及继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12名经下肢静脉血管造影(DSA)证实患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因其他要求而进行下腹及盆腔CT检查的12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髂静脉内径及其受压程度,通过对CT扫描结果的分析,来探讨CT血管成像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及继发性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分析其诊断结果发现,观察组12位患者的受压髂静脉前后内径分别为:右侧(2.8±1.2)mm,左侧为(2.9±1.4)mm;对照组患者的髂静脉前后内径分别为右侧(7.7±2.3)mm,左侧(7.2±1.8)mm。经比较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诊断观察组12例患者中,右髂静脉受压3例,左髂静脉受压9例,其中有7例患者的继发血栓形成,这与DSA的检查结果一致。结论:经研究发现,CT血管成像可以准确的检查到患者髂静脉的受压内径以及受压程度,其继发血栓情况也可以清楚显示,这与DSA检查的效果相一致,并且CTA检查方便无创伤,价格相对较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CT血管成像;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断价值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是一种因髂静脉受压或(和)腔内存在异常粘连结构所导致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髂静脉压迫不仅会造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与下肢静脉高压,而且是人体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与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对该病的诊断主要通过血管造影技术(DSA)来显示其病变组织以及侧枝的循环状况。近年来,CT技术的诊断结果越来越准确,可以清晰的显示病变组织的程度、形态以及病变范围,又因其费用较低、诊断快速无创伤,CT血管成像成为了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一种新方法[2]。本次研究选取了在本院就诊的12名已经确诊的IVCS患者为观察组,以及随机选取的12名进行了下腹部及下肢CT增强扫描证实无下肢及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CT血管成像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及继发性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经下肢静脉血管造影(DSA)证实患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12名因其他要求而进行下腹及盆腔CT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无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1.2.1 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
采用飞利浦LightSpeed1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为电压120kV、电流220mA、螺距为1、转速为0.5r/s。扫描范围为观察组患者分别进行第三腰椎上缘至踝部以及第三腰椎上缘至膝部的二期扫描,其延迟时间为180s、100s。对照组患者扫描第三腰椎上缘至耻骨部位。扫描前对患者静脉注射100ml碘海醇,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后处理。
1.2.2 DSA检查
观察组的患者在CT检查结束后进行血管造影检查。采用Mecall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股静脉注射碘海醇,足背静脉注射对比剂进行髂骨静脉造影。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以CT横断面图像测量髂总静脉下部2cm处右髂总静脉前后内径为标准,根据左侧髂总静脉前后径测量值判断其受压程度。若右侧受压,则以受压部位上下两前后径的均值为标准进行判断。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对比,并比较观察组患者的DSA与CTA的诊断结果以及其影像表现。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应用SPSS17.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件比较,两组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髂静脉内径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受压髂静脉前后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髂静脉内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患者CTA与DSA诊断结果比较
观察组12位患者的CTA诊断结果与DSA的检查结果相同。12位患者中右髂静脉受压3例,左髂静脉受压9例,其中有7例患者的继发血栓形成。经CT扫描检查,均可清晰观察到四周的组织、骨骼或动脉对髂静脉压迫的情况。
3 讨论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主要由解剖因素所导致。人体的腰骶椎前面为左侧髂总静脉,而左侧髂总静脉的前部为右侧髂总动脉,当髂静脉受到解剖结构的前后压迫时,其静脉壁会受到反复的刺激,从而导致左髂总静脉的慢性损伤以及粘连,并使得其管腔变窄。这种状况会阻碍血液回流,长期会导致左下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静脉曲张以及形成静脉血栓。患者在临床的主要表现分为早期的下肢肿胀、乏力、长久站立会产生水肿以及病变加重后期出现的严重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从而产生小腿溃疡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形成髂股静脉继发血栓。严重时,男性患者会出现精索静脉曲张及不育的情况。可以说,该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较大危害,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髂股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通过血管造影技术(DSA)来显示其病变组织以及侧枝的循环状况,但该技术费用高、对比剂过敏等情况使得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而常规造影检查血栓时,当对比剂通过足背静脉注射时,其充盈效果不佳,血栓的显示程度不够明显,检查可能会出现偏差[4]。随着CT的发明,如今它已经应用于人体头部、颈部、胸部、心脏、腹部等身体多处的临床诊断。CT图像能够更清晰的显示体内各部位的结构及生长状况、病变程度等,是临床诊断治疗的可靠帮手。
本次研究采用CT血管成像技术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及继发血栓形成的诊断可知,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准确的显示受压髂静脉内径以及其受压程度,患者的继发血栓情况也可清晰显示,与DSA的检查结果相一致。并且使用CT扫描检查快捷无创伤,其费用较低、结果准确,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
参考文献:
[1]向鹤飞.CT血管成像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及继发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88-90.
[2]沈丽,顾建平.髂股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影响诊断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1):75-78.
[3]赵世珍.造影剂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2):145.
[4]叶开创,陆信武,李维敏,等.顺行静脉造影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9):1098.
关键词:CT血管成像;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断价值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是一种因髂静脉受压或(和)腔内存在异常粘连结构所导致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髂静脉压迫不仅会造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与下肢静脉高压,而且是人体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与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对该病的诊断主要通过血管造影技术(DSA)来显示其病变组织以及侧枝的循环状况。近年来,CT技术的诊断结果越来越准确,可以清晰的显示病变组织的程度、形态以及病变范围,又因其费用较低、诊断快速无创伤,CT血管成像成为了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一种新方法[2]。本次研究选取了在本院就诊的12名已经确诊的IVCS患者为观察组,以及随机选取的12名进行了下腹部及下肢CT增强扫描证实无下肢及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CT血管成像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及继发性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经下肢静脉血管造影(DSA)证实患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12名因其他要求而进行下腹及盆腔CT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无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1.2.1 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
采用飞利浦LightSpeed1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为电压120kV、电流220mA、螺距为1、转速为0.5r/s。扫描范围为观察组患者分别进行第三腰椎上缘至踝部以及第三腰椎上缘至膝部的二期扫描,其延迟时间为180s、100s。对照组患者扫描第三腰椎上缘至耻骨部位。扫描前对患者静脉注射100ml碘海醇,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后处理。
1.2.2 DSA检查
观察组的患者在CT检查结束后进行血管造影检查。采用Mecall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股静脉注射碘海醇,足背静脉注射对比剂进行髂骨静脉造影。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以CT横断面图像测量髂总静脉下部2cm处右髂总静脉前后内径为标准,根据左侧髂总静脉前后径测量值判断其受压程度。若右侧受压,则以受压部位上下两前后径的均值为标准进行判断。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对比,并比较观察组患者的DSA与CTA的诊断结果以及其影像表现。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应用SPSS17.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件比较,两组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髂静脉内径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受压髂静脉前后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髂静脉内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患者CTA与DSA诊断结果比较
观察组12位患者的CTA诊断结果与DSA的检查结果相同。12位患者中右髂静脉受压3例,左髂静脉受压9例,其中有7例患者的继发血栓形成。经CT扫描检查,均可清晰观察到四周的组织、骨骼或动脉对髂静脉压迫的情况。
3 讨论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主要由解剖因素所导致。人体的腰骶椎前面为左侧髂总静脉,而左侧髂总静脉的前部为右侧髂总动脉,当髂静脉受到解剖结构的前后压迫时,其静脉壁会受到反复的刺激,从而导致左髂总静脉的慢性损伤以及粘连,并使得其管腔变窄。这种状况会阻碍血液回流,长期会导致左下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静脉曲张以及形成静脉血栓。患者在临床的主要表现分为早期的下肢肿胀、乏力、长久站立会产生水肿以及病变加重后期出现的严重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从而产生小腿溃疡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形成髂股静脉继发血栓。严重时,男性患者会出现精索静脉曲张及不育的情况。可以说,该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较大危害,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髂股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通过血管造影技术(DSA)来显示其病变组织以及侧枝的循环状况,但该技术费用高、对比剂过敏等情况使得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而常规造影检查血栓时,当对比剂通过足背静脉注射时,其充盈效果不佳,血栓的显示程度不够明显,检查可能会出现偏差[4]。随着CT的发明,如今它已经应用于人体头部、颈部、胸部、心脏、腹部等身体多处的临床诊断。CT图像能够更清晰的显示体内各部位的结构及生长状况、病变程度等,是临床诊断治疗的可靠帮手。
本次研究采用CT血管成像技术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及继发血栓形成的诊断可知,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准确的显示受压髂静脉内径以及其受压程度,患者的继发血栓情况也可清晰显示,与DSA的检查结果相一致。并且使用CT扫描检查快捷无创伤,其费用较低、结果准确,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
参考文献:
[1]向鹤飞.CT血管成像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及继发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88-90.
[2]沈丽,顾建平.髂股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影响诊断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1):75-78.
[3]赵世珍.造影剂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2):145.
[4]叶开创,陆信武,李维敏,等.顺行静脉造影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9):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