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山,位于辽宁省中部,中国钢都鞍山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145.21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有“南海八千路,关东第一山”之美誉。厚重的历史宗教文化和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使千山自古便是游览圣地,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千山宗教文化历史厚重,源远流长,佛道两教共居一山“释道同源”,形成了“古刹隐山林,道观筑谷间”的奇妙场景。九宫、八观、五大禅林、十二茅庵等40余座庙宇,如同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千山的奇峰翠岭之间,构成了一幅“有庙山安详,有道水神奇”的山水画卷。从盛唐始创的千山寺庙音乐伴随着青青大山、悠悠绿水,从历史的深处走来,1300多年来一直回响在关东大地上,深深地影响着千山宗教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一支奇葩。无根石、可怜松、丹凤山上的千山岩画记录了八千年前新石器时期人类对日、月、星辰的图腾崇拜。这种被考古学家称为“天书”,凿刻在石头上的图案,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以一种永恒的神秘色彩镌刻在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上。
释道同源的千山,一直以来都是东北地区的佛道教圣地,鼎盛时期有“五大禅林、九宫八观、十二茅庵”大小寺观40余座。20世纪90年代,千山因发现了天成弥勒大佛和珍藏了重达260.76吨的玉佛而享誉海内外。充满了神秘与神奇的千山弥勒大佛,每年吸引180余万游客与信徒前来观光朝拜。
道教传入千山,据载始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但从仙人台上明代嘉靖丙午年(1546年)之前就刻凿九仙石像判断,道教在千山的传播和影响,远远早於康熙年间。道教在千山先后兴建了寺观宫庵20多座,其中无量观、慈祥观、五龙宫、普安观都是道士们活动的中心。千山道教的流派是全真道中的龙门派、华山派、蓬莱派和金山派,其中以龙门派、华山派的影响较大。
千山由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它虽无五岳之雄峻,却有千峰之秀美,以独特的群体英姿,舒展在辽东大地上,素有“东北明珠”之称。千山以苍山奇峰为骨架,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龙泉碧水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中,构成一幅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相协调的风格独特的青山绿水图。当城市的人们正在忍受阳光灼烤、暑气包围之时,原生态的千山却是一处难得的避暑清凉之地。纵然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鲜花,光是闻着雨后千山润湿、清新的空气就足以让人心醉。假如你从喧嚣燥热的市区进入千山,欣赏奇松峭峰的千姿百态,聆听龙泉瀑布的美妙乐曲,如同在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中游走,不免会有倦鸟归林、池鱼入海的感觉。
千山是名符其实的“养生福地、避暑天堂”。正因如此,千山风景区的旅游度假休闲产业飞速发展,其中的特色乡村小镇是千山风景区着力打造的休闲旅游产品。千山风景区按照“做好一个最有味道的旅游村”要求,始终坚持科学规划,把乡村旅游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到千山风景區新一轮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城乡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带动千山风景区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建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此全力推动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千山风景区始终坚持标准化服务宗旨,进一步完善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不断强化景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软环境。
2016年投入使用的游客中心,把千山景区原有的服务功能整合到一起,功能齐全,内设接待服务台、售票处、导游服务处、投诉办公室、监控指挥中心、AAA级公厕、“第三卫生间”、影视厅、医疗室、母婴休息室、旅游纪念品超市及办公室等,其中新增设的监控指挥中心,可通过安放在景区各部位的126个摄像头全面掌握景区的情况,方便防火、安全管理及了解山内游客情况。景区内也初步建立起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运营四大体系,进一步提升现代化、科技化管理运营水平。
千山创建5A级旅游景区以来,按照国家标准,对应细则,针对核心景区智慧旅游建设,采用以网络干线为平台,以大数据中心、指挥调度中心为核心,通过多种技术应用,全面实现景区的WIFI全覆盖,解决门禁票务管理的防伪识别、客流高峰期的安全预警、二次进山的智能管理、森林防火的智能监控和非法闯入的报警取证等管理难点问题。景区根据“一站一点、贴心周到”的原则,分别在主干道沿线设置7处、索道站上站增设3处服务点,针对千山各分景区景点、交通节点、休闲广场、景区厕所等游客集散区域,均匀分布游客服务点,使各旅游服务点能全面覆盖景区内所有游赏区域,同时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景区内公共休息和观景设施的改造统一采用木质、石质铺装,共打造山上公共休息平台16处,总面积455平方米,山下公共休息平台13处,总面积约3738平方米,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休闲旅游服务。
近年来,千山风景区通过搭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创新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千山旅游品牌,以“旅游 ”的思维,加速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时旅游、全业旅游发展模式,创新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鞍山新一轮振兴的支柱性产业,为鞍山市的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宗教历史源远流长
千山宗教文化历史厚重,源远流长,佛道两教共居一山“释道同源”,形成了“古刹隐山林,道观筑谷间”的奇妙场景。九宫、八观、五大禅林、十二茅庵等40余座庙宇,如同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千山的奇峰翠岭之间,构成了一幅“有庙山安详,有道水神奇”的山水画卷。从盛唐始创的千山寺庙音乐伴随着青青大山、悠悠绿水,从历史的深处走来,1300多年来一直回响在关东大地上,深深地影响着千山宗教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一支奇葩。无根石、可怜松、丹凤山上的千山岩画记录了八千年前新石器时期人类对日、月、星辰的图腾崇拜。这种被考古学家称为“天书”,凿刻在石头上的图案,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以一种永恒的神秘色彩镌刻在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上。
释道同源的千山,一直以来都是东北地区的佛道教圣地,鼎盛时期有“五大禅林、九宫八观、十二茅庵”大小寺观40余座。20世纪90年代,千山因发现了天成弥勒大佛和珍藏了重达260.76吨的玉佛而享誉海内外。充满了神秘与神奇的千山弥勒大佛,每年吸引180余万游客与信徒前来观光朝拜。
道教传入千山,据载始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但从仙人台上明代嘉靖丙午年(1546年)之前就刻凿九仙石像判断,道教在千山的传播和影响,远远早於康熙年间。道教在千山先后兴建了寺观宫庵20多座,其中无量观、慈祥观、五龙宫、普安观都是道士们活动的中心。千山道教的流派是全真道中的龙门派、华山派、蓬莱派和金山派,其中以龙门派、华山派的影响较大。
风光旖旎景色怡人
千山由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它虽无五岳之雄峻,却有千峰之秀美,以独特的群体英姿,舒展在辽东大地上,素有“东北明珠”之称。千山以苍山奇峰为骨架,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龙泉碧水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中,构成一幅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相协调的风格独特的青山绿水图。当城市的人们正在忍受阳光灼烤、暑气包围之时,原生态的千山却是一处难得的避暑清凉之地。纵然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鲜花,光是闻着雨后千山润湿、清新的空气就足以让人心醉。假如你从喧嚣燥热的市区进入千山,欣赏奇松峭峰的千姿百态,聆听龙泉瀑布的美妙乐曲,如同在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中游走,不免会有倦鸟归林、池鱼入海的感觉。
千山是名符其实的“养生福地、避暑天堂”。正因如此,千山风景区的旅游度假休闲产业飞速发展,其中的特色乡村小镇是千山风景区着力打造的休闲旅游产品。千山风景区按照“做好一个最有味道的旅游村”要求,始终坚持科学规划,把乡村旅游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到千山风景區新一轮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城乡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带动千山风景区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建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此全力推动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智慧时代智慧服务
千山风景区始终坚持标准化服务宗旨,进一步完善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不断强化景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软环境。
2016年投入使用的游客中心,把千山景区原有的服务功能整合到一起,功能齐全,内设接待服务台、售票处、导游服务处、投诉办公室、监控指挥中心、AAA级公厕、“第三卫生间”、影视厅、医疗室、母婴休息室、旅游纪念品超市及办公室等,其中新增设的监控指挥中心,可通过安放在景区各部位的126个摄像头全面掌握景区的情况,方便防火、安全管理及了解山内游客情况。景区内也初步建立起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运营四大体系,进一步提升现代化、科技化管理运营水平。
千山创建5A级旅游景区以来,按照国家标准,对应细则,针对核心景区智慧旅游建设,采用以网络干线为平台,以大数据中心、指挥调度中心为核心,通过多种技术应用,全面实现景区的WIFI全覆盖,解决门禁票务管理的防伪识别、客流高峰期的安全预警、二次进山的智能管理、森林防火的智能监控和非法闯入的报警取证等管理难点问题。景区根据“一站一点、贴心周到”的原则,分别在主干道沿线设置7处、索道站上站增设3处服务点,针对千山各分景区景点、交通节点、休闲广场、景区厕所等游客集散区域,均匀分布游客服务点,使各旅游服务点能全面覆盖景区内所有游赏区域,同时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景区内公共休息和观景设施的改造统一采用木质、石质铺装,共打造山上公共休息平台16处,总面积455平方米,山下公共休息平台13处,总面积约3738平方米,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休闲旅游服务。
近年来,千山风景区通过搭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创新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千山旅游品牌,以“旅游 ”的思维,加速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时旅游、全业旅游发展模式,创新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鞍山新一轮振兴的支柱性产业,为鞍山市的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