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幼儿活动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伴随儿童的其它行为,使他们能够积极、自由地感知和表达他们的精神世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我国大半个世纪以来的音乐课形式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提倡学习“游戏性、元素性”音乐,使幼儿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发展,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幼儿自由阐述对音乐歌唱教学的不同理解,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集编、表演、欣赏于一体,活动内容趣味性、情境性,使幼儿更自然的演唱,并熟练准确。
一、用游戏法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休止符
1.利用玩具游戏,学唱歌曲
如在《娃娃家》歌曲中通过创设家的场景,让幼儿每人抱一个布娃娃,边操作边学唱歌曲。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理解和熟悉歌曲内容,体验快乐的情感。还有如歌曲“钓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拿着平时区域内提供的钓鱼竿,让幼儿变成钓鱼翁,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唱歌曲。
2.利用游戏感受旋律
如小班歌曲《看朋友》中,教师可根据内容,利用教室里娃娃家的场景设置成几个幼儿的家,让幼儿在《看朋友》的优美旋律中,背着包乘上汽车去看朋友,在感受旋律的基础上,模仿教师按喇叭声,来训练歌曲中蕴含的节奏,然后在去朋友家看朋友的情境中自然的学习歌曲。幼儿既是在情境中做游戏,又非常主动积极,自然而然的学会了歌曲。在其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也要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开展有效教学。
3.利用游戏学唱休止符
在歌曲教学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的利用情境来突破难点,让孩子易于接受,如让孩子理解并唱准休止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抢圈”的游戏情境:在地上画四个点,准备三个圈,其中一个点上没有圈,然后请四个小朋友手上拿着四分音符或者八分音符的图片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抢圈,音乐声停止,抢不到圈的孩子教师就让他站在点上,手上拿着休止符,然后让其他幼儿根据孩子手上拿的音符图片唱节奏,轮到休止符时,就用手势不出声,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孩子既认识了并唱准了休止符,又感受到游戏所带来的快乐,解决了教学难点。
4.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感的训练不是强迫孩子接受对他们的天性缺乏任何意义的节奏模式,而应该是出于他们自发的,自由的节奏。如《小火车的游戏》,这个游戏可以让很多孩子来参与,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组成火车,手放在前面一个人的肩上,一个接一个地往前走。一个小孩扮演站长,发出开车的信号,一些孩子组成隧道,一个孩子用彩纸作为红绿灯。示意停车或行进,老师或学生用手或用打击乐打节奏。速度可以随情景变化,启动时由慢而快,临近车站时又由快而慢。教室的四个角表示不同的车站,铁轨画在地上,可以设计很多的弯道和岔道,使火车的行程更有趣。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补充一些特殊的音响,比如火车的隆隆声,呼啸声,也可以用铃模仿放下栏杆的音响效果等。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孩子对节奏和音响效果的敏感程度,通过身体运动对显著的音乐特征或特定的音乐发展变化做出反应。
二、以游戏的形式学习歌唱教学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1.学习唱歌的呼吸技能,流畅地歌唱
呼吸是唱歌的动力,是重要的唱歌技能,唱歌时歌声的强弱、快慢、低,声音的连贯、跳动等变化都要靠呼吸来调节、支持。幼儿演唱歌曲时,因没能掌握唱歌的呼吸技能,常会出现将不该断开的乐句断开,会出现由于不能均匀呼气,把较长的音符唱不够拍,影响歌曲的整体性和流畅度。
为了直观、形象地讲解唱歌的呼吸技巧,教师可用“气球演示法”,让幼儿了解歌唱时吸气、呼气的方法,尤其了解呼气的速度、强度对歌唱活动的作用。教师将充满气的气球往外排气,让幼儿比较无控制地排气与有控制地排气让气体在气球内保存时间的区别,明白控制气息的重要性,进而让幼儿学习控制自己“肚子气球”里的气,从练习说话时控制,在到演唱时控制,渐渐地幼儿就能学习呼吸技能,使得自己流畅地歌唱。
2.学习唱歌的发声方法,动听地歌唱
教幼儿唱歌发音,不能给他们讲唱歌发声共鸣部位,教师可选择那些能够获得口腔、咽腔、头啌共鸣的发声练习曲或歌曲,如模拟动物叫声的练声曲,模拟闹钟、喇叭等发音体声音的练习曲,模拟山谷回声的曲子都可以起到帮助幼儿练习发声方法的作用。
学习唱歌的方法还包括学习控制音量地演唱,让幼儿学習控制音量地演唱,教师可让幼儿感知回声,让幼儿做“可爱的回声”演唱;可让幼儿感知歌曲的意境,让幼儿用与意境一致的音量演唱;可让幼儿做“小喇叭”,教师当“音控师”,“小喇叭”根据“音控师”音量旋钮的调节,调节自己的音量,起到控制音量的作用。幼儿演唱时越会控制自己的气息,越会控制自己的声音,他们的歌声自然也就越来越动听。
3.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动情地歌唱
运用歌唱技能、技巧可以表达感情,但关键的问题还是激发、引导儿对所唱歌曲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只有把幼儿内心的愉快用歌声表达出来,才是真正地、高兴地、有表情地唱,否则,唱歌的技巧再高,唱出的歌曲也是“有声无情”,难以感人。
孩子的歌声是纯真美好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愿我们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进行歌唱教育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纵情地放声歌唱,唱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最纯、最真的天籁之音。相信通过以上的活动孩子们会对歌唱活动更感兴趣的。
幼儿自由阐述对音乐歌唱教学的不同理解,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集编、表演、欣赏于一体,活动内容趣味性、情境性,使幼儿更自然的演唱,并熟练准确。
一、用游戏法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休止符
1.利用玩具游戏,学唱歌曲
如在《娃娃家》歌曲中通过创设家的场景,让幼儿每人抱一个布娃娃,边操作边学唱歌曲。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理解和熟悉歌曲内容,体验快乐的情感。还有如歌曲“钓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拿着平时区域内提供的钓鱼竿,让幼儿变成钓鱼翁,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唱歌曲。
2.利用游戏感受旋律
如小班歌曲《看朋友》中,教师可根据内容,利用教室里娃娃家的场景设置成几个幼儿的家,让幼儿在《看朋友》的优美旋律中,背着包乘上汽车去看朋友,在感受旋律的基础上,模仿教师按喇叭声,来训练歌曲中蕴含的节奏,然后在去朋友家看朋友的情境中自然的学习歌曲。幼儿既是在情境中做游戏,又非常主动积极,自然而然的学会了歌曲。在其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也要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开展有效教学。
3.利用游戏学唱休止符
在歌曲教学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的利用情境来突破难点,让孩子易于接受,如让孩子理解并唱准休止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抢圈”的游戏情境:在地上画四个点,准备三个圈,其中一个点上没有圈,然后请四个小朋友手上拿着四分音符或者八分音符的图片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抢圈,音乐声停止,抢不到圈的孩子教师就让他站在点上,手上拿着休止符,然后让其他幼儿根据孩子手上拿的音符图片唱节奏,轮到休止符时,就用手势不出声,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孩子既认识了并唱准了休止符,又感受到游戏所带来的快乐,解决了教学难点。
4.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感的训练不是强迫孩子接受对他们的天性缺乏任何意义的节奏模式,而应该是出于他们自发的,自由的节奏。如《小火车的游戏》,这个游戏可以让很多孩子来参与,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组成火车,手放在前面一个人的肩上,一个接一个地往前走。一个小孩扮演站长,发出开车的信号,一些孩子组成隧道,一个孩子用彩纸作为红绿灯。示意停车或行进,老师或学生用手或用打击乐打节奏。速度可以随情景变化,启动时由慢而快,临近车站时又由快而慢。教室的四个角表示不同的车站,铁轨画在地上,可以设计很多的弯道和岔道,使火车的行程更有趣。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补充一些特殊的音响,比如火车的隆隆声,呼啸声,也可以用铃模仿放下栏杆的音响效果等。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孩子对节奏和音响效果的敏感程度,通过身体运动对显著的音乐特征或特定的音乐发展变化做出反应。
二、以游戏的形式学习歌唱教学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1.学习唱歌的呼吸技能,流畅地歌唱
呼吸是唱歌的动力,是重要的唱歌技能,唱歌时歌声的强弱、快慢、低,声音的连贯、跳动等变化都要靠呼吸来调节、支持。幼儿演唱歌曲时,因没能掌握唱歌的呼吸技能,常会出现将不该断开的乐句断开,会出现由于不能均匀呼气,把较长的音符唱不够拍,影响歌曲的整体性和流畅度。
为了直观、形象地讲解唱歌的呼吸技巧,教师可用“气球演示法”,让幼儿了解歌唱时吸气、呼气的方法,尤其了解呼气的速度、强度对歌唱活动的作用。教师将充满气的气球往外排气,让幼儿比较无控制地排气与有控制地排气让气体在气球内保存时间的区别,明白控制气息的重要性,进而让幼儿学习控制自己“肚子气球”里的气,从练习说话时控制,在到演唱时控制,渐渐地幼儿就能学习呼吸技能,使得自己流畅地歌唱。
2.学习唱歌的发声方法,动听地歌唱
教幼儿唱歌发音,不能给他们讲唱歌发声共鸣部位,教师可选择那些能够获得口腔、咽腔、头啌共鸣的发声练习曲或歌曲,如模拟动物叫声的练声曲,模拟闹钟、喇叭等发音体声音的练习曲,模拟山谷回声的曲子都可以起到帮助幼儿练习发声方法的作用。
学习唱歌的方法还包括学习控制音量地演唱,让幼儿学習控制音量地演唱,教师可让幼儿感知回声,让幼儿做“可爱的回声”演唱;可让幼儿感知歌曲的意境,让幼儿用与意境一致的音量演唱;可让幼儿做“小喇叭”,教师当“音控师”,“小喇叭”根据“音控师”音量旋钮的调节,调节自己的音量,起到控制音量的作用。幼儿演唱时越会控制自己的气息,越会控制自己的声音,他们的歌声自然也就越来越动听。
3.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动情地歌唱
运用歌唱技能、技巧可以表达感情,但关键的问题还是激发、引导儿对所唱歌曲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只有把幼儿内心的愉快用歌声表达出来,才是真正地、高兴地、有表情地唱,否则,唱歌的技巧再高,唱出的歌曲也是“有声无情”,难以感人。
孩子的歌声是纯真美好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愿我们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进行歌唱教育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纵情地放声歌唱,唱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最纯、最真的天籁之音。相信通过以上的活动孩子们会对歌唱活动更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