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课间“六神无主”等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of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位育人者都十分清楚,课间十分钟可以让受教育者及时变换身体姿势、舒缓筋骨、吸纳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完成必要的生理代谢。这是尊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一种体现,非常必要,也毋庸置疑。但是,在时下许多标榜着“人性化”的校园里,“课间十分钟”对于学生来说只剩下“六神无主”的尴尬和无奈。
  一是“活动时间无法作主”。许多教师不是习惯拖课,就是“喜欢”提早到岗,还没等到预备铃响就开讲,更有甚者,许多学科的测验十分频繁,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连堂课”也成了家常便饭。
  二是“活动场所无法作主”。某些学校和教师出于安全、卫生等诸多因素的考虑,不是担心教室里满是桌椅过于拥挤,学生在课间你追我闹,没有轻重;就是强调走廊空间太过狭小,学生如果在课间我推你跳,过于危险;更是害怕学生们跑到操场上争抢各种体育器械,无法保证安全,于是规定这里不许吵闹、那里不准跑跳。
  三是“活动自由无法作主”。许多学校和教师往往对课间活动规定得过细、过死,打着“行为规范”管理的招牌,用尽种种招数最大可能地限制学生的课间活动自由,学生稍显“自由”或“活泼”,轻则批评、指责,重则处分。
  如此种种情形,“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方式、活动心情、活动氛围等原本应该是学生自己作主的内容,因为“关心”和“责任”而变得异样的陌生。面对如此缩水的“课间十分钟”,笔者不禁要大声“呐喊”:课间活动岂容“六神无主”?
  莫让课间“六神无主”。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关注意识,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重视课间活动,应该将课间十分钟作为学校管理和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其次,学校和教师应该具备旺盛的引导热情,像对待学科辅导一样关注课间活动。每一位教师在上课之前和下课之后都应该引导、帮助学生们利用好课间十分钟去休息、放松,达到解除疲劳、放松心情的效果。再者,学校和教师应该像对待课题研究一样留心课间活动,采用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潮流的做法。
  莫让课间“六神无主”,需要的是学校和教师深入领会和自觉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把课间活动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每一次悦耳的下课铃声送来的才会是学生们轻松快乐的十分钟!(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实验小学)?茺
  
  怎一个“剪”字了得
  □孙雏凤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们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的确,我们为师者千万不能低估孩子们的潜能,一旦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将在属于自己的儿童世界里自由翱翔。
  在教学《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行诗时,我启发学生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叶外,还剪出了什么?”
  一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便燃烧起来,精彩纷呈的求异思维就展现出来:
  “剪出了火红的桃花。”
  “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剪出了大地的绿装。”……
  这些预料之中的答案当然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个孩子说:“还剪出了春光。”语出惊人,我一愣,心中盘算该如何评价这样的答案。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呵护学生刚刚燃起的创新思维的火苗。
  有了这一想法,我马上把“球”踢给了学生:“孩子,你真有想象力!老师很想知道你为什么认为春光是剪出来的?”“因为春天各种美好的景物像赶集似地聚拢来,凑成了美丽的春光图,我想这各种景物都是春风拿剪刀剪下来粘贴成的。”这个学生脸带笑容,似乎也在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而兴奋。我心中暗暗惊喜,大声说:“语出惊人,很有创意!”“啪啪啪……”孩子们报以热烈掌声。
  也许是受到了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和大家的鼓舞,接下来的发言都出乎意料,给我更大的震动——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婉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身影、剪出了同学们的一张张笑脸……
  回到办公室,望着窗外美好的春光,回味着学生精妙的话语,这是多么美好的享受!我暗暗庆幸,因为自己的顺势而导,才使得课堂诗意喷薄,精彩流淌,充满活力。由此看来,为师者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给孩子强加成人的想法,而要充分尊重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多姿多彩的世界,这样你才有可能发现一片新天地。(作者单位:江西省余江县第一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曾宪瑛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朱国荣执教的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一课,准确把握了统计教学的根本内涵和要求,重点关注了统计观念的培养和对统计数据信息的解释与应用,让学生经历了折线统计图的“原创”过程。赏析这节课,给笔者最大的感受是朱老师用心打造了富有张力的课堂。具体表现在:朱老师精心选择了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对折线统计图进行发散性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注重让学生参与富有挑战性的尝试学习活动,发现和感悟了预测
期刊
【片段回顾】  《埃及的金字塔》一文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下面是笔者教学这一部分的课堂实录。  生:老师,“金”和“全”字样子差不多。既然课文中说是依据金字塔的形状起名,为什么不叫
期刊
【片段回顾】   生:“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这一做法很奇怪!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把雨衣给萨沙呢?  师:你们有什么看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生1:可能是爸爸离妈妈最近,就直接给了妈妈。  生2:不是,爸爸爱妈妈,爸爸直接把雨衣给了妈妈,可见爸爸对妈妈体贴入微。  生3:爸爸把雨衣给妈妈,是想让妈妈和孩子们一起遮蔽风雨。  孩子们的思
期刊
【片段回顾】  师:读书是自己的行为,不一定要读给别人听,但要读给自己听,读给自己的心听。要做到两点:一是体会,二是要把自己放进文中去。我们刚才学习的两段,一段是写园子里的昆虫,一段是写园子里的花,在作者眼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生1:是“乐园”。(师请生写在黑板上)  生2:我觉得是个“生机勃勃”的园子。(生写在黑板上)  生3:是“美妙”的园子。(生写在黑板上)  生4:是“充满童趣”的
期刊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 好课需要好结尾。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启迪学生思维,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达到课结束、趣犹存、意未尽的效果。如何设计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课堂结尾呢?赏析一些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堂结尾,对大家将会有所启发。  一、游戏式结尾  【片段一】黄爱华“24时记时法”  师:同学们,下课之前想不想做一个游戏?  生(齐):想!  师:现在请
期刊
【片段回顾】  (教师正绘声绘色地讲解火烧云变化的形状,学生听得如痴如醉)  师:作者经过细心观察,才把火烧云写得如此美丽。  生:老师,我认为作者写得不美!  (众学生面面相觑,教室里鸦雀无声)  师:(稍微一怔,随后面露微笑)你认为该怎样写才美丽呢?  生: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形状变化快,作者是分开来写的。如果我来写,我会把颜色和形状结合起来写。  生:对呀,对呀!  生:我也同意他的看法。  
期刊
【片段一】“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小棒表示“76”这个数。  (学生操作,但每人只有20根小棒,于是纷纷寻找合作伙伴完成操作。突然,一学生举手)  生:老师,李丽不合作,她在玩水彩笔呢!(突发情况出现了,李丽不仅不生气,不害怕,还偷偷地笑)  师(亲切地):李丽,有什么开心事,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李丽:(摇摇头,看到老师期待地看着她,站了起来)老师,我不用与同学合作就能摆出7
期刊
【片段回顾】(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师:平行四边形板报的面积怎样计算?你有什么猜想?你觉得需要什么数据,自己找一找,写在平行四边形纸上,把算式也写下来。  1.每个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平行四边形板纸和测量工具,进行合理猜测。学生先独自思考,再与同桌同学利用手中的工具“平行四边形的板纸、直尺、方格纸”等,测量、讨论,提出各自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猜想。  2.汇报展示交流。  (1)学生汇报。
期刊
“一块地永远不会闲着。你种它,它就长庄稼,你不种它,它除了庄稼什么都长。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块待种的土地,教育者应该在这块地里播下最有活力的种子,洒下最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那满园的馨香。”采访已经结束,可永新县城厢小学尹学工校长的一番话却令记者久久难忘。  在很早以前,就听闻永新县城厢小学的艺术教育开展得特别好,小记者活动有声有色,乒乓球队抢尽了吉安市的风头,学校还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2007年度
期刊
“是我们在控制课程,还是课程在控制我们?”这是《课程愿景》这本书向读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或许双方都在控制,或许双方都有失控的空间,或许我们应该跳出“控制”的语境,用课程愿景的视角,对扑面而来的课程改革作一展望。  什么是愿景?本书的作者之一——高夫认为,愿景既是一种对未来目标的共同展望,也是对现实的一种个人化的独特看法,例如一些反思性的活动。那么课程的愿景又在哪里呢?作者认为“必须站在一个对课程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