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课堂也成为了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天堂。思维能力在诸多能力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因为思维能力的存在对学生智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就应该致力于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笔者提出了自主进行预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辅助历史故事三种策略,并在本文中展开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初中历史
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所带给学生的,只会是无法灵活运用的知识以及无法独立自主的学习。这样的话,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将毫无意义可言。因而初中历史教师要做的是将教学的重点从知识的传授方面进行转移,他们更需要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培养。这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该努力采取措施来完成。因为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历史知识必须要具备的,初中历史教师就必须要努力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自主进行预习,提出历史问题
初中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留出提问的空间。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思考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并因此提出自己的困惑。那么初中历史教师该如何去做呢?此时他们就需要在课前让学生展开预习,并且在此过程中提出历史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历史问题的价值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奖励。这样的话,学生在奖励的驱使下就能够更加认真地进行预习与思考。例如:在进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这一课内容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就为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任务。笔者要求学生对该课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并且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困惑记录下来。每一名学生都必须提出至少两个问题,这一点笔者是会进行检查的。然后笔者就会根据问题的价值来对学生进行奖励。此时学生就会发现,具有回答价值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课题展开的,如蒙古族是怎样兴起的,在兴起的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哪些等。这一结果是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发现的,他们在日后进行预习的时候就会围绕着题目展开,进而让自己的预习奠定坚实的课堂基礎。
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问题
课堂是初中历史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地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一点是,他们不能够直接将答案告知于学生。因为学生都是有惰性的,教师这样就会让学生做出不思考的行动,学生只会被动地进行知识的接收,根本无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就需要先让学生进行问题的自主探究,他们就需要集结集体的智慧,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教师还可以让小组之间保持着竞争关系,进而让他们的思考更具动力。例如:在进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一课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会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状况来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分组,如笔者发现有学生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了解得并不深,有的学生则分析得极为透彻。此时笔者就会将两者分到一个小组中去。在分组结束之后,笔者就会让学生将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然后小组成员之间开始展开沟通和交流,进而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笔者会让小组两两之间保持着竞争关系,还会结合问题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当到达时间之后,笔者会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并结合其他小组的成员来对竞争的两个小组进行评价,进而投票选出表现相对优秀的那一组。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摆脱自己的惰性,积极地展开思考。
三、辅助历史故事,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抽象的,他们仅仅依靠着课本教材展开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此时的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进行历史知识的深入探究和学习,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就需要用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来进行辅助,进而让学生快速地接受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深入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就能够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取得不错的成果。例如:在进行《明朝的对外关系》这一课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需要让学生明白明朝的对外关系中既有友好往来又有战争冲突。课本教材中涉及到了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个板块,笔者就从这三方面出发,搜集了很多相关的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利用多媒体将之呈现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从中进行历史知识的总结。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观看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展开思考,并因此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活动是初中历史教师的主战场,教师要想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必须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具备了思维能力之后,他们即使脱离了教师的引导也能够自主进行历史知识的获取。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白,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因素,因而不管他们采取怎样的培养措施,其中都必须要涉及到问题。这样的话,教师的培养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鲁云.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7(30):39.
[2]王蕾.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7(11):130-131.
关键词: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初中历史
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所带给学生的,只会是无法灵活运用的知识以及无法独立自主的学习。这样的话,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将毫无意义可言。因而初中历史教师要做的是将教学的重点从知识的传授方面进行转移,他们更需要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培养。这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该努力采取措施来完成。因为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历史知识必须要具备的,初中历史教师就必须要努力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自主进行预习,提出历史问题
初中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留出提问的空间。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思考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并因此提出自己的困惑。那么初中历史教师该如何去做呢?此时他们就需要在课前让学生展开预习,并且在此过程中提出历史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历史问题的价值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奖励。这样的话,学生在奖励的驱使下就能够更加认真地进行预习与思考。例如:在进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这一课内容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就为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任务。笔者要求学生对该课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并且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困惑记录下来。每一名学生都必须提出至少两个问题,这一点笔者是会进行检查的。然后笔者就会根据问题的价值来对学生进行奖励。此时学生就会发现,具有回答价值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课题展开的,如蒙古族是怎样兴起的,在兴起的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哪些等。这一结果是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发现的,他们在日后进行预习的时候就会围绕着题目展开,进而让自己的预习奠定坚实的课堂基礎。
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问题
课堂是初中历史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地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一点是,他们不能够直接将答案告知于学生。因为学生都是有惰性的,教师这样就会让学生做出不思考的行动,学生只会被动地进行知识的接收,根本无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就需要先让学生进行问题的自主探究,他们就需要集结集体的智慧,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教师还可以让小组之间保持着竞争关系,进而让他们的思考更具动力。例如:在进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一课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会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状况来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分组,如笔者发现有学生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了解得并不深,有的学生则分析得极为透彻。此时笔者就会将两者分到一个小组中去。在分组结束之后,笔者就会让学生将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然后小组成员之间开始展开沟通和交流,进而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笔者会让小组两两之间保持着竞争关系,还会结合问题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当到达时间之后,笔者会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并结合其他小组的成员来对竞争的两个小组进行评价,进而投票选出表现相对优秀的那一组。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摆脱自己的惰性,积极地展开思考。
三、辅助历史故事,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抽象的,他们仅仅依靠着课本教材展开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此时的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进行历史知识的深入探究和学习,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就需要用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来进行辅助,进而让学生快速地接受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深入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就能够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取得不错的成果。例如:在进行《明朝的对外关系》这一课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需要让学生明白明朝的对外关系中既有友好往来又有战争冲突。课本教材中涉及到了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个板块,笔者就从这三方面出发,搜集了很多相关的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利用多媒体将之呈现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从中进行历史知识的总结。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观看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展开思考,并因此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活动是初中历史教师的主战场,教师要想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必须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具备了思维能力之后,他们即使脱离了教师的引导也能够自主进行历史知识的获取。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白,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因素,因而不管他们采取怎样的培养措施,其中都必须要涉及到问题。这样的话,教师的培养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鲁云.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7(30):39.
[2]王蕾.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7(1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