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有效教学理念应运而生。这种教学理念不仅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保障,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驱动力。本文笔者以初中化学作为切入點,从“生活情境、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情感共鸣;探究兴趣;知识结构
初中是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眼光观察生活的启蒙阶段,也是启发学生思维意识的关键期。因此,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而言至关重要。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常常以注入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并运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又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教学达到高效性。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由于学生初步形成化学思维,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而言,既新鲜又陌生。而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展现在他们面前,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陌生感,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共鸣,使学生主动融入具体的情境中,从而增加其参与程度。
以“燃烧和灭火”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笔者首先找到学生常见的燃烧实例,并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播放“生日聚会,吹蜡烛”的视频。由于学生对这一场景较为熟悉,进而使他们产生了内在情感的共鸣。伴随着学生的注意力,笔者提出“蜡烛怎么燃烧起来的”这一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蜡烛的芯是可燃的、有火来点燃它”等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展开实验活动。因此,生活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求知欲,还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与化学原理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了他们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并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借用信息技术,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样既与学生的心理需求严重不符,还带给学生枯燥感,学习兴趣也自然无从谈起。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工具。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趣味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情感升华。
以“原子的结构”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想象出原子的结构,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微观的原子”与“宏观的乒乓球”图片。这两组图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他们从图片中感受到微观原子的存在,并对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伴随着学生的求知心理,笔者再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出示原子的模型,进而让学生展开了后续的学习活动。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活动中,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还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强化了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重视实验教学,完善知识结构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但传统的实验教学为“教师做,学生看”为主,只体现出教师的演示实验过程,而忽视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这样则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探究实验。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过程体会到化学原理的形成过程,还能使学生自动地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以“制取氧气”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笔者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并指导学生运用课前准备好的二氧化锰、高锰酸钾、酒精灯等实验用具,通过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到氧气。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过程中,他们不仅认识了一系列的实验仪器,掌握了连接实验仪器的基本方法,还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深刻理解,从而完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理念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它不仅是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革新,还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体现。而有效教学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作为有效教学理念的落实者,应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教学素材作用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波动,并唤醒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将抽象、微观的化学知识以宏观的方式展开在学生面前,激发其探究兴趣。此外,教师还需重视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同时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晓江.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10).
[2]张绵.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2018(25).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情感共鸣;探究兴趣;知识结构
初中是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眼光观察生活的启蒙阶段,也是启发学生思维意识的关键期。因此,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而言至关重要。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常常以注入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并运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又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教学达到高效性。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由于学生初步形成化学思维,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而言,既新鲜又陌生。而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展现在他们面前,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陌生感,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共鸣,使学生主动融入具体的情境中,从而增加其参与程度。
以“燃烧和灭火”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笔者首先找到学生常见的燃烧实例,并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播放“生日聚会,吹蜡烛”的视频。由于学生对这一场景较为熟悉,进而使他们产生了内在情感的共鸣。伴随着学生的注意力,笔者提出“蜡烛怎么燃烧起来的”这一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蜡烛的芯是可燃的、有火来点燃它”等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展开实验活动。因此,生活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求知欲,还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与化学原理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了他们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并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借用信息技术,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样既与学生的心理需求严重不符,还带给学生枯燥感,学习兴趣也自然无从谈起。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工具。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趣味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情感升华。
以“原子的结构”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想象出原子的结构,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微观的原子”与“宏观的乒乓球”图片。这两组图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他们从图片中感受到微观原子的存在,并对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伴随着学生的求知心理,笔者再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出示原子的模型,进而让学生展开了后续的学习活动。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活动中,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还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强化了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重视实验教学,完善知识结构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但传统的实验教学为“教师做,学生看”为主,只体现出教师的演示实验过程,而忽视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这样则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探究实验。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过程体会到化学原理的形成过程,还能使学生自动地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以“制取氧气”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笔者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并指导学生运用课前准备好的二氧化锰、高锰酸钾、酒精灯等实验用具,通过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到氧气。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过程中,他们不仅认识了一系列的实验仪器,掌握了连接实验仪器的基本方法,还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深刻理解,从而完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理念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它不仅是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革新,还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体现。而有效教学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作为有效教学理念的落实者,应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教学素材作用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波动,并唤醒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将抽象、微观的化学知识以宏观的方式展开在学生面前,激发其探究兴趣。此外,教师还需重视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同时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晓江.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10).
[2]张绵.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