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拼的就是心态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关注马桶引发跨国风潮后,5月19日又在微信写下一篇文章,标题很惊悚:《疯了!》
他在导言中写道:“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非理性繁荣的抛物线通道中,这应该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所有试图置身事外的人,都不出意外地将成为受伤者。”
这段话显然颇具震撼性。要知道,“置身事外”在浮躁的中国社会,一直被当作淡定乃至境界进而能“全身而退”的代名词,如今却“不出意外”地将成为“受伤者”——这绝对是空前的。而说这句话的人,并非一个贼眉鼠眼的股市投机家,而是一位埋头剖析新中国改革30年并上溯中国上千年商业史的负责任的财经作家。
于是,几分钟后,一位著名财经报纸总编辑在朋友圈转发时批注道:“好吧,抓住机会赌一把吧!”
看来,大家都要在股市中赌一把,疯一把。而他们都见过世面,都不傻。
赚并痛苦着?
我同意吴晓波的判断,因为这轮资本泡沫有着坚实的力量支撑。但我并不是股民,也不打算是。这很拧巴吗?
多年来我一直在观察:天下有没有什么事,是让我们挣到了大钱,却还不舒服的?
如果我们是老板,盈利了就高兴,亏损了就着急;如果我们是经理人,涨薪了就满意,减薪了就辞职;即便我们是赌徒,也是赢钱了就开心,输钱了就窝心,而且一切盈亏都会随着离开赌场戛然而止。
唯独炒股不是。虽然吴敬琏当年把中国股市比喻成赌场,已引起轩然大波,但股市和赌场依旧不一样。因为炒股,是人世间唯一一件能让我们在赚大钱时依然不开心的事。
道理并不复杂:假如你选了一支股,1块钱买入的,蛰伏多时而终于股市暴涨,你能够在5块钱卖出——500%的利润,这比马克思所说“注定无恶不作的利润”诱惑还高!狂喜吗?未必。因为你卖出第二天,那支股票又涨到8块钱了——闻讯,你肯定痛心于自己被“洗劫”了!此刻,绝大多数人头脑中萦绕的,都不是到手的500%利润,而是那300%的所谓“损失”。我们都是普通人,又生活在信息时代,对股市涨跌,真是躲不开,也做不到无所谓。
好,那只有恰好在股票峰值时出手。而这是炒股最难实现,也是最危险而愚蠢的企图。
其实,玩的不是内部消息,不是K线图,不是巴菲特理论,甚至不是钱本身——而是心态。因为,我们虽然都是衣食无忧的体面人,但我们终究还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最好的心态,就是始终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自己有弱点,没道理多得,没理由通吃,更没必要不甘。但很遗憾,多数普通人都不认为自己很“普通”,不论开车,还是炒股。
终究,心态(而非学识与能力)在决定行为,并最终决定结果。
转并自卑着?
而当下,心态所影响的绝不只是炒股,还包括企业的转型。
在移动互联无孔不入的背景,与李克强总理“互联网+”的号召下,企业围绕互联网的转型已然势在必行。这对我们的企业家们,已形成多层面的心态影响。
第一是,我们传统行业的企业家对于现阶段中国商业环境的诸多不满,比如行政垄断、官僚不作为等等,心理上就有颠覆至少规避的强烈愿望,而互联网是最佳途径。第二是,我们传统行业出身的企业家们,真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向互联网转型,因而“互联网焦虑症”非常强烈,甚至令人抓狂。第三是,我们传统行业面对互联网企业时,由衷地自卑。
这三条结合在一起,就会是:我完全看不清互联网化的路在哪里。但我们必须马上要向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走,一刻都等不得。哪怕我只是一个供应链的上游企业。
向互联网果断转型是正确的,但在心态失衡中的恐慌转型,就未必了。事实上,在心态失衡下,做任何事都可能适得其反。为此,我们能做的,不是去找心理医生,而是真正与互联网企业走到一起,打破自负,但也要抛弃自卑,逐步建立平常心与自信心。其实,互联网企业“棒槌”的地方也很多。所谓“互联网+”,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共同奔跑的方向,谁先撞线还真不一定。
历史证明,能在积极果断中保持平和与自信者,会是最后的胜利者。当我们能平视这个世界,我们才能时刻思考与明确:我是谁?要去哪里?在做什么?又为什么去做?进而,才会知进退,明取舍。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关注马桶引发跨国风潮后,5月19日又在微信写下一篇文章,标题很惊悚:《疯了!》
他在导言中写道:“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非理性繁荣的抛物线通道中,这应该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所有试图置身事外的人,都不出意外地将成为受伤者。”
这段话显然颇具震撼性。要知道,“置身事外”在浮躁的中国社会,一直被当作淡定乃至境界进而能“全身而退”的代名词,如今却“不出意外”地将成为“受伤者”——这绝对是空前的。而说这句话的人,并非一个贼眉鼠眼的股市投机家,而是一位埋头剖析新中国改革30年并上溯中国上千年商业史的负责任的财经作家。
于是,几分钟后,一位著名财经报纸总编辑在朋友圈转发时批注道:“好吧,抓住机会赌一把吧!”
看来,大家都要在股市中赌一把,疯一把。而他们都见过世面,都不傻。
赚并痛苦着?
我同意吴晓波的判断,因为这轮资本泡沫有着坚实的力量支撑。但我并不是股民,也不打算是。这很拧巴吗?
多年来我一直在观察:天下有没有什么事,是让我们挣到了大钱,却还不舒服的?
如果我们是老板,盈利了就高兴,亏损了就着急;如果我们是经理人,涨薪了就满意,减薪了就辞职;即便我们是赌徒,也是赢钱了就开心,输钱了就窝心,而且一切盈亏都会随着离开赌场戛然而止。
唯独炒股不是。虽然吴敬琏当年把中国股市比喻成赌场,已引起轩然大波,但股市和赌场依旧不一样。因为炒股,是人世间唯一一件能让我们在赚大钱时依然不开心的事。
道理并不复杂:假如你选了一支股,1块钱买入的,蛰伏多时而终于股市暴涨,你能够在5块钱卖出——500%的利润,这比马克思所说“注定无恶不作的利润”诱惑还高!狂喜吗?未必。因为你卖出第二天,那支股票又涨到8块钱了——闻讯,你肯定痛心于自己被“洗劫”了!此刻,绝大多数人头脑中萦绕的,都不是到手的500%利润,而是那300%的所谓“损失”。我们都是普通人,又生活在信息时代,对股市涨跌,真是躲不开,也做不到无所谓。
好,那只有恰好在股票峰值时出手。而这是炒股最难实现,也是最危险而愚蠢的企图。
其实,玩的不是内部消息,不是K线图,不是巴菲特理论,甚至不是钱本身——而是心态。因为,我们虽然都是衣食无忧的体面人,但我们终究还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最好的心态,就是始终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自己有弱点,没道理多得,没理由通吃,更没必要不甘。但很遗憾,多数普通人都不认为自己很“普通”,不论开车,还是炒股。
终究,心态(而非学识与能力)在决定行为,并最终决定结果。
转并自卑着?
而当下,心态所影响的绝不只是炒股,还包括企业的转型。
在移动互联无孔不入的背景,与李克强总理“互联网+”的号召下,企业围绕互联网的转型已然势在必行。这对我们的企业家们,已形成多层面的心态影响。
第一是,我们传统行业的企业家对于现阶段中国商业环境的诸多不满,比如行政垄断、官僚不作为等等,心理上就有颠覆至少规避的强烈愿望,而互联网是最佳途径。第二是,我们传统行业出身的企业家们,真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向互联网转型,因而“互联网焦虑症”非常强烈,甚至令人抓狂。第三是,我们传统行业面对互联网企业时,由衷地自卑。
这三条结合在一起,就会是:我完全看不清互联网化的路在哪里。但我们必须马上要向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走,一刻都等不得。哪怕我只是一个供应链的上游企业。
向互联网果断转型是正确的,但在心态失衡中的恐慌转型,就未必了。事实上,在心态失衡下,做任何事都可能适得其反。为此,我们能做的,不是去找心理医生,而是真正与互联网企业走到一起,打破自负,但也要抛弃自卑,逐步建立平常心与自信心。其实,互联网企业“棒槌”的地方也很多。所谓“互联网+”,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共同奔跑的方向,谁先撞线还真不一定。
历史证明,能在积极果断中保持平和与自信者,会是最后的胜利者。当我们能平视这个世界,我们才能时刻思考与明确:我是谁?要去哪里?在做什么?又为什么去做?进而,才会知进退,明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