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新课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就需要理解数的意义,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和表示数,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同时也通过数表达以及传递信息,这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方法;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缺乏严重的数感,这也反映了小学数学要着重对学生的数感加以培养,具体通过哪些策略和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自然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同时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元素,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比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就让学生根据生活感受“2”这一数字代表的事物,比如2个人,2棵树,2张票等,让学生理解“2”所表达的意思,从中感悟数字“2”的抽象实质。比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内容时,让学生可以亲自带着工具量一量1000米的长度究竟有多长?抑或是让学生在操场上跑一跑、走一走,通过身体力行体验1000米究竟有多长。又比如,学习了“面积单位”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教具分别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具体的物体进行量一量、测一测、算一算。这些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表象,促使学生对面积大小有一种理性的感觉,而不是说出一些荒诞的说法,通过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使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二、重视口算训练,培养学生数感
   对数学的运算方法进行判断,同时就估算进行合理解释,这实际上都与学生的数感有紧密联系,因此在进行数学的运算教学中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锻炼其口算计算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技能,通过学生对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进行算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数的运算时,会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口算训练中,分别对学生进行口算、笔算以及估算等的训练,使学生不断增强估算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可以通过数的估算,对数的大致范围有所把握。在具体的教材中,关于估算内容比较少,由于学生一直以来受到计算要精确这一要求的影响,对于估算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为此,要切实让学生既进行精确计算,同时也要培养估算意识,让学生有意识关注计算结果是否合理,然后在进行精确计算时,把估算作为一种预先的环节进行尝试,这样也使学生学会掌握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如在教学“笔算除法”时,让学生先对商是几位数进行估算,然后再进行实际的计算,以这样一种步骤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同时对数的大小有所把握,从而发展数感。可以说,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算法,吸引、鼓励学生尝试用个性化的方法进行计算,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数的具体感受也不同,学生所要采取的计算方法也不同。这一多样化的算法,让学生不断体验数感,结合具体问题选择一定的算法,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从而逐渐培养数感。
   三、激发学生探索意识,体验数感
   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发现者、探究者,才能真正让学生以主人的角色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理解也会不断深入,同时对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质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易于掌握。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主体性,不断感知以及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思考与探索,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各种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比如,在认识“11至20”的数时,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数,以1根1根数,到5根5根数,再到10根10根数,启发学生动手进行根数捆绑,让学生感受这一算法的优越性,同时也理解10个1是10,基于这一认识,为之后学习更大的数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积极参与到动手探索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深化体验,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铺路搭桥。又比如,学习“分数的意义”,教师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成员一起动手平分1颗橙子或者6根小棒,并且激发学生边动手边思考:究竟有几种分法,能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又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在这一动手实践中体验感知,逐步认识到平均分的既可以是一个物体,同时还可以是几个物体。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概括,从而建立初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總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灵活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一些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在课堂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钱叶锋.加强估算教学,发展学生数感[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7).
其他文献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口语教学资源,并根据活动任务合理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灵活的口语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逐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培养策略   口语交际能力是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离不开写作,而英语学习也同样离不开写作。英语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学生在英语写作时,不仅需要构思英语作文思路,还需要考虑语法上是否出现错误,另外,写作还能帮助学生巩固词汇量,由此可以看出,利用写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学习的英语词汇量较少,所以,很难写出优秀的英语作文,因此,英语教师应调整写作教学思路,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
摘 要:当前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教学水平的提升,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学。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语文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让这些优秀的文化知识通过语文教学传承下去。就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加强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培养,从而提升对学生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应
摘 要: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成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的阅读,不断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同时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阅读,作为教师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深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阅读;意义;习惯   一、当前社会浅阅读给小学语文阅读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快餐式的阅读方法比较流行,由
摘 要:在学科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应跳出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综合品质。立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展开分析,共同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学科素养的组成共包括4点,分别为基础读写能力、句子理解能力、情感分析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这四大要点的有效锻炼可以促进学生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审题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正确解题的重要方式。但是,因为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造成理解能力差,不知道如何审题,答题时错误频出的现象。此时审题能力的提升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应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达到正解解题的目的。通过对小学生审题能力薄弱原因的详细介绍,重点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看题
摘 要:教学最有效的策略之一,便是学会发现以往常常出现的错误,并积极地在错误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和完善。因此在这一理论的趋势下,就我国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而言,不论是教师课堂授课还是学生的学习,要想切实有效地从根源上提升原有的教育水平,就需要任课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继而以此推动错误资源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稳步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错误资源利用;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
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能力培养的核心之一.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促进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化繁为简,运用学到的概念知识更好地解决问题有积极的影响.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语文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此教师必须在語文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元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并提高教学效率。简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误区,结合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误区   1.情感教育方式以灌输为主   在新课程
摘 要: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知识与世界有效连接,让解题更容易。此时教师要从生活出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打造全新的数学学习环境,实现数学实践教学的有效提高。以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开展的意义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综合应用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促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