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比较开明的专制”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皇权专制、贪污腐化、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八股取士等黑暗现象。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这样论述:“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完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我们现在应该注意在它的一切较详密的制度上,却不必专在‘专制’与‘民主’的字眼上来争执。”本文也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确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开明因素。
  一、传统道德及相关制度下的开明
  中国的传统思想很注重君主的素质,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认为君者要有君道,按照一定的法理或者制度行事,使自己成为一个“仁君”或者“明君”。唐太宗发现有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太宗收回成命。以上事例表明即便是在封建专制时代,功过赏罚也不完全以君主个人好恶为标准,君主大多时候也不能实行绝对的专制独裁。除去制度设置的保障,儒家思想对君主的道德修养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主。在传统伦理道德和相关制度的约束之下,大多数执政者认识到虚怀纳谏,选贤任能,关注民意的开明统治才能稳固长久。
  二、政府部门职权的有效分工
  中国古代政府部门职权有决策—执行—监督相连的流程式分工。例如唐制,昭勅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送尚书省执行。三省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军事方面,中国人也创造了极为有效的制度,其核心就是领兵权与发兵权的分离。明清走向衰落,在于极端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打乱了流程式分工的程序。政府部门职能分工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表现,是对权力进行制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三、选官制度中的公平、公正
  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下,选官任官的权力并不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都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完成,这便是君主专制下的开明。
  汉代察举制兴起,打破了官僚世袭的格局,以德才取人,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直到隋唐科举制出现,才使寒门和贵族子弟有了同样被录用的权利。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虑到平民寒士大多办不到多买书、多求学,图书满家的富贵子弟占有优势,以《四书》为准,严格限定考试范围。因“文字必有一定格律,乃可见技巧,乃可评工拙,乃可有取舍之标准”而严格规定文体、格式,令評卷者难逞一己之私。
  中国现代的高考制度,使得很多平民子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不少人抨击现在的高考制度存在诸多弊病,但高考是当前国情下相对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盲目指责批评,不如以史为鉴,更好地完善它。
  四、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权力的平衡
  中国地广人多,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中央与地方关系应如何恰当处理?若将一切权力都收归中央,没有坚强的地方实力,就难以抵挡外族的入侵,积贫积弱的宋朝历史就是明证;而地方实力过大以后,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无疑又是养虎为患,最典型的事例当属唐朝的安史之乱。怎样才能既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统一调控,又能保持地方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来实施有效的地方治理,这是历代政府面临的共同难题。秦汉时期中央对地方的加强监督,采取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的办法,各司其职、职权分明。如汉代的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使分部巡视部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逐级巡视。再如,元朝疆域辽阔,创立行省制度,赋予行省较大的权力,结果反倒是稳定了地方,巩固了中央。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对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都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改革的重点就是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扩大地方自主权,加强地方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的法制化。
  总之,任何曾存在过的事物都能找到其存在的理由及其背后的渊源,更何况是曾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加强道德修养,整顿党风;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并保持地方一定的自主性;反腐倡廉,追求社会的公平公正;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等等。都是当前社会中的热点话题。本文无意于以偏概全,为封建专制制度叫好。因为,再好的君主也是君主,再开明的专制也是专制。评价历史事物必须从实际出发、客观辩证,在这样的前提下,反思历史,以史鉴今,去发现传统文明中的可借鉴之处才是我们的真正用意所在。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成为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多数小学生都充满好奇心理,因此,英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知识。传统的教学理念枯燥乏味,仅仅依赖教材的内容,实施教学的开展,主要以背单词、背句型、背课文为主,忽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没有较高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注意避免这种情况,有机结合隐性教育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正确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
【摘 要】 英语听说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必须培养的两种能力,本文笔者针对这个话题,进行尝试性探究。希望与各位同仁交流提高。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听说能力 培养策略  1. 培养听说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如今新课改提出对学生施行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需要一定的时间与条件,因此在这种还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兴趣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被大大地扼杀,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求知,让
统编本教材中考复习的学习活动,应关注“语文知识”的语用特性,即常态性语用、活动性语用、发展性语用,还应关注人文主题的有效整合、应用。在知识的自身边界中,以教材为核心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在太原师范学院的校园中长大.校园中有一座陶行知先生的雕像,基座上镌刻着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句话看似简单,
期刊
张玉新老师的《怎样上出魅力家常课》一书近日在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是“大夏书系·语文之道”丛书中的一本.读后有这样几点认识:rn一、成书的立意:魅力家常课与原生态课堂rn
期刊
【摘 要】 搭配在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语言输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并且,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和调查发现,词汇搭配为绝大对多数外语学习者的弱点。因此,作者选择了词汇搭配研究这个领域。经过进一步的阅读文献和语料库检索,作者发现“develop*”一词为中国学习者所使用的高频实词之一,而且形式丰富,词性变化多样。所以,作者试图通过和英国语料库中用法对比,调查“develop*
2019年,王俊鸣老师的两本著作《新说》和《唐宋诗词难点解读》正式付梓出版,这两本书仍然是以王老师语文教学思想为出发点的.可以说,“先生之道,一以贯之”.限于篇幅,我这里
期刊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也是一种文化学习。纵观近十年的高考,跨文化交际话题在阅读测试选材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十年的高考题和高中学段教材的相关材料,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归纳跨文化交际话题的内容图式,帮助其提高阅读能力。本文分析的阅读素材均为近十年高考真题,有利于学生在真实语料中体验、检验、内化所学的阅读策略。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内容图式 高考  《高中英语新课标》明确
【摘 要】 高考单项填空题虽说只有十几个小题,但是考查内容涉及面广,并突出了综合性和语境化的特点。解题时应结合语境,灵活使用语法、词汇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排除干扰项,从而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英语 单项选择 分析  近年来,单项英语选举进步,强化语境因素,增加了语法知识与语言环境的综合运用,体现了高考试题“注重语境,强调运用”的指导思想。涉及知识面厂,涵盖了交际、时态
【摘 要】 笔者任教地区,在必修一的课文中就屡次出现了过去分词作定语,现在分词作状语的用法。分词只是非谓语动词中的冰山一角,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因为这部分知识多,杂,难,学生对非谓语动词这一语法理解不到位。对于刚刚踏入高中校门不久的学生来说,更是摸不着头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与应用,笔者建议从整体上把握这一语法的解题思路。  【关键词】 非谓语动词 整体把握 句子分类 语态和体式  非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