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注重练习形式和反思,这些应该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 计算能力 学习兴趣 计算习惯 算理 口算训练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人的计算能力是其思维敏捷度和思维灵活性在计算方面的体现,它反映了这个人数学的基本素质。计算能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会有直接影响。在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并要达到正确、迅速,同时也要求方法合理、灵活。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达到上述要求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合理地组织教学,挖掘教材中内在的兴趣因素,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知识化为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又能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计算“1 2 3 … 99 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教学要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及认真检查的习惯。对学生不能光喊“要细心”,而要教会方法,严格要求,使其养成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的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机会,能很好地提高计算准确性。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其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若能持之以恒,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便会逐步提高。
三、课堂教学注重讲清算理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保证。在计算“8 6”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停留在算法多样上,更没有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十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可以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这种“凑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样适用于后续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因而这种策略的优化其潜在价值巨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为了使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2.对比明理法。如:二年级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涉及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四、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快。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在我看来,课前3分钟口算,效果非常不错。每堂课前准备好十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或是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再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正确率也提高了。当然,识记一些常用数值,如2π、3π、4π…,112、122、132…,等等,对于提高口算速度与正确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平时要注意速算与巧算。速算与巧算,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单独进行速算与巧算的训练,教师先教基本定律,让学生解答问题,再练习一些计算题,让学生找到合适的简便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对基本的运算定律掌握清楚,尤其主意其适用范围。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是没有的。这就需要学生先将除以一个数变成乘以其倒数,再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而计算能力初步形成后,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
关键词: 计算能力 学习兴趣 计算习惯 算理 口算训练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人的计算能力是其思维敏捷度和思维灵活性在计算方面的体现,它反映了这个人数学的基本素质。计算能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会有直接影响。在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并要达到正确、迅速,同时也要求方法合理、灵活。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达到上述要求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合理地组织教学,挖掘教材中内在的兴趣因素,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知识化为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又能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计算“1 2 3 … 99 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教学要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及认真检查的习惯。对学生不能光喊“要细心”,而要教会方法,严格要求,使其养成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的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机会,能很好地提高计算准确性。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其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若能持之以恒,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便会逐步提高。
三、课堂教学注重讲清算理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保证。在计算“8 6”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停留在算法多样上,更没有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十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可以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这种“凑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样适用于后续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因而这种策略的优化其潜在价值巨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为了使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2.对比明理法。如:二年级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涉及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四、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快。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在我看来,课前3分钟口算,效果非常不错。每堂课前准备好十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或是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再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正确率也提高了。当然,识记一些常用数值,如2π、3π、4π…,112、122、132…,等等,对于提高口算速度与正确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平时要注意速算与巧算。速算与巧算,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单独进行速算与巧算的训练,教师先教基本定律,让学生解答问题,再练习一些计算题,让学生找到合适的简便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对基本的运算定律掌握清楚,尤其主意其适用范围。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是没有的。这就需要学生先将除以一个数变成乘以其倒数,再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而计算能力初步形成后,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