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集安是我省人参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边条参唯一产区,素有“参茸故里”、“中国人参之乡”之美誉。多年来,集安市坚持以“培育企业,壮大产业”为中心,突出抓好产业规划、种植基地建设、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促进了人参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人参产业已成为集安的特色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关键词:集安市;龙头企业;人参
中图分类号:S56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10-1
1 以种植基地建设为根本,全力推进人参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
近年来,集安市抓住解决人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这一关键环节,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低农残人参生产技术规程”及“吉林长白山人参”国家强制标准组织生产,大力推广使用有机、高效、低毒农药,逐步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向规范化种植、林下山参、农田栽参方向转变,推进了人参生产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早在1999年集安市就開展了人参GAP规范种植的有益尝试,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市人参GAP规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70万平方米,人参内在品质有了较大提升。由于我国人参种植技术比较落后,长期以来,人参生产占用大量的山林资源,给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破坏。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方面,走林下山参种植道路。针对人参产业的无序发展,提出了“稳定并适度压缩人参和西洋参面积、大力发展林下山参”的思路,鼓励发展不破坏生态、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自然生长、经济收入较高的林下山参。全市林下山参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已发展到8667公顷,年均增加800公顷。2010年,全市林下山参实现总收入1.3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850元。另一方面,走农田栽参发展道路。农田栽参是解决林参矛盾,实现人参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的一项根本举措,也是人参产业振兴的方向之一。多年来,集安市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已获得了成功,建设了台上镇双岔村、榆林镇朱仙村、太王镇阳岔村和大路镇正义村四个农田栽参标准化示范区。
2 以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为核心,全面提升人参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集安市年人参产量在3500-4000吨左右,要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延长产业链条,该市坚持走精深加工之路,从而提高人参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措施,全力抓好人参生产加工企业和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不断提升其支撑带动能力。在人参生产加工上,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成功引进了大型医药上市公司、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东康美药业与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安新开河公司进行合作重组,建立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人参产业化企业—康美新开河(吉林)药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新开河参、新开河超微参粉、山参片、人参饮片等系列产品,年可消耗人参2000吨,企业已通过了药品经营GMP认证。目前,集安市共有规模以上人参加工企业22户,年加工人参1400多吨,实现人参加工业产值10.6亿元,参业加工企业及相关企业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29%。通过骨干龙头企业的培育,拉伸了人参产业的链条,人参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产品附加值得到了有效提升。
3 以市场建设和品牌培育为助力,不断扩大人参产品市场份额
好的产品,必须通过好的营销平台推介出去,才能被广大消费者所认知,从而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产品增值。集安作为我省乃至全国的人参主产区,集安市本着“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并建、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并拓、提高质量与培育品牌并举”的原则,集中力量拓展人参市场,加快人参市场化进程。1996年,集安市建立了清河人参交易市场,经过15年的培育,目前市场占地面积达21000平方米,交易厅面积3000平方米,摊位200多个,年鲜参交易量5000吨、参籽交易量80万斤,交易总额6.5亿元以上,已成为新开河人参、中药材国家定点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林下山参交易市场和主要人参集散地之一。他们还充分利用益盛药业、康美新开河药业等企业的营销网络,建立人参制品销售分公司和直销处,积极扩展销售渠道。
4 以政策支持为保障,努力实现人参产业健康发展
多年来,集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参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市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集安市人参产业推进组,集中研究和部署人参产业发展问题。抽调专业人员成立了人参GAP基地建设与认证办公室,研究和推进人参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集安市人参产业发展规划》《集安市关于加快人参产业发展的意见》《新开河人参产业园区发展规划》《集安市人参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和措施,为人参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优先保证人参加工企业项目建设用地,为企业发展预留了空间。规划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新开河人参产业园区,投资2.5亿元完成了“六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引进入驻企业6户。市财政每年通过技术改造等经费向人参基地建设、人参深加工企业倾斜,大力推进人参种植GAP基地建设、人参生产加工GMP改造、药品经营GSP建设,努力实现规范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体系化销售。几年来,全市用于基础设施、项目配套、科技研发、培训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人参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和政策扶持资金达2亿多元。同时,集安市加强与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科院、吉林省人参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开展项目对接、参观考察、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大人参产品研发和种植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引导人参产业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作者简介:王锐(1969-),女,吉林通化人,通化市财政局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类。
关键词:集安市;龙头企业;人参
中图分类号:S56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10-1
1 以种植基地建设为根本,全力推进人参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
近年来,集安市抓住解决人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这一关键环节,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低农残人参生产技术规程”及“吉林长白山人参”国家强制标准组织生产,大力推广使用有机、高效、低毒农药,逐步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向规范化种植、林下山参、农田栽参方向转变,推进了人参生产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早在1999年集安市就開展了人参GAP规范种植的有益尝试,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市人参GAP规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70万平方米,人参内在品质有了较大提升。由于我国人参种植技术比较落后,长期以来,人参生产占用大量的山林资源,给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破坏。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方面,走林下山参种植道路。针对人参产业的无序发展,提出了“稳定并适度压缩人参和西洋参面积、大力发展林下山参”的思路,鼓励发展不破坏生态、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自然生长、经济收入较高的林下山参。全市林下山参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已发展到8667公顷,年均增加800公顷。2010年,全市林下山参实现总收入1.3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850元。另一方面,走农田栽参发展道路。农田栽参是解决林参矛盾,实现人参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的一项根本举措,也是人参产业振兴的方向之一。多年来,集安市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已获得了成功,建设了台上镇双岔村、榆林镇朱仙村、太王镇阳岔村和大路镇正义村四个农田栽参标准化示范区。
2 以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为核心,全面提升人参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集安市年人参产量在3500-4000吨左右,要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延长产业链条,该市坚持走精深加工之路,从而提高人参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措施,全力抓好人参生产加工企业和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不断提升其支撑带动能力。在人参生产加工上,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成功引进了大型医药上市公司、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东康美药业与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安新开河公司进行合作重组,建立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人参产业化企业—康美新开河(吉林)药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新开河参、新开河超微参粉、山参片、人参饮片等系列产品,年可消耗人参2000吨,企业已通过了药品经营GMP认证。目前,集安市共有规模以上人参加工企业22户,年加工人参1400多吨,实现人参加工业产值10.6亿元,参业加工企业及相关企业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29%。通过骨干龙头企业的培育,拉伸了人参产业的链条,人参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产品附加值得到了有效提升。
3 以市场建设和品牌培育为助力,不断扩大人参产品市场份额
好的产品,必须通过好的营销平台推介出去,才能被广大消费者所认知,从而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产品增值。集安作为我省乃至全国的人参主产区,集安市本着“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并建、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并拓、提高质量与培育品牌并举”的原则,集中力量拓展人参市场,加快人参市场化进程。1996年,集安市建立了清河人参交易市场,经过15年的培育,目前市场占地面积达21000平方米,交易厅面积3000平方米,摊位200多个,年鲜参交易量5000吨、参籽交易量80万斤,交易总额6.5亿元以上,已成为新开河人参、中药材国家定点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林下山参交易市场和主要人参集散地之一。他们还充分利用益盛药业、康美新开河药业等企业的营销网络,建立人参制品销售分公司和直销处,积极扩展销售渠道。
4 以政策支持为保障,努力实现人参产业健康发展
多年来,集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参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市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集安市人参产业推进组,集中研究和部署人参产业发展问题。抽调专业人员成立了人参GAP基地建设与认证办公室,研究和推进人参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集安市人参产业发展规划》《集安市关于加快人参产业发展的意见》《新开河人参产业园区发展规划》《集安市人参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和措施,为人参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优先保证人参加工企业项目建设用地,为企业发展预留了空间。规划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新开河人参产业园区,投资2.5亿元完成了“六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引进入驻企业6户。市财政每年通过技术改造等经费向人参基地建设、人参深加工企业倾斜,大力推进人参种植GAP基地建设、人参生产加工GMP改造、药品经营GSP建设,努力实现规范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体系化销售。几年来,全市用于基础设施、项目配套、科技研发、培训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人参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和政策扶持资金达2亿多元。同时,集安市加强与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科院、吉林省人参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开展项目对接、参观考察、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大人参产品研发和种植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引导人参产业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作者简介:王锐(1969-),女,吉林通化人,通化市财政局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