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的适宜介入有利于游戏功能的发挥。教师就如同是一架桥梁,桥梁的一头是幼儿,另外一头是游戏的价值,如何在不损害幼儿自主性的前提下,发挥桥梁的作用,将游戏的功能最大化是教师在介入游戏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教师介入游戏的过程中,适宜的介入方式是关键,因此,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选择怎样的方式介入很重要。本研究立足于实践,采用观察法、问卷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文献法等方法,深入幼儿园,观察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研究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影响教师选择介入方式的因素。
教师 幼儿园游戏 介入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021-02
幼儿园的游戏是教育背景下的游戏,具有“教育性”与“享乐性”的双重属性,因此,幼儿园的游戏需要有教师的介入,教师也是游戏功能实现的主要力量。如何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如何使幼儿体验到愉悦,教师在游戏中起到平衡的作用。教师既不能控制幼儿的游戏,损害幼儿的主体地位,也不能放任幼儿游戏,忽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把握好一个度十分重要。那么,教师到底应该如何介入幼儿的游戏,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更加适宜?现在幼儿园教师都采用什么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效果怎样?存在着什么问题?我带着这些问题,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以及教师的介入方式,并对此作了一定的分析与思考。
1.幼儿园游戏中教师介入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教师在选择介入方式介入幼儿园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游戏原应有的功能,使得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師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
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是以支持性的角色出现的,但也存在着非支持性的角色,这些非支持性的角色如领导者、管理者是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另外,在支持性角色中,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很明确自己的言行是扮演着怎样的一个角色,一些教师还是凭着经验做事。
(2)介入方式比较单一,多为直接介入
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园教师选择直接介入的多,间接介入的少,并且在直接介入的选择中,大多数教师比较倾向言语介入,主要因为通过言语的方式更方便快捷,而向添加新材料等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使用频率相对低。
(3)教师对介入方式的选择缺乏理论指导、教师自我反思意思薄弱
通过观察与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在选择一种方法介入幼儿的游戏时,大多是凭借自身经验,特别是一些教龄较长的老教师。因此,在幼儿园会出现“我觉得应该这样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的怪圈。固然这些实践所得的经验确实对解决部分问题非常管用,但是,当新的问题出现时,老的方法并不一定有效。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很少在一日活动结束后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几乎每个幼儿园都有游戏观察记录,但教师常常只是把幼儿游戏的情况记录下来,但事后却很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自己的方式是否科学等。
2.针对幼儿园游戏中教师介入方式所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教师应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介入幼儿的游戏时,首先要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一个成人的角度,毕竟,游戏是幼儿的游戏,不是教师的游戏。因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幼儿观,承认幼儿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教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幼儿。在游戏中,教师不要轻易介入幼儿的游戏,介入时,也应站在幼儿的角度与幼儿一起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而不是以一个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行为。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游戏是幼儿的游戏,游戏是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娱乐性是游戏的第一属性,幼儿园的游戏应该在满足娱乐性的条件上增加教育性,教师应避免本末倒置,过分强调游戏的教育作用,而忽略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
(2)综合采用直接介入与间接介入两种介入方式,提高教师介入游戏的有效性
直接介入与间接介入各有其长短,直接介入法效率高,间接介入法更加自然,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导性,教师在选择的时候不妨综合使用,因时因地制宜。
这也是对教师教育机智的考验,但是,做到这一条,必须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之上,只有你足够了解幼儿的需要,才能准确做出选择。做到这一点有如下要求:
第一,安排足够的游戏时间。
在观察中发现,教师之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直接介入的行为是因为直接介入的效率高,可在短时间内指出幼儿的错误并及时纠正,但也正因如此,幼儿的游戏常常会被教师打断,之后可能不能很好地承接下去,幼儿常常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因此,在制定一日活动计划的时候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游戏时间,这样便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幼儿的游戏,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教师便会去思考用哪种方式介入最有效,而不是赶着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第二,减少教师不必要的笔头工作。
现在幼儿园老师不仅要组织要一日活动,而且笔头工作也很多。一天的时间是固定的,教师在笔头工作上花费的时间多
了,必然导致对幼儿的关注减少,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有些教
师就会利用幼儿游戏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不去关注或较少关注游戏中的幼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详细了解整个游戏的过程,自然不能有效地介入。介入是建立在观察之上的,没有仔细的观察便没有适宜地介入。
(3)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教育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实践是你的介入方式,而理论则是解释你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教师需要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来完善理论从而来更好地指导实践。那如何建立一个像这样的相对良性的循环呢?我认为除了开展相关培训,教师自我反思能力也至关重要。以选择介入方式为例,教师每天结束的时候应该想一想,今天在幼儿游戏的时候自己介入了吗?是怎样介入的?效果如何?怎样做效果会更好?通过反复思考,创生出新的更适宜的介入方式,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一,教师要做好游戏观察记录。
记录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反思。有时候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但经过一天的工作后就忘记了,而这时候如果教师做了观察记录,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经常进行记录,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一举一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了解每个幼儿的特征等,也方便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在游戏时采取适宜的介入方式。
第二,幼儿园定期开展反思交流活动。
现在很多幼儿园有要求写反思日记,但是大多情况下,教师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匆匆完成,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反而成了一种形式。那何不打破这种形式,定期组织教师之间交流反思与心得呢?教师可每周固定一个时间将自己的收获与困惑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沙龙式的形式,可能更有利于思想的碰撞,而产生智慧的火花。就游戏的介入方式而言,每个老师都有自身倾向的介入方式,同一种方式,不同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运用。教师之间可以就自己如何运用,运用时发生了什么问题,自己是如何解决的等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这一周大家谈论后产生了一种新的介入方式,各自去实践后,又会有不同的体会,再进行交流分享,这样反复实践反复修改,有助于这种方式的不断完善,也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但游戏并不只是幼儿玩的过程,教师介入也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如何选择合理的介入方式,对幼儿游戏也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观察与反思,综合采用直接介入、间接介入两种方式,提高介入的有效性。
教师 幼儿园游戏 介入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021-02
幼儿园的游戏是教育背景下的游戏,具有“教育性”与“享乐性”的双重属性,因此,幼儿园的游戏需要有教师的介入,教师也是游戏功能实现的主要力量。如何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如何使幼儿体验到愉悦,教师在游戏中起到平衡的作用。教师既不能控制幼儿的游戏,损害幼儿的主体地位,也不能放任幼儿游戏,忽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把握好一个度十分重要。那么,教师到底应该如何介入幼儿的游戏,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更加适宜?现在幼儿园教师都采用什么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效果怎样?存在着什么问题?我带着这些问题,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以及教师的介入方式,并对此作了一定的分析与思考。
1.幼儿园游戏中教师介入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教师在选择介入方式介入幼儿园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游戏原应有的功能,使得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師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
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是以支持性的角色出现的,但也存在着非支持性的角色,这些非支持性的角色如领导者、管理者是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另外,在支持性角色中,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很明确自己的言行是扮演着怎样的一个角色,一些教师还是凭着经验做事。
(2)介入方式比较单一,多为直接介入
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园教师选择直接介入的多,间接介入的少,并且在直接介入的选择中,大多数教师比较倾向言语介入,主要因为通过言语的方式更方便快捷,而向添加新材料等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使用频率相对低。
(3)教师对介入方式的选择缺乏理论指导、教师自我反思意思薄弱
通过观察与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在选择一种方法介入幼儿的游戏时,大多是凭借自身经验,特别是一些教龄较长的老教师。因此,在幼儿园会出现“我觉得应该这样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的怪圈。固然这些实践所得的经验确实对解决部分问题非常管用,但是,当新的问题出现时,老的方法并不一定有效。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很少在一日活动结束后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几乎每个幼儿园都有游戏观察记录,但教师常常只是把幼儿游戏的情况记录下来,但事后却很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自己的方式是否科学等。
2.针对幼儿园游戏中教师介入方式所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教师应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介入幼儿的游戏时,首先要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一个成人的角度,毕竟,游戏是幼儿的游戏,不是教师的游戏。因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幼儿观,承认幼儿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教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幼儿。在游戏中,教师不要轻易介入幼儿的游戏,介入时,也应站在幼儿的角度与幼儿一起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而不是以一个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行为。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游戏是幼儿的游戏,游戏是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娱乐性是游戏的第一属性,幼儿园的游戏应该在满足娱乐性的条件上增加教育性,教师应避免本末倒置,过分强调游戏的教育作用,而忽略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
(2)综合采用直接介入与间接介入两种介入方式,提高教师介入游戏的有效性
直接介入与间接介入各有其长短,直接介入法效率高,间接介入法更加自然,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导性,教师在选择的时候不妨综合使用,因时因地制宜。
这也是对教师教育机智的考验,但是,做到这一条,必须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之上,只有你足够了解幼儿的需要,才能准确做出选择。做到这一点有如下要求:
第一,安排足够的游戏时间。
在观察中发现,教师之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直接介入的行为是因为直接介入的效率高,可在短时间内指出幼儿的错误并及时纠正,但也正因如此,幼儿的游戏常常会被教师打断,之后可能不能很好地承接下去,幼儿常常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因此,在制定一日活动计划的时候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游戏时间,这样便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幼儿的游戏,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教师便会去思考用哪种方式介入最有效,而不是赶着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第二,减少教师不必要的笔头工作。
现在幼儿园老师不仅要组织要一日活动,而且笔头工作也很多。一天的时间是固定的,教师在笔头工作上花费的时间多
了,必然导致对幼儿的关注减少,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有些教
师就会利用幼儿游戏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不去关注或较少关注游戏中的幼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详细了解整个游戏的过程,自然不能有效地介入。介入是建立在观察之上的,没有仔细的观察便没有适宜地介入。
(3)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教育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实践是你的介入方式,而理论则是解释你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教师需要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来完善理论从而来更好地指导实践。那如何建立一个像这样的相对良性的循环呢?我认为除了开展相关培训,教师自我反思能力也至关重要。以选择介入方式为例,教师每天结束的时候应该想一想,今天在幼儿游戏的时候自己介入了吗?是怎样介入的?效果如何?怎样做效果会更好?通过反复思考,创生出新的更适宜的介入方式,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一,教师要做好游戏观察记录。
记录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反思。有时候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但经过一天的工作后就忘记了,而这时候如果教师做了观察记录,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经常进行记录,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一举一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了解每个幼儿的特征等,也方便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在游戏时采取适宜的介入方式。
第二,幼儿园定期开展反思交流活动。
现在很多幼儿园有要求写反思日记,但是大多情况下,教师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匆匆完成,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反而成了一种形式。那何不打破这种形式,定期组织教师之间交流反思与心得呢?教师可每周固定一个时间将自己的收获与困惑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沙龙式的形式,可能更有利于思想的碰撞,而产生智慧的火花。就游戏的介入方式而言,每个老师都有自身倾向的介入方式,同一种方式,不同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运用。教师之间可以就自己如何运用,运用时发生了什么问题,自己是如何解决的等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这一周大家谈论后产生了一种新的介入方式,各自去实践后,又会有不同的体会,再进行交流分享,这样反复实践反复修改,有助于这种方式的不断完善,也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但游戏并不只是幼儿玩的过程,教师介入也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如何选择合理的介入方式,对幼儿游戏也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观察与反思,综合采用直接介入、间接介入两种方式,提高介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