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传统文言文教学中通行的模式是串讲法。在教学实践中串讲法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课堂教学气氛差,教学效果不理想。它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学生则来不及体会,只能手忙脚乱地将老师的讲解记下,留待课下再去死记硬背。这样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难以做到主动地思考、学习。
思维导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002-01
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 )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认为思维导图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具有以下优势(以《陋室铭》为例):
1.思维导图的逻辑性
传统文言文教学中都是按照“作者-作品-字词-翻译-主题”等模式进行。而“思维导图教学法”则可以“打乱”这一固定程序,例如可以按“思想-作者-文本”等来安排程序,但是不管怎样的顺序都是围绕一条“主线”进行,那就是“主题思想(为什么要写作这篇文章?)”在《陋室铭》这篇文言文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摸索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1:我了解这篇文章,是从题目“铭”开始的,因为“铭”这种文体是古代用来刻在器皿上用来歌功颂德的一种文体,可以看出来作者是想表达自己与众不同思想感情的,所以他重点描写了自己的“陋室”、“生活情趣”、“交友”等方面内容;学生2:我先大概了解了文章内容,我觉得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是主要表达方式,但是里面又有“叙事、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所以我先找“中心论点”,然后从论据、论证方法等角度梳理全文,最后归纳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情操;学生3:我还是从传统角度即作者及写作背景入手,再通过资料书解决字词、语法知识,然后翻译了解内容,再分析作者写作意图,最后归纳出主题思想;老师:同学们这些方法都可行,其实在实施过程中大家都遵循了一个“逻辑”,那就是围绕本文的主题展开活动,所以达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过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就这样不管在学生预习课文还是课堂展示中,学生心中很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要做到哪些方面,一改过去学生心中“反正老师会讲的(填鸭式),听不听无所谓,大不了下课后多加工(死记硬背)”的思想,这样以后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抓住“中心”,沿着“中心”顺藤摸瓜,将文言文知识一览无余,充分显示思维导图教学的逻辑性。
2.思维导图的形象性
同学们画好并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思维导图图形。有“树状”图形的,树干是课文“心脏”,庞大的树冠包含了诸如作者、课题、写作背景、字词、语法、文意等内容,而且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色彩写出来,使学习过程充满了无尽的乐趣;有“心脏”图形的,该同学清楚地表明了“左心室——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人际交往等)”、“右心室——主题思想(陋室不陋)”,“动脉(中心论点)”、“静脉(论证方法)”、“毛细血管(作者、字词、语法)”等等,将自己在“生物”课上学到的知识和绘画技巧巧妙结合起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皇宫”形、“奥特曼”形、“脸谱”形、“山川流水”形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这些有趣的图形富有直观性、趣味性等特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寓学于乐,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提高了动手能力,这样的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3.思维导图的开放性
让学生放开思维,发挥自己想象力。在《陋室铭》教学中,思维导图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填鸭式满堂灌”、“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表现方法,最后都达到了学习的目的。由此看来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考方式,它赋予人的思考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而无论是传统的线性思考还是现代的非线性思考都是被包容的,特别对于表达现代非线性思考方式提供了最佳的途徑。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今天,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以其多元的知识构建和突破传统思维的能力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显著效果。
当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应用于文言文教学,还可用于现代文教学、诗歌教学、课外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等;不仅仅运用于语文教学,还可以运用于其他学科教学,无论多么错综复杂的知识,只要找准主题,找对衔接点就可以在一张纸上清晰完整地展示出来。使知识系统化、直观化,让学生愉快的学、快速的学,学有所用。不仅仅运用于学习,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徐艳丽.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7.
[3]蔡晓琳.思维导图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现代语文,2016.
[4]张东升.文言文教学的“合理收放”[M].中国教师,2012.
思维导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002-01
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 )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认为思维导图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具有以下优势(以《陋室铭》为例):
1.思维导图的逻辑性
传统文言文教学中都是按照“作者-作品-字词-翻译-主题”等模式进行。而“思维导图教学法”则可以“打乱”这一固定程序,例如可以按“思想-作者-文本”等来安排程序,但是不管怎样的顺序都是围绕一条“主线”进行,那就是“主题思想(为什么要写作这篇文章?)”在《陋室铭》这篇文言文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摸索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1:我了解这篇文章,是从题目“铭”开始的,因为“铭”这种文体是古代用来刻在器皿上用来歌功颂德的一种文体,可以看出来作者是想表达自己与众不同思想感情的,所以他重点描写了自己的“陋室”、“生活情趣”、“交友”等方面内容;学生2:我先大概了解了文章内容,我觉得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是主要表达方式,但是里面又有“叙事、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所以我先找“中心论点”,然后从论据、论证方法等角度梳理全文,最后归纳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情操;学生3:我还是从传统角度即作者及写作背景入手,再通过资料书解决字词、语法知识,然后翻译了解内容,再分析作者写作意图,最后归纳出主题思想;老师:同学们这些方法都可行,其实在实施过程中大家都遵循了一个“逻辑”,那就是围绕本文的主题展开活动,所以达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过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就这样不管在学生预习课文还是课堂展示中,学生心中很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要做到哪些方面,一改过去学生心中“反正老师会讲的(填鸭式),听不听无所谓,大不了下课后多加工(死记硬背)”的思想,这样以后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抓住“中心”,沿着“中心”顺藤摸瓜,将文言文知识一览无余,充分显示思维导图教学的逻辑性。
2.思维导图的形象性
同学们画好并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思维导图图形。有“树状”图形的,树干是课文“心脏”,庞大的树冠包含了诸如作者、课题、写作背景、字词、语法、文意等内容,而且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色彩写出来,使学习过程充满了无尽的乐趣;有“心脏”图形的,该同学清楚地表明了“左心室——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人际交往等)”、“右心室——主题思想(陋室不陋)”,“动脉(中心论点)”、“静脉(论证方法)”、“毛细血管(作者、字词、语法)”等等,将自己在“生物”课上学到的知识和绘画技巧巧妙结合起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皇宫”形、“奥特曼”形、“脸谱”形、“山川流水”形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这些有趣的图形富有直观性、趣味性等特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寓学于乐,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提高了动手能力,这样的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3.思维导图的开放性
让学生放开思维,发挥自己想象力。在《陋室铭》教学中,思维导图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填鸭式满堂灌”、“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表现方法,最后都达到了学习的目的。由此看来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考方式,它赋予人的思考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而无论是传统的线性思考还是现代的非线性思考都是被包容的,特别对于表达现代非线性思考方式提供了最佳的途徑。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今天,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以其多元的知识构建和突破传统思维的能力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显著效果。
当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应用于文言文教学,还可用于现代文教学、诗歌教学、课外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等;不仅仅运用于语文教学,还可以运用于其他学科教学,无论多么错综复杂的知识,只要找准主题,找对衔接点就可以在一张纸上清晰完整地展示出来。使知识系统化、直观化,让学生愉快的学、快速的学,学有所用。不仅仅运用于学习,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徐艳丽.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7.
[3]蔡晓琳.思维导图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现代语文,2016.
[4]张东升.文言文教学的“合理收放”[M].中国教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