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河市高村学区 河北 沙河 054100)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标》语)。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就像孩子长身体似的,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我认为,要想作文好,就必须厚积薄发。
1. 积累表象 学生写作,是把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所感受到的信息写下来。所写的对象往往不在眼前,而是大脑中的印迹。也就是说,学生写作时,首先要做的是唤醒大脑中的记忆。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上叫做表象。那如何积累表象呢?
(1)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表象来源于生活。每天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无非就是物、人、事、景。生活中的物、人、事、景都会在人脑中留下印迹,只是有的印迹深一些,记得牢靠;有的印迹浅一些,过目即忘。要想积累丰富的表象,就得留心生活,让生活的印迹在自己大脑中深一些。大凡作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而且是主动到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去体验生活,寻找创作的灵感。小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同样离不开生活,要善于截取生活中的精彩画面。
留心生活,就必须动用所有感官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观察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睛看,要动用人体的眼、耳、口、鼻、手五官进行全方位观察,全方位感知,观其形、听其声、尝其味、嗅其气、触其表。全方位感知生活中的物、人、事、景,留下的印迹自然深刻。
留心生活,就必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只有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人,才会关注生活中的物、人、事、景,形成感同身受的感觉。否则,就容易熟视无睹。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天早上感受生活一分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人、事、景,然后在班级里交流,教师再予以点拨、完善、提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和勤于观察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2)乐于想象,做表象的创造者。 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对感受到的物、人、事、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想象是儿童特有的思维形式,也是儿童的个性特点,喜欢异想天开是儿童的专长。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详细的描述、表达,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让学生打开想象的阀门来加以创造,就会是另一番效果。低年级的孩子看到雨水会说那是妈妈的眼泪,会把一根木棍想象成一匹马骑在胯下“狂奔不止”;高年级的学生看到天空中形状各异的云朵,会把他们想象成各种各样的动物、人物、甚至故事情境。
让学生尽情地想象同样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有的教师在每天学生课前一分钟感知汇报时,总喜欢用“就像……”来启发学生想象,或者用之前感受到的事物来打比方,把所观察到的东西描述得更加生动、形象,很有效果。
(3)勤于动笔,做表象的记录者。 勤动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积累生活素材、积累表象,留下深刻印迹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活中感受比较深的物、人、事、景往往记得牢,许多不很突出的就容易忘记,这就需要孩子们把它们及时地记录下来,之后,经常拿出来翻翻、读读,不但温故而知新,而且适当地补充、完善,让材料更加丰满、更有灵性,为日后的写作时唤醒表象作铺垫。
2. 积累词汇 词汇是构成文章的具体材料,是文章的“细胞”。词汇不单单指词语、短语,还包括句子、句群。学生如果词汇贫乏那是写不好甚至写不出文章的,这是作文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丰富的词汇积累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课堂,二是课外阅读。课堂是小学生积累词汇的主阵地。摘录好词好句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积累词汇的主要措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多收集好词好句也是很有益处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时看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学生摘录好词好句时往往重“量”不重“质”,容易形式化,没有达到真正内化以致于重新构建自身语言体系的目的。积累的好词好句只有运用自如,用到恰如其分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彰显其价值,也就是说,好词要用好。小学生好词滥用是常见的毛病,所以,在引导小学生摘录好词时,教师通常可以运用两种方式以提高效益,一是汇报交流,一次汇报一、二个词,这个词要“有个性”,要尽可能“经典”,而且要做到“两会”,即会说出这个词的意思,会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个词说一句话;二是运用调查,调查学生摘录积累的好词、好短语运用到日记、习作中有多少?让学生定期对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进行反思性调查,以促进对积累的语言的内化。积累词汇还有一个比较为小学生乐于接受的好主意,就是积累生活中幽默的、有趣的语言。
3. 积累技法 写作文需要一定的技法,也就是要善于表达。表达是文章的生成,是把大脑中的一幅幅表象、一个个词汇通过一定的组合顺序“拼”在一起的过程,是运用“脉络”把词汇串联起来重新构建表象的过程。有话说不出是作文难的有一个原因,正如“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不会表达、不善于表达是学生写作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不会表达的学生写不出作文,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写的文章枯燥、单调、干巴巴。如何解决表达的问题呢?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自由表达,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然后自己读一读,改一改,使语句通顺。即“鼓励自由表达”(《课标》语)。经常进行“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练习,在语言实践中不断积累、感悟表达的方法,就会逐步养成良好的不断习惯,掌握正确的不断方法。
二是模仿迁移。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作文素养是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总喜欢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揣摩、学习,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模仿到迁移的过程,一篇一得。
作文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就是学生作文素养的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要遵循厚积薄发的思想,学生的作文水平终究是会日渐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必将是与日俱增,学生的作文技法一定会日趋成熟。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标》语)。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就像孩子长身体似的,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我认为,要想作文好,就必须厚积薄发。
1. 积累表象 学生写作,是把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所感受到的信息写下来。所写的对象往往不在眼前,而是大脑中的印迹。也就是说,学生写作时,首先要做的是唤醒大脑中的记忆。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上叫做表象。那如何积累表象呢?
(1)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表象来源于生活。每天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无非就是物、人、事、景。生活中的物、人、事、景都会在人脑中留下印迹,只是有的印迹深一些,记得牢靠;有的印迹浅一些,过目即忘。要想积累丰富的表象,就得留心生活,让生活的印迹在自己大脑中深一些。大凡作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而且是主动到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去体验生活,寻找创作的灵感。小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同样离不开生活,要善于截取生活中的精彩画面。
留心生活,就必须动用所有感官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观察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睛看,要动用人体的眼、耳、口、鼻、手五官进行全方位观察,全方位感知,观其形、听其声、尝其味、嗅其气、触其表。全方位感知生活中的物、人、事、景,留下的印迹自然深刻。
留心生活,就必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只有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人,才会关注生活中的物、人、事、景,形成感同身受的感觉。否则,就容易熟视无睹。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天早上感受生活一分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人、事、景,然后在班级里交流,教师再予以点拨、完善、提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和勤于观察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2)乐于想象,做表象的创造者。 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对感受到的物、人、事、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想象是儿童特有的思维形式,也是儿童的个性特点,喜欢异想天开是儿童的专长。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详细的描述、表达,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让学生打开想象的阀门来加以创造,就会是另一番效果。低年级的孩子看到雨水会说那是妈妈的眼泪,会把一根木棍想象成一匹马骑在胯下“狂奔不止”;高年级的学生看到天空中形状各异的云朵,会把他们想象成各种各样的动物、人物、甚至故事情境。
让学生尽情地想象同样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有的教师在每天学生课前一分钟感知汇报时,总喜欢用“就像……”来启发学生想象,或者用之前感受到的事物来打比方,把所观察到的东西描述得更加生动、形象,很有效果。
(3)勤于动笔,做表象的记录者。 勤动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积累生活素材、积累表象,留下深刻印迹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活中感受比较深的物、人、事、景往往记得牢,许多不很突出的就容易忘记,这就需要孩子们把它们及时地记录下来,之后,经常拿出来翻翻、读读,不但温故而知新,而且适当地补充、完善,让材料更加丰满、更有灵性,为日后的写作时唤醒表象作铺垫。
2. 积累词汇 词汇是构成文章的具体材料,是文章的“细胞”。词汇不单单指词语、短语,还包括句子、句群。学生如果词汇贫乏那是写不好甚至写不出文章的,这是作文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丰富的词汇积累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课堂,二是课外阅读。课堂是小学生积累词汇的主阵地。摘录好词好句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积累词汇的主要措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多收集好词好句也是很有益处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时看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学生摘录好词好句时往往重“量”不重“质”,容易形式化,没有达到真正内化以致于重新构建自身语言体系的目的。积累的好词好句只有运用自如,用到恰如其分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彰显其价值,也就是说,好词要用好。小学生好词滥用是常见的毛病,所以,在引导小学生摘录好词时,教师通常可以运用两种方式以提高效益,一是汇报交流,一次汇报一、二个词,这个词要“有个性”,要尽可能“经典”,而且要做到“两会”,即会说出这个词的意思,会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个词说一句话;二是运用调查,调查学生摘录积累的好词、好短语运用到日记、习作中有多少?让学生定期对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进行反思性调查,以促进对积累的语言的内化。积累词汇还有一个比较为小学生乐于接受的好主意,就是积累生活中幽默的、有趣的语言。
3. 积累技法 写作文需要一定的技法,也就是要善于表达。表达是文章的生成,是把大脑中的一幅幅表象、一个个词汇通过一定的组合顺序“拼”在一起的过程,是运用“脉络”把词汇串联起来重新构建表象的过程。有话说不出是作文难的有一个原因,正如“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不会表达、不善于表达是学生写作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不会表达的学生写不出作文,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写的文章枯燥、单调、干巴巴。如何解决表达的问题呢?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自由表达,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然后自己读一读,改一改,使语句通顺。即“鼓励自由表达”(《课标》语)。经常进行“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练习,在语言实践中不断积累、感悟表达的方法,就会逐步养成良好的不断习惯,掌握正确的不断方法。
二是模仿迁移。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作文素养是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总喜欢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揣摩、学习,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模仿到迁移的过程,一篇一得。
作文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就是学生作文素养的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要遵循厚积薄发的思想,学生的作文水平终究是会日渐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必将是与日俱增,学生的作文技法一定会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