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探究基于“课程思政”的《食品安全与保全》课程教学改革,从分析《食品安全与保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分别在明确课程育人目标、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评价模式三个方面探究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内容,使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树立全方位育人理念,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食品安全与保全;教学改革
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做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中指出,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课程思政已然成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向。
食品安全直接关乎国计民生,不仅关系国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课程思政融入《食品安全与保全》的课程教学,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可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诚信意识,增强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法治观念,培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本文从分析《食品安全与保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在明确课程育人目标、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评价模式三个方面探究《食品安全与保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内容,做到课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树立全方位育人理念,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食品安全与保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已显著减少。但由于人们食品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普及率不高、部分商贩职业道德缺失等,导致依然有食物的化学性污染、造假售假、添加剂操作使用不合理不规范等情况,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对我国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既具有专业技术技能,又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食品行业人才至关重要。
《食品安全与保全》课程是我校产教融合的双元制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与四川巴蜀好利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订单班”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要研究食品污染因素及其预防措施、食物中毒因素及其预防措施、食品供應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以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等。课堂授课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借力课堂主渠道功能,最大化地有效实现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做到全面育人,培养出兼备职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食品安全与保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内容
(一)明确课程育人目标
打牢专业知识基础。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各类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掌握食品供应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方法,了解食品安全性评价与食品风险分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等,充分认识到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
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使学生能够分辨食品污染源并有效预防控制,掌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处理方法、食品专卖店的质量安全管理方法等。培养学生具备从事食品供应过程的安全管理、应对解决终端消费食品安全问题、保障食品安全的能力。
根植德育教育理念。将爱国情怀、诚信服务、爱岗敬业、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思政元素深植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培养诚信服务、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法治观念,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明确课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育人目标。
(二)提炼课程思政元素
1. 爱国情怀
“绪论”章节中,在我国食品安全发展史里,古代孔子“十不食”原则体现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饮食文化,也表明了从古至今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从未间断。通过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展现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食品工业飞速发展,目前达到世界中上等水平,取得了巨大进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爱国热情。以干玉米酒糟等国内外贸易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为例,通过理性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培养学生家国意识,提高学生爱国情怀。
2. 诚信服务
“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化学性因素”章节中,以卤肉制品售卖人员为保持食物的良好色泽和延长保质期,过量添加亚硝酸盐进行肉的护色和防腐,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为例,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经营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懂得食品安全事件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食品供应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章节中以食品原料供应商选择、质量验收,食品贮运的原料成品包装材料的安全使用等为例,树立学生遵守职业规范、诚实守信的品质,不能因为一己私利罔顾标准,培养“诚信为先,赢利在后”的价值观。
3. 爱岗敬业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章节中,GMP(食品良好操作规范)对食品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从业人员要严格按照GMP规范操作,不懈怠、不投机取巧。以此为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食品监督管理机构人员对企业开展检查评估,要依照HACCP中的关键控制点逐个对标进行检查,要恪尽职守,严谨全面。以此为例,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培养敬业奉献精神。
4. 法治观念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章节中,通过食品安全案例法律判决的视频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培养学生德法兼备的职业素养。“三聚氰胺”事件中问题牛奶召回制度,体现出我国法律的权威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法治”,引导学生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观念,培养法治意识,让学生自觉践行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责任意识
“食品安全危害因素”章节中,我国“毒豆芽”“毒木耳”“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是人为所致,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食品传播病毒引起的疯牛病等疫病对人们生命安全影响重大,个人生命健康直接影响到家庭幸福,乃至社会和谐安定。以此为切入点,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食品安全知识传授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关爱生命,健康生活”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培养学生共创安全、共享健康食品环境的思想意识,主动肩负美丽中国建设者的使命,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创新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效果的考核评价,以40%过程性评价(平时作业、随堂测试、课堂互动)和60%结果性评价(案例学习体会、期末测试)相结合的形式,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德育、能力、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着重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围绕“家国情怀、责任意识、法治意识”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例如,以论述题的形式考核学生撰写关于“吊白块”食品安全案例的学习体会,阐述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控制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性,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
结语
食品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隐性”发挥《食品安全与保全》专业课程育人作用。通过明确课程育人目标、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评价模式三个方面,探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内容。在增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诚信、和谐、敬业、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职业规范,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做到立德树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基金项目: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食品安全与保全》课程思政项目。
作者简介:
赵天惠(1991.7-)女,汉族,河北滦县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食品安全和膳食营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食品安全与保全;教学改革
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做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中指出,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课程思政已然成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向。
食品安全直接关乎国计民生,不仅关系国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课程思政融入《食品安全与保全》的课程教学,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可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诚信意识,增强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法治观念,培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本文从分析《食品安全与保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在明确课程育人目标、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评价模式三个方面探究《食品安全与保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内容,做到课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树立全方位育人理念,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食品安全与保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已显著减少。但由于人们食品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普及率不高、部分商贩职业道德缺失等,导致依然有食物的化学性污染、造假售假、添加剂操作使用不合理不规范等情况,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对我国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既具有专业技术技能,又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食品行业人才至关重要。
《食品安全与保全》课程是我校产教融合的双元制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与四川巴蜀好利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订单班”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要研究食品污染因素及其预防措施、食物中毒因素及其预防措施、食品供應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以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等。课堂授课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借力课堂主渠道功能,最大化地有效实现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做到全面育人,培养出兼备职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食品安全与保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内容
(一)明确课程育人目标
打牢专业知识基础。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各类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掌握食品供应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方法,了解食品安全性评价与食品风险分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等,充分认识到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
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使学生能够分辨食品污染源并有效预防控制,掌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处理方法、食品专卖店的质量安全管理方法等。培养学生具备从事食品供应过程的安全管理、应对解决终端消费食品安全问题、保障食品安全的能力。
根植德育教育理念。将爱国情怀、诚信服务、爱岗敬业、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思政元素深植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培养诚信服务、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法治观念,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明确课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育人目标。
(二)提炼课程思政元素
1. 爱国情怀
“绪论”章节中,在我国食品安全发展史里,古代孔子“十不食”原则体现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饮食文化,也表明了从古至今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从未间断。通过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展现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食品工业飞速发展,目前达到世界中上等水平,取得了巨大进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爱国热情。以干玉米酒糟等国内外贸易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为例,通过理性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培养学生家国意识,提高学生爱国情怀。
2. 诚信服务
“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化学性因素”章节中,以卤肉制品售卖人员为保持食物的良好色泽和延长保质期,过量添加亚硝酸盐进行肉的护色和防腐,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为例,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经营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懂得食品安全事件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食品供应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章节中以食品原料供应商选择、质量验收,食品贮运的原料成品包装材料的安全使用等为例,树立学生遵守职业规范、诚实守信的品质,不能因为一己私利罔顾标准,培养“诚信为先,赢利在后”的价值观。
3. 爱岗敬业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章节中,GMP(食品良好操作规范)对食品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从业人员要严格按照GMP规范操作,不懈怠、不投机取巧。以此为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食品监督管理机构人员对企业开展检查评估,要依照HACCP中的关键控制点逐个对标进行检查,要恪尽职守,严谨全面。以此为例,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培养敬业奉献精神。
4. 法治观念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章节中,通过食品安全案例法律判决的视频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培养学生德法兼备的职业素养。“三聚氰胺”事件中问题牛奶召回制度,体现出我国法律的权威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法治”,引导学生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观念,培养法治意识,让学生自觉践行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责任意识
“食品安全危害因素”章节中,我国“毒豆芽”“毒木耳”“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是人为所致,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食品传播病毒引起的疯牛病等疫病对人们生命安全影响重大,个人生命健康直接影响到家庭幸福,乃至社会和谐安定。以此为切入点,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食品安全知识传授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关爱生命,健康生活”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培养学生共创安全、共享健康食品环境的思想意识,主动肩负美丽中国建设者的使命,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创新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效果的考核评价,以40%过程性评价(平时作业、随堂测试、课堂互动)和60%结果性评价(案例学习体会、期末测试)相结合的形式,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德育、能力、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着重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围绕“家国情怀、责任意识、法治意识”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例如,以论述题的形式考核学生撰写关于“吊白块”食品安全案例的学习体会,阐述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控制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性,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
结语
食品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隐性”发挥《食品安全与保全》专业课程育人作用。通过明确课程育人目标、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评价模式三个方面,探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内容。在增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诚信、和谐、敬业、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职业规范,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做到立德树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基金项目: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食品安全与保全》课程思政项目。
作者简介:
赵天惠(1991.7-)女,汉族,河北滦县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食品安全和膳食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