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经久流传的错题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388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数学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数学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农,在临死前把他的三个儿子都叫到跟前,对他们说:“孩子们,我一生清贫,现在要离开你们了,这19头牛是我留给你们的惟一财产。
  “老大分得总数的 ,老二分得总数的 ,老三分得总数的 ,但一头牛也不许宰杀。”说完,老人就去世了。
  老农死后,三个儿子根据遗嘱,算了一下:老大可分得:19× =9 (头),老二可分得:19× =4 (头),老三可分得:19× =3 (头)。
  可是老人临终前留下的遗嘱中交代,一头牛也不许宰杀的呀!按照上面的分法,要杀掉三头牛,况且还没有把牛分完。牛杀了既没有使用的价值,三兄弟也不愿意。为此,三兄弟绞尽了脑汁,还是无计可施;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对此也是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
  这时,邻居的一位老人牵着头牛经过,看到三兄弟愁眉不展,旁边还圈着一群牛,便上前询问是怎么回事,三兄弟便把父亲立的遗嘱如实地告诉他。
  这位老人沉思片刻,说:“这么办吧,我先借一头牛给你们,你们就好分了。”
  于是:老大分得:(19+1)× =10(头);老二分得:(19+1)× =5(头);老三分得:(19+1)× =4(头)。
  老人笑着说:“剩下的这头牛应该还是我的。”老人牵着自己的那头牛走了。这真是妙极了,一是分完了牛,二是没有宰杀一头牛,三是邻居的一头牛也还了。人们在佩服邻居的高明之余,也有些怀疑:老大应得9.5头牛,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同时,这件事也引起了一些数学爱好者的关注,他们决定将此事弄个水落石出。他们进行了下面的研究:
  19头牛按老大 、老二 、老三 的份额去分,各人分别得9 头、4 头、3 头。这样显然分不完,还剩下(19-9 -4 -3 )= (头)。剩下的 头又要分第二次;于是各人又分得 × = (头), × = (头), × = (头)。计算一下,还没有分完,剩下 头;于是,又进行第三次,如此下去,这个过程可以一直延续到无穷,只是每次所剩越来越少了。累计上述过程:老大分得:9 + × + × +……= =10(头),老二分得:4 + × + × +……= =5(头),老三分得:3 + × + × +……= = 4(头)。
  這种用无限递缩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好像是无可辩驳的。可以说这些数学爱好者们用了比较审慎的态度对待这件分牛风波,支持了邻居的分法是正确的,该近尾声了。
  没过多久,此事又起了变化。有人甚至怀疑邻居的“动机”不纯,认为邻居的做法是“瞎猫碰上死老鼠”。并举例说,假如老农留下的牛是15头,而不是19头,遗嘱规定老大分得 ,老二分得 ,老三分得 ,那么结果又将如何呢?按邻居的分法,邻居牵来一头牛,共计16头牛。按遗嘱,老大分得16× =8(头),老二分得16× =4(头),老三分得16× =2(头);三人共分去8+4+2=14(头),那么,剩下的2头牛邻居是否都牵回去?谁又敢证明邻居没有“渔利”之机呢?
  抑或老农留下的牛是47头,而不是19头,遗嘱规定老大分得13,老二分得 ,老三分得15,那么是不是老农要牵来13头牛呢?
  经过几番争论,人们终于明白,邻居的办法确实有某种偶然性。经过分析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邻居是否牵牛来或牵牛走,而在于按遗嘱三兄弟所获牛数之比只要是个简单的整数比就能够将19头牛整分,那么也不必牵一头牛来,就能解决“分牛问题”,即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就能顺利解决。 ∶ ∶ =10∶5∶4,老大分得:19× =10(头);老二分得:19× =5(头);老三分得:19× =4(头)。万万没想到:邻居的分法,求级限的分法,按比例分配的分法,结果都是一样的。到此,“分牛问题”似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但是,一些数学爱好者们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因为数学这门学科很讲究严谨性,一点不能含糊,不能模棱两可,必须讲究逻辑性,精确性。以上三种分法,虽然解决了三兄弟的困惑,但严格说来他们的方法虽然有趣,但不科学;“分牛问题”中的19头牛变成了20头牛,它们三兄弟所得牛的 、 、 ,不再是19头牛的 、 、 ,而是20头牛的 、 、 ;很明显这道题的条件就变了,这是说不过去的。如果把“分牛问题”看作一道应用题,则如果按照它的条件根本就不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因为 + + = 1920<1。
  原来这道经久流传的趣题,却是一道典型的错题!少年朋友们,你们读了上面的问题一定会有很多感想。看来,不迷信,敢质疑,对于问题的研究是多么的重要啊!
其他文献
距中考只有一、二个月的时间,学生应该怎样进行复习。又有哪些考点值得老师和学生关注。在这最后的关键时间里要实现高效备考复习,最重要的就是“方向+方法”,即明确方向,把握方法。下面就数学中考复习谈谈体会与看法。  一、数学试题的特点  综观近几年的数学中考试题特点: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知识考查紧扣核心知识;方法考查注重多元渗透;实践考查侧重操作设计;探究考查指向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这样提到“用普通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朗读”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一点的探索和尝试。  一、让学生了解诵读,激发诵读兴趣  思想是行动的纲领,认识是培养兴趣、能力的基础。让学生对诵读有一个较为正
期刊
摘要:新课标要求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从看图画书开始,因为图画书具有形象性、叙事性、易操作性、开放性等特点。图画书作文是图画书阅读的延伸,可成为习作教学富有趣味的补充。看图画书能为语文阅读和习作服务,何乐而不为呢?  关键词:图画书 课外阅读 图画书作文  我教小学二年级语文,发现学生的课余生活喜爱看低级漫画书,如:《阿衰》、《精灵图鉴》、《豌豆》等。他们有时上课也要看,没收几次
期刊
摘要: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教师的教学也是一样,只有做到学习与思考两不误,你的课堂才会真正的出彩。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在磨“鸡兔同笼”这堂课时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鸡兔同笼 反思 总结  课例背景:《鸡兔同笼》问题是北师大版第9册数学教材中“尝试与猜测单元”的第一课时,属于综合实践领域
期刊
将多媒体和地理教学整合在一起,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地理教学,营造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氛围,它不仅能体现老师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以探究、自主、合作为出发点的主体学习,它很好的改变了传统以老师为核心的教学结构,让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精神的提高都得到了落实。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大力发挥素质教育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其提高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应
期刊
中国现代文化星空群星璀璨,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使得中国现代文化在世界文化的长河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鲁迅、胡适、郭沫若、茅盾、巴金、沈从文、冰心、钱钟书、老舍、梁漱溟、陶行知……探究大师的成长经历,我们会发现:大师们无一例外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无一例外在少年儿童时期就开始有滋有味地阅读,打下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小学阶段打下了怎样的阅读功底,读了一些什么样的书,形成怎样的阅读习
期刊
摘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辅助教师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PowerPoint是目前教师应用最多、最广的课件制作软件,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的重要平台。针对当前教学课件制作状况,巧用PPT软件中的功能,注意一些制作中的技巧问题,优化教学课件,服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字:PPT 教学课件 文本 自定义动画 超链接  在教学中,教师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软件是Power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迈进,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让教师、学生、家长学习起来,联系起来,互动起来;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能实现安全课堂更加高效、实用,让教育渠道更加快捷,使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成为知识学习平台、工作交流平台、信息沟通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安全教育平台、应急处置平台,打造新型、实效的安全教育模式,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字:微信公众平台 安全教育 实效性  我校于
期刊
在处理方程问题时,我们有时会遇到方程中有多个变量,雖然表面上看是以 为未知量的方程,但是以 为主元却解决不了,此时就必需变换主元,也就是正确选择主元。
期刊
摘要:聋校低年级学生由于听力缺陷,生活在无声世界里,拼音教学是聋校语文教学的第一个难点,因此,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激发聋儿不同的智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聋儿 汉语拼音 教学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