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意义着手,分析了高职教育存在着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理念的缺失、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课程与教学时间缺少、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校企合作模式中人才培养的偏功利化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院级党建与思政课题(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编号:Djsz20162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40-02
一、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養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教育将承担极其重要的使命,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必须努力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功能,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律。高职教育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千千万万的应用型人才,能否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整个高职教育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对高职学生也有着深刻意义。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职业教育,更是高等教育。它不仅要培养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还要培养具有实践、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将“高等”和“职业”结合起来,培养方式既要高于中等职业学校,又要区别于一般普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从而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从事高职教育的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转变,应该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具有两个体系,一个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体系;另一个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系。这两个体系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即职业技能教育与基本理论教育相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结合,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让学生能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灵活适应岗位和职业的变化,实现高职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高职教育应有的贡献。
二、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较低,造成工作不安心,缺乏敬业精神,从而频繁地换工作。这“一高一低”现象背后的本质是对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不足。而原因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忽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造成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理念的缺失
多数学校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理念是缺失的。高职院校一般都开设有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社交礼仪课,而没有开设职业素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课程,还是不够重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指导下,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但我们也应看到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高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强调责任心、意志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现状是不自觉地把提升专业技能作为唯一的目标,轻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些所谓专家认为,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安排上强调专业课的地位,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安排,不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把职业教育完全理解成就业教育,过于追求教育的经济属性,追求高职毕业生的“适销对路”;忽视教育的自然属性,忽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造成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这种理念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均显得较为薄弱,他们的职业迁移能力不强,能找得到今天的饭碗,不一定会捧得住明天的饭碗。这种对“以就业为导向”理念的片面理解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也正是高职学生缺失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体现。
2.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课程与教学时间缺少
在目前高职院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实践教学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比重逐步增大,似乎这个比重越大这个专业才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导致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工作中,教学时间不足与相应的课程缺乏是高职院校普通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例如,哲学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已经不开设了,其实哲学思维和哲学素养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哲学课中的辩证思维、全局观念等对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家庭生活都有指导意义。
3.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本科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愈发严峻。政府积极引导高校主动参与解决学生就业,这就导致了大多数高职院校主动把就业率作为导向性指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以获得岗位技能为主要目标,有的直接订单培养、冠名班培养等,形成所谓无缝对接,过分地强调岗位技能知识的学习。这样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一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被逐步压缩甚至于削减。职业教育不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面向未来职业生涯的职业迁移能力。岗位技能的重点强化虽然能较好地提高就业率,但其他综合能力的缺失,导致学生在短短三年高职教育中很难做到专业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共同发展,给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4.校企合作模式中人才培养的偏功利化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制约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普遍性问题即人才培养的偏功利化趋势。如有的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时(如“订单”式、命名班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针对该企业的一些职业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解决了该企业的特殊需求,尤其在顶岗实习中,企业把学生当成简单的操作工,学生没有掌握该行业多数企业普遍的岗位技能,更谈不上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必然会加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体系的比重,受总学时数的限制,势必影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系的比重,其结果必然导致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偏低,全面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职业发展后劲不足。这将影响高职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也必将影响职业教育的声誉,降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三、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原因拟采取以下对策:
1.转变观念,重视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面对社会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评价偏低的问题,从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考察目前的职业教育,得出的结论是职业院校需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应培养学生能适应未来职业迁移的需要,使高职学生能适应不断改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求,而不只是培养专门从事某一项手艺或某一种专业技能。因此,高职教育不应将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低素质的熟练工,而是要发展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制定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标准,完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面向一线”与“高等技术应用型”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特征。如果我们重视了“一线”及“技术应用型”,而忽视“高等”属性,那么高职学生仅掌握较为薄弱的理论知识和单一的技能、技术,显然难以适应未来社会新岗位的需求,难以担负起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因此,在制定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但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初次就业,同时更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职业迁移。要做到职业技能与人文综合素质并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能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扎实的职业技术和人文综合素质教育,加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相关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进行自我职业规划,不断完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3.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一旦确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就要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一是要重视学生人文综合素质课程建设,开设如人文哲学、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生命教育、学生礼仪等方面的课程。二是优化教学计划,统筹安排教学时间。可以加大力度优化选修课程,如开设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训,人际关系技能、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等选修课程,调动高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依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开展业余兴趣小组活动,在兴趣小组中,学生学会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往往这个项目会应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多种知识和技能,这些项目内容很丰富,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小组中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等都可以得到充分锻炼。依据学生的特长兴趣成立各种社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锻炼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4.轉变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以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资金、设备、技术等资源,可以将企业文化、企业工作流程植入教学过程,还可以通过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等,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校企合作中,学校要把握住自己的主体地位,不能为了迎合企业而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培养可以按企业需求来进行,但要照顾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不同需求;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必须本着为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坚持以学生的长远利益为主,坚持以高职院校为主,促使高职毕业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汉东,论职业教育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2005(06).
[2]齐宁,高职教育要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学理论》,2010(06).
[3]唐海珍,可持续发展视阈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关键词】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院级党建与思政课题(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编号:Djsz20162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40-02
一、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養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教育将承担极其重要的使命,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必须努力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功能,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律。高职教育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千千万万的应用型人才,能否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整个高职教育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对高职学生也有着深刻意义。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职业教育,更是高等教育。它不仅要培养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还要培养具有实践、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将“高等”和“职业”结合起来,培养方式既要高于中等职业学校,又要区别于一般普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从而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从事高职教育的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转变,应该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具有两个体系,一个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体系;另一个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系。这两个体系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即职业技能教育与基本理论教育相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结合,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让学生能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灵活适应岗位和职业的变化,实现高职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高职教育应有的贡献。
二、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较低,造成工作不安心,缺乏敬业精神,从而频繁地换工作。这“一高一低”现象背后的本质是对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不足。而原因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忽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造成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理念的缺失
多数学校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理念是缺失的。高职院校一般都开设有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社交礼仪课,而没有开设职业素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课程,还是不够重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指导下,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但我们也应看到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高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强调责任心、意志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现状是不自觉地把提升专业技能作为唯一的目标,轻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些所谓专家认为,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安排上强调专业课的地位,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安排,不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把职业教育完全理解成就业教育,过于追求教育的经济属性,追求高职毕业生的“适销对路”;忽视教育的自然属性,忽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造成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这种理念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均显得较为薄弱,他们的职业迁移能力不强,能找得到今天的饭碗,不一定会捧得住明天的饭碗。这种对“以就业为导向”理念的片面理解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也正是高职学生缺失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体现。
2.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课程与教学时间缺少
在目前高职院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实践教学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比重逐步增大,似乎这个比重越大这个专业才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导致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工作中,教学时间不足与相应的课程缺乏是高职院校普通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例如,哲学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已经不开设了,其实哲学思维和哲学素养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哲学课中的辩证思维、全局观念等对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家庭生活都有指导意义。
3.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本科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愈发严峻。政府积极引导高校主动参与解决学生就业,这就导致了大多数高职院校主动把就业率作为导向性指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以获得岗位技能为主要目标,有的直接订单培养、冠名班培养等,形成所谓无缝对接,过分地强调岗位技能知识的学习。这样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一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被逐步压缩甚至于削减。职业教育不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面向未来职业生涯的职业迁移能力。岗位技能的重点强化虽然能较好地提高就业率,但其他综合能力的缺失,导致学生在短短三年高职教育中很难做到专业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共同发展,给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4.校企合作模式中人才培养的偏功利化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制约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普遍性问题即人才培养的偏功利化趋势。如有的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时(如“订单”式、命名班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针对该企业的一些职业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解决了该企业的特殊需求,尤其在顶岗实习中,企业把学生当成简单的操作工,学生没有掌握该行业多数企业普遍的岗位技能,更谈不上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必然会加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体系的比重,受总学时数的限制,势必影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系的比重,其结果必然导致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偏低,全面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职业发展后劲不足。这将影响高职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也必将影响职业教育的声誉,降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三、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原因拟采取以下对策:
1.转变观念,重视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面对社会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评价偏低的问题,从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考察目前的职业教育,得出的结论是职业院校需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应培养学生能适应未来职业迁移的需要,使高职学生能适应不断改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求,而不只是培养专门从事某一项手艺或某一种专业技能。因此,高职教育不应将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低素质的熟练工,而是要发展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制定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标准,完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面向一线”与“高等技术应用型”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特征。如果我们重视了“一线”及“技术应用型”,而忽视“高等”属性,那么高职学生仅掌握较为薄弱的理论知识和单一的技能、技术,显然难以适应未来社会新岗位的需求,难以担负起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因此,在制定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但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初次就业,同时更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职业迁移。要做到职业技能与人文综合素质并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能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扎实的职业技术和人文综合素质教育,加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相关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进行自我职业规划,不断完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3.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一旦确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就要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一是要重视学生人文综合素质课程建设,开设如人文哲学、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生命教育、学生礼仪等方面的课程。二是优化教学计划,统筹安排教学时间。可以加大力度优化选修课程,如开设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训,人际关系技能、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等选修课程,调动高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依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开展业余兴趣小组活动,在兴趣小组中,学生学会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往往这个项目会应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多种知识和技能,这些项目内容很丰富,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小组中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等都可以得到充分锻炼。依据学生的特长兴趣成立各种社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锻炼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4.轉变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以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资金、设备、技术等资源,可以将企业文化、企业工作流程植入教学过程,还可以通过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等,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校企合作中,学校要把握住自己的主体地位,不能为了迎合企业而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培养可以按企业需求来进行,但要照顾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不同需求;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必须本着为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坚持以学生的长远利益为主,坚持以高职院校为主,促使高职毕业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汉东,论职业教育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2005(06).
[2]齐宁,高职教育要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学理论》,2010(06).
[3]唐海珍,可持续发展视阈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