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心智发育的过程性特点,学生对情趣元素始终具有难以摆脱的依赖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把情趣元素积极、有效地渗透其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有利于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应,从而把学生逐步引向善教乐学的良性发展之路。
关键词:小学科学;情趣化教学;素质发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在于强制学生,而是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信条式的经典名言,旨在强调情趣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小学科学课程来说,积极、有效地开展情趣化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营造善教乐学的良好氛围,迎合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而且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相生的教学关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才能让科学课程更加“有意思”起来呢?
一、运用情境式教学激发良好学习情趣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小学科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它虽然以实验为基础,但是许多知识和现象都与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并缺乏一定的理解力和体悟力。在小学科学课程活动中,教师善于创设或引入教学情境,把“学、做、思、悟”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起来,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营养与健康”时,学生虽然吃得“好”且“多”,但是对食物关注却很少,也就是说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没有关注营养与健康的意识。教学时,教师除了介绍日常营养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做好记录,并各自设计一份食谱,这样既有效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又能逐步增强他们学用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二、运用游戏式教学激发良好学习情趣
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把各类游戏形式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学习兴趣、优化结构过程、提升课程质效,从而赢得“德智双赢”效果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其基本特点在于六个方面,即目的性、教育性、娱乐性、规则性、启迪性和挑战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游戏活动可以分为猜谜游戏、竞赛游戏和智力游戏等;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等实际需要,分为个体游戏和团体游戏两大类。例如,在教学“磁铁的两极”时,教师以问题“小磁铁能够吸起大螺帽吗?”为抓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分别通过个体独立游戏、小组合作游戏和集体讨论交流等形式先后探究,并最终得出了“不同磁铁的磁力大小不同”“同一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变的”这种结论。由此可见,游戏式教学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運用互动式教学激发良好学习情趣
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科学教材及其教学活动同样如此。教师要本着“内外互动”的指导思想,善于通过补充、拓展、延伸等形式,积极开展“教材内外”“课堂内外”的互动教学,这样既可以不断放大教材教学和课堂教学的良好效应,又能在“内外互动”中逐渐增加教学的宽广度和深厚度,还会在“学用结合”中为教学相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元素。例如,在教学“水”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共同学习教材知识和所举事例之外,还让学生对校园、家庭和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进行观察、发现与思考,并引导他们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分组探究一些司空见惯的实质性问题,如“水龙头漏水”“公共厕所冲水”等现象。经过内外互动的实践与思考,学生提出了种种意见和建议,由此达成了“德智互动”的课程活动目标。
四、运用自主式教学激发良好学习情趣
科学是以实验为支撑的应用性基础学科。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只有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善教乐学的良好教学关系,并且让学生赢得实实在在的进步与发展。就小学科学课程活动来说,一方面,教师要创设并提供有趣的科学实验平台,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观察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奥秘、获取科学知识,培养他们手、口、脑协调互动的意识和能力,把科学元素逐渐植入他们的思想、精神和血液中;另一方面,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自主性科学活动探究中不断地发现并享受成功。例如,在教学“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时,在教师演示“喷泉”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自操作“电饭锅烧水”“微波炉薄膜热饭”等科学小实验,从中获取“实践出真知”的实际体悟。
五、运用信息式教学激发良好学习情趣
科学现象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可观可感又十分遥远。对于那些可亲可近的科学现象,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途径和条件,拉近科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那么,对于那些遥不可及的科学现象又应该如何处理呢?例如,在教学“日食和月食”时,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如果只是依靠教师的口头描述,或者借助挂图等传统辅助工具,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合理而又巧妙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flash动画效果,把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其发生过程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场不可多得的视听盛宴,不仅成功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在降低实际难度的同时,极其显著地加深学生对这种宇宙现象的认知与理解,既有趣,又有效。
总之,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如何把它变成“有意思”的教学活动,是一项极具智慧、情感和艺术的实质性课题。作为学生科学路上的引领者,我们应该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银山.激发小学科学教学情趣[J].吉林教育,2012(1).
[2]王树铭,叶科俊.小学科学情趣实验初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6).
关键词:小学科学;情趣化教学;素质发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在于强制学生,而是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信条式的经典名言,旨在强调情趣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小学科学课程来说,积极、有效地开展情趣化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营造善教乐学的良好氛围,迎合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而且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相生的教学关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才能让科学课程更加“有意思”起来呢?
一、运用情境式教学激发良好学习情趣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小学科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它虽然以实验为基础,但是许多知识和现象都与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并缺乏一定的理解力和体悟力。在小学科学课程活动中,教师善于创设或引入教学情境,把“学、做、思、悟”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起来,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营养与健康”时,学生虽然吃得“好”且“多”,但是对食物关注却很少,也就是说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没有关注营养与健康的意识。教学时,教师除了介绍日常营养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做好记录,并各自设计一份食谱,这样既有效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又能逐步增强他们学用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二、运用游戏式教学激发良好学习情趣
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把各类游戏形式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学习兴趣、优化结构过程、提升课程质效,从而赢得“德智双赢”效果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其基本特点在于六个方面,即目的性、教育性、娱乐性、规则性、启迪性和挑战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游戏活动可以分为猜谜游戏、竞赛游戏和智力游戏等;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等实际需要,分为个体游戏和团体游戏两大类。例如,在教学“磁铁的两极”时,教师以问题“小磁铁能够吸起大螺帽吗?”为抓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分别通过个体独立游戏、小组合作游戏和集体讨论交流等形式先后探究,并最终得出了“不同磁铁的磁力大小不同”“同一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变的”这种结论。由此可见,游戏式教学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運用互动式教学激发良好学习情趣
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科学教材及其教学活动同样如此。教师要本着“内外互动”的指导思想,善于通过补充、拓展、延伸等形式,积极开展“教材内外”“课堂内外”的互动教学,这样既可以不断放大教材教学和课堂教学的良好效应,又能在“内外互动”中逐渐增加教学的宽广度和深厚度,还会在“学用结合”中为教学相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元素。例如,在教学“水”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共同学习教材知识和所举事例之外,还让学生对校园、家庭和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进行观察、发现与思考,并引导他们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分组探究一些司空见惯的实质性问题,如“水龙头漏水”“公共厕所冲水”等现象。经过内外互动的实践与思考,学生提出了种种意见和建议,由此达成了“德智互动”的课程活动目标。
四、运用自主式教学激发良好学习情趣
科学是以实验为支撑的应用性基础学科。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只有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善教乐学的良好教学关系,并且让学生赢得实实在在的进步与发展。就小学科学课程活动来说,一方面,教师要创设并提供有趣的科学实验平台,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观察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奥秘、获取科学知识,培养他们手、口、脑协调互动的意识和能力,把科学元素逐渐植入他们的思想、精神和血液中;另一方面,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自主性科学活动探究中不断地发现并享受成功。例如,在教学“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时,在教师演示“喷泉”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自操作“电饭锅烧水”“微波炉薄膜热饭”等科学小实验,从中获取“实践出真知”的实际体悟。
五、运用信息式教学激发良好学习情趣
科学现象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可观可感又十分遥远。对于那些可亲可近的科学现象,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途径和条件,拉近科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那么,对于那些遥不可及的科学现象又应该如何处理呢?例如,在教学“日食和月食”时,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如果只是依靠教师的口头描述,或者借助挂图等传统辅助工具,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合理而又巧妙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flash动画效果,把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其发生过程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场不可多得的视听盛宴,不仅成功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在降低实际难度的同时,极其显著地加深学生对这种宇宙现象的认知与理解,既有趣,又有效。
总之,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如何把它变成“有意思”的教学活动,是一项极具智慧、情感和艺术的实质性课题。作为学生科学路上的引领者,我们应该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银山.激发小学科学教学情趣[J].吉林教育,2012(1).
[2]王树铭,叶科俊.小学科学情趣实验初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