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音乐会

来源 :新作文·教育故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老师,我们班孩子一下课就去排练,说是班级音乐会。”每到班级音乐会拉开序幕,我总能听到各班班主任对我的“小抱怨”。当然,这也是源于孩子们对“班级音乐会”的喜爱。尤其是这学期,从一开学,汐汐总时不时询问我:什么时候开始音乐会?她们已经自己成立小组,开始为音乐会准备节目啦!音乐会让孩子们从“我教”变成了“我要”。
  “巴蜀律动音乐会”这个名称,我想每一个巴蜀的孩子都耳熱能详。其实,我们一直在尝试并且进行了“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中的学科内融合——“基于常态的音乐会课程设计研究”。
  我们认为音乐会体现了课堂样态和教学方式的变化。在进行学科内融合时,我打破时空界限,将课堂与舞台结合,从个人、小组,发展到全班、全年级、全校甚至跨年级,包含课堂中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表演、编创、共育等各项内容,从形式上,它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从内容上,它体现了音樂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是国家教材校本化、个性化实施的创新,具有可操作性,符合音乐学科特点。
  在本学年,音乐学科进行了巴蜀律动音乐会的另一内容——班级音乐会“四部曲”的实践探索,并达成学科内“个性化音乐表达”转化。
  因为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有它独特的个性,同一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乐表达,如何将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的思考让我们走进了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音乐会研究,它以常规音乐课堂作为呈现载体,以国家教材为依托,以学习主题作为音乐会呈现的内容。我们用“四部曲”的方式将班级音乐会进行了再梳理,让形式更简单,学生更喜爱。
  “四部曲”是音乐作品曲式结构中的一种,最常见的为再现四部曲A+B+C+A,我们想用音乐曲式结构的方式,通过“素材学习——策划创意——排练合作——展示分享”这四个步骤,来链接常态音乐课与主题式班级音乐会,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个性化音乐表达的平台。
  看到孩子们自信地表达、灿烂地微笑、个性化的创意,这就是学科内融合的魅力。“个性化音乐表达”,巴蜀教育“动”与“美”,让巴蜀孩童的核心素养“身手劳工、世界眼光”,特质“自信、豁达、优雅”外显于形。我们希望,在音乐的世界里,每一个孩子能“用音乐滋养生命,用音乐聆听世界,用音乐表达自己”。
  学科內融合就是要用不同的教学结构,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的固有壁垒,通过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将音乐课堂变为“巴蜀律动音乐会”。
  陈老师善于突破的同时也勇于创新;将音乐教育的“你听我唱”;变成“你唱我听”的全新模式;为孩子们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动力和完整的展示平台;人人都能够展示自我;展现他们缤纷美丽的音乐梦想。
其他文献
“请周净同学回答。”曾老师说。她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个“请”字。  我听了,就高兴地站起来,双手放在背后,很清晰地回答了问题,然后眼睛眨啊眨地望着她,等到她伸出手指,夸我好样的,我才喜滋滋地坐下。窗外的阳光,带着花香,带着绿色和鸟鸣声沁进来,映衬在我的身上和脸上,清凉凉的。  在班上,我和张芬芬学习最好,是数一数二的。  我们还是同桌,一起背书,一起写作业。  曾老师每次看见我们,都要
期刊
求学时,母亲经常这样教育我:“你要好好念书,不然你哥哥有‘铁饭碗’(指教书),你就只能在家种地。”唠叨是管用的,经过努力,我终于走进了师范学校的大门。  毕业后,我回到了村小。每月132.5元的工资,每天要上四五节课,还要批改100多本作业,日复一日,我不禁有些失落和烦躁。但母亲的脸上每天都洋溢着骄傲与自豪,为了她的快乐,我忍耐着,但总是心有不甘。  我曾想通过提高学历的方式离开教育战线,专科毕业
期刊
我们家算得上是一个教育世家,90高龄的父亲蔡振华和85岁的母亲左志学都是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的退休老教师;全家19口人中,除了未成年或还在求学的5人外,有11人工作在教育岗位,或已从教育系统退休。令我们无比高兴和自豪的是,90高龄的父亲至今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  父亲在少年时代天资聪慧、勤奋刻苦,求学路上摘下了一个个令同伴羨慕的桂冠。读小学时,他被师生们誉为“百分大王”“语文大家”;读中学时,他受
期刊
从教三十余年,脑中印记最深刻的是些什么词儿呢?责任、爱心、评价……  关于评价,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做过诸多尝试,尝试过“智多星”评价,尝试过“抽奖”评价,尝试过“巴蜀榜样章”评价……渐渐地,我接触到了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学科+”中的评价协同课程研究。它拥有无穷力量,激励孩子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四月十二日,又到了“星级挑战抽奖”的时刻,四(1)班的孩子们兴奋不已,又是哪些孩子有抽奖资
期刊
学校要开展校本课程了,那时候我还在休产假,从假期里就在询问老师们有没有要报的校本课程?马上就要回到工作岗位,我还在苦恼:我能报什么校本课程?才艺没有什么拿得出手,唱歌五音不全,跳舞四肢又不协调……还是回到语文老师的本职来,教学生写点东西吧。不过,一提到“写”,学生们都“兴致缺缺”,报名的学生也都是三年级组中写作不好却被老师分配而来的;或是其它感兴趣的都没有名额了,没办法才来的。面对这样的30个学生
期刊
在一节口语交际课上,我要求孩子们阅读印度洋海啸中的一个故事,然后根据提示发表见解,提示如下:许多人赞美这个聪明的小女孩,说她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很了不起;也有人说她母亲也很了不起,能相信一个孩子的话,并及时做出判断;还有人说从这件事上看到了教育的作用,知识的力量……请就这个话题发表各自的看法,进行讨论。  和以往一样,根据组内异智、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组。孩子们了解要求之后,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
期刊
教师是什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是吐尽银丝赠他人的春蚕?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还是打开孩子迷茫心锁的钥匙?踏上教师岗位一年,“教师”于我,不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育是艺术,教师是匠人,是对教育的虔敬,对极致的追求,对教育始终如一的初心。作为一名新教师,站稳本岗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我却对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有了别样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这其中缘由,缘于学生,缘于同事,更缘于我的师
期刊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难以计数的财富。有一天,来了一位老人,他把自己发明的国际象棋献给国王。国王一学就上手,很快便着迷了。竟留着老人一连下了三天三夜。他对老人说道:‘你给了我无穷的乐趣。为了奖赏你,我现在决定,你可以从我这儿得到你所要的任何东西。’老人说出了自己的要求:‘请国王下令在棋盘的第一格上放一粒小麦,第二格上放两粒小麦,第三格上放四粒,第四格上放八粒,依次每格增加一倍
期刊
编者按:  孩子的心灵就像稚嫩的花朵,只要你能够细心地去呵护和关爱,它就会赠予你美丽的风景。一次次有趣的玩闹,摆脱了课堂上的严肃和板正,和孩子做贴心的好朋友,这也是我们师生关系之外的友谊与情谊。  “夏天,你会好好练字吗?”这是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他的班主任杨老师比我严格得多,时常在课间的时候拉着他练字。写字坐姿不端正,擦掉!笔画顺序不对,擦掉!写字时走神了,擦掉!一个课间,往往只能练习一两个字
期刊
师范毕业初登讲台那年,我刚刚19岁,担任初三年级的物理老师。感觉真是有点“滑稽”,学生个个都像“小大人”样,其中一个“老留”的生日也只比我晚几个月。可想而知,我这个小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就是个同年人,仅仅多了一个“老师”的名称而已。  次年的“五一”前夕的一次课堂上,我正对着挂图讲水力发电的原理:“同学们,水力是一种无污染可反复利用的能源,水力发电需要建成拦河大坝……拦河大坝(嗯——嗯——;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