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岁多的儿子总是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常独来独往,自己的事不肯让别人搀和,别人的事他也很少主动参与,缺乏热情和与人分享的大方——这似乎是现在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儿子走出自我的小世界,和别的孩子和睦相处,我决定有意和他拉开距离,疏远他。
儿子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天被陪着、逗着,似乎大人天生就是他的“专职玩伴”。加上他的玩具、零食、图画书、衣服等,都完全归他一人拥有,久而久之,他不仅养成了独处的习惯,而且脑子里很少想到他人,总是以“我”为中心,“我”就是一切。为了促使他和别的小伙伴相处,我暗示丈夫和两位老人“冷落”他,和他保持一定距离。无论他找谁,大家都要推说自己忙、没空,要不就告诉他大人喜欢和同龄的大人在一起。即使有谁勉强带他出门,也要尽量多和身边的大人交谈,将他“晾”在一边。如果是我,则干脆“忽略”他的存在,只管自己高兴地和同龄大人做事、打球、谈话等,让他看到我与他人交往时的快乐。
在“冷落”儿子的同时,我暗地里给周围的几个小朋友做好工作,让他们邀请儿子玩。由于受到“冷落”,心情有点失落而又不甘寂寞的儿子在大人群中找不到乐趣,便开始接近和接纳其他小朋友了。
同时,我还引导儿子去玩那些需要与人合作的游戏,如跷跷板、打仗、下棋等。我先给他描绘投入这些游戏所能获得的愉悦感,再鼓励他去参与。刚开始,我陪着他玩,等他慢慢喜欢上这些游戏后,我又开始“冷落”儿子,找借口不再陪他玩,把他一个人丢在一边,使他不得不找小朋友玩或把他“扔”进小朋友堆中,不再管他,促使他想办法和小朋友沟通,一起玩游戏。起初,儿子只是为了玩游戏而勉强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便渐渐地与小朋友产生了友情。后来,儿子会主动去找这些小朋友玩了,并且在融入小朋友的匿子
后,学会了施予和忍让,变得会关心和爱护别人了。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儿子进步很快,连我也对他的交际能力感到吃惊:只要他想玩,他就能找来一大堆小朋友。看着儿子和同龄小朋友开心地相处,作为母亲,我很欣慰,因为我成功地为儿子“拐了一个弯”。同时,我也很自豪,因为我“冷落”儿子的一番苦心总算没有白费。
儿子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天被陪着、逗着,似乎大人天生就是他的“专职玩伴”。加上他的玩具、零食、图画书、衣服等,都完全归他一人拥有,久而久之,他不仅养成了独处的习惯,而且脑子里很少想到他人,总是以“我”为中心,“我”就是一切。为了促使他和别的小伙伴相处,我暗示丈夫和两位老人“冷落”他,和他保持一定距离。无论他找谁,大家都要推说自己忙、没空,要不就告诉他大人喜欢和同龄的大人在一起。即使有谁勉强带他出门,也要尽量多和身边的大人交谈,将他“晾”在一边。如果是我,则干脆“忽略”他的存在,只管自己高兴地和同龄大人做事、打球、谈话等,让他看到我与他人交往时的快乐。
在“冷落”儿子的同时,我暗地里给周围的几个小朋友做好工作,让他们邀请儿子玩。由于受到“冷落”,心情有点失落而又不甘寂寞的儿子在大人群中找不到乐趣,便开始接近和接纳其他小朋友了。
同时,我还引导儿子去玩那些需要与人合作的游戏,如跷跷板、打仗、下棋等。我先给他描绘投入这些游戏所能获得的愉悦感,再鼓励他去参与。刚开始,我陪着他玩,等他慢慢喜欢上这些游戏后,我又开始“冷落”儿子,找借口不再陪他玩,把他一个人丢在一边,使他不得不找小朋友玩或把他“扔”进小朋友堆中,不再管他,促使他想办法和小朋友沟通,一起玩游戏。起初,儿子只是为了玩游戏而勉强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便渐渐地与小朋友产生了友情。后来,儿子会主动去找这些小朋友玩了,并且在融入小朋友的匿子
后,学会了施予和忍让,变得会关心和爱护别人了。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儿子进步很快,连我也对他的交际能力感到吃惊:只要他想玩,他就能找来一大堆小朋友。看着儿子和同龄小朋友开心地相处,作为母亲,我很欣慰,因为我成功地为儿子“拐了一个弯”。同时,我也很自豪,因为我“冷落”儿子的一番苦心总算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