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的当下,工程造价专业如何培养学生识图与算量,同时关注实用性和行业要求,将“专业”转变成“成果”,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此研究以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探索了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前提,以项目制为中心,运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并力求通过实践总结,为工程造价专业转型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范例。
“互联网+”模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并且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用到的,而是从思维模式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此现代高职教育应充分打破教育边界,与行业企业进行对接和并轨。
回顾“互联网+”在高职教育的发展,逐渐催生出包括“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线上学习平台,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和接受程度也是越来越高。工程造价专业是上世纪90年代进入高职院校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发挥互联网技术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优势,实现线上学习平台的搭建,对工程造价专业相关课程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影响
(一)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核心,以课堂为主要教学场地,学生显然是居于被动的角色中。然后,在“互联网+”的模式下,由于网络技术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了解更多的知识,因此课堂就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现代学生本身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生长,因此他们较以往学生相比,利用互联网的能力要更强、自觉度也更高。显然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没有办法持续下去的。
(二) 对学习方法的影响
“互联网+”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模式,并以其自身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相较以往种类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与资源,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学生在识图算量方面,可以自觉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查阅建筑工程结构,对于一些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通过互联网也能够找到直观立体的自恋,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也有深刻的体会。
二、“互联网+”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的策略
(一)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从思想上,教师要积极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新教学平台,充分利用起慕课、微课、云班课等线上学习平台。以我校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采用云班课程对学生的出勤情况、线下学生的作业批阅等都有极大的帮助,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不仅仅只有课堂上的互动。通过慕课可以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并有较多工作经验的人员传授较前沿、热门的知识或者方法,比如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等等,拉进学生与企业间的距离,尽早适应企业文化。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开发线上学习平台,可以通过自己的微博来开设造价专栏,每天为学生推送一些好的造价学习资源,让教师从被动接受“互联网+”向主动应用者的角色转变。教师可以通过慕课搭建教学思路,即将课堂内容与慕课进行有机结合,以教材为基础,以慕课为教学内容外延的平台,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构建课程体系,搭建内容丰富多样,使用快速便捷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顺应“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改变。
(二) 积极调整学习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接受教材、课堂知识,对于《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这门课程的学习来说,它要求学生不但要有三维空间思维,也要对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等内容熟悉,如果只是依附于教材、PPT,在有限的学时内,是没有办法系统掌握工程量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计算方法的。但“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素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接受不同渠道的知识输入,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逐渐强化相应知识点的认识。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发起挑战,不在受到教材的局限,向社交网站、网络平台主动出击。同时,“互联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共享,因此学生可以转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学习模式,而是积极开展讨论,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互助式学习,共享学习资源与好的学习方法,这一点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中也是非常突出的,按照教学计划,会给到学生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要求学生们进行工程量的计算,通过分组学习,学生间可以互相讨论并各自计算报价,课堂的气氛也比较活跃。此外,学生可以主动在网络上与教师进行沟通,打破以往的只能借助于现实课堂的师生交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什么疑惑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及时向教师提出疑问,得到教师或其他同学的解答,这样能够加快问题解答的效率,对学生的学习也十分有利。
三、結语
通过互联网+背景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重新了解学习互联网优势,培养教师、学生“信息素养”以及学习“数字资源”的获取,补充现行教学中缺乏的的资源,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完善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优化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课程开发,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课程价值观。(作者单位为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互联网+”模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并且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用到的,而是从思维模式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此现代高职教育应充分打破教育边界,与行业企业进行对接和并轨。
回顾“互联网+”在高职教育的发展,逐渐催生出包括“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线上学习平台,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和接受程度也是越来越高。工程造价专业是上世纪90年代进入高职院校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发挥互联网技术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优势,实现线上学习平台的搭建,对工程造价专业相关课程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影响
(一)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核心,以课堂为主要教学场地,学生显然是居于被动的角色中。然后,在“互联网+”的模式下,由于网络技术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了解更多的知识,因此课堂就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现代学生本身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生长,因此他们较以往学生相比,利用互联网的能力要更强、自觉度也更高。显然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没有办法持续下去的。
(二) 对学习方法的影响
“互联网+”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模式,并以其自身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相较以往种类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与资源,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学生在识图算量方面,可以自觉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查阅建筑工程结构,对于一些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通过互联网也能够找到直观立体的自恋,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也有深刻的体会。
二、“互联网+”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的策略
(一)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从思想上,教师要积极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新教学平台,充分利用起慕课、微课、云班课等线上学习平台。以我校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采用云班课程对学生的出勤情况、线下学生的作业批阅等都有极大的帮助,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不仅仅只有课堂上的互动。通过慕课可以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并有较多工作经验的人员传授较前沿、热门的知识或者方法,比如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等等,拉进学生与企业间的距离,尽早适应企业文化。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开发线上学习平台,可以通过自己的微博来开设造价专栏,每天为学生推送一些好的造价学习资源,让教师从被动接受“互联网+”向主动应用者的角色转变。教师可以通过慕课搭建教学思路,即将课堂内容与慕课进行有机结合,以教材为基础,以慕课为教学内容外延的平台,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构建课程体系,搭建内容丰富多样,使用快速便捷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顺应“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改变。
(二) 积极调整学习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接受教材、课堂知识,对于《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这门课程的学习来说,它要求学生不但要有三维空间思维,也要对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等内容熟悉,如果只是依附于教材、PPT,在有限的学时内,是没有办法系统掌握工程量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计算方法的。但“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素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接受不同渠道的知识输入,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逐渐强化相应知识点的认识。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发起挑战,不在受到教材的局限,向社交网站、网络平台主动出击。同时,“互联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共享,因此学生可以转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学习模式,而是积极开展讨论,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互助式学习,共享学习资源与好的学习方法,这一点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中也是非常突出的,按照教学计划,会给到学生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要求学生们进行工程量的计算,通过分组学习,学生间可以互相讨论并各自计算报价,课堂的气氛也比较活跃。此外,学生可以主动在网络上与教师进行沟通,打破以往的只能借助于现实课堂的师生交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什么疑惑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及时向教师提出疑问,得到教师或其他同学的解答,这样能够加快问题解答的效率,对学生的学习也十分有利。
三、結语
通过互联网+背景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重新了解学习互联网优势,培养教师、学生“信息素养”以及学习“数字资源”的获取,补充现行教学中缺乏的的资源,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完善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优化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课程开发,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课程价值观。(作者单位为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