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激发与培养,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国家、社会的迫切要求。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阵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也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也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还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53-02
古代有一位画师给他的三个徒弟出了一道“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考题。怎样来表现“香”呢?第一位画的是马的蹄上粘着一瓣残花;第二位画的是地上落英缤纷,一马缓缓而去。画师对这两位的画只是摇头,原因是画得太实在,缺少艺术空灵意趣,而画师对第三位的画却赞在绝口,喜形于色。原来,他画的只是几只蝴蝶飞逐马后。多么巧妙的构思!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
第三位徒弟为什么会想到“蝴蝶”,而前两位只想到“花”呢?这就是“创新思维”和“再现思维”的优劣体现。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想到“蝴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成了教育的热点。下面笔者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代表性的方法略举一二。
一、质疑法
质疑是创新的第一步。有专家说,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这种创造实质是“无中生有”,推陈出新,或老调新谈,要做到这一点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和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指导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可见预习的重要,它对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都有重要作用。但预习不能流于形式,漫无目的的散漫式阅读,它也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首先明确阅读目标。现代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一开始就将学习目标明确告诉学生,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比那种学习前后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学习目标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根据单元教学要求、预习提示、课文重点难点、课后练习来确定阅读目标。其次,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精读、速读、略读等方法,准确、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第三,指导学生质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老师的有关提示来质疑,以便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引导析疑,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集中提问。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想到的疑点和难点,老师疏理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次,讨论答题。可以在课中安排一个环节鼓励学生发言,畅所欲言,让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鼓励学生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课本,不迷信老师。在教学《斗牛图》时,有位学生大胆提出斗牛时牛是“掉尾而斗”,并非“尾搞入两股间”,是牧童说错了。对这个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因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斗牛。晚上正好放《金华斗牛》专题片,确实如学生所言!虽然这问题看似无聊,然而对一个学生而言是多么有意义!
二、求异法
求异法,就是通过求异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法。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回答出不满足课文中现成的结论,把当前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储存的材料联系起来,用突破课文束缚的新角度、新观点去想象和思考,创造出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求异法鼓励学生多元解读,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建立民主的交流气氛,让学生平等与老师对话。例如在学完《愚公移山》后,我在总结愚公排除万险、坚韧不拔的精神后,提出一个求异性问题:你欣赏愚公吗?《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为理想而奋斗,如果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做?学生甲:如果我是愚公我会搬屋而不会去移山,因为从山区把房屋搬到交通便利的平原,比移山不是容易多了吗?学生乙:如果我是愚公,我会把山打个洞,这样路也就方便了,用不着“出入之迂也”
了……。
事物往往是具有多面性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向,从横向、纵向,或者反向、侧向去思考问题,就是一个创造过程,也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开放法
课堂教学的开放可以包含教学思维的开放、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等,究其实质就是搞好一篇课文的教学总体设计。面对一篇课文,不能只逐词逐句逐段的串讲,而应化繁为简,变难为易,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师讲授《皇帝的新装》一文,可以设计四个问题:①请学生认真读课文,然后以“一个……皇帝”的形式给本文加个副标题,结果学生读课文之后从不同角度概括了皇帝的性格特点。②请大家用一个字概括这个故事内容,结果经过一番争论,学生用一个“骗”字概括了这个故事内容,认识到了故事中的人物,多是既上当受骗,又欺骗自己、欺骗别人。③想一想,这个皇帝上当受骗怨谁?学生搞清了皇帝上当受骗的多方原因后又指出虚伪、昏庸、无能是他收当受骗的根本原因。④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上当受骗呢?他们上当受骗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最后学生一致认为,虚伪自私是人们上当受骗的共同原因。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课堂教学中放手学生自主阅读,独立体验,从作品中读出作者,更读出自己,在合作讨论中丰富了自己的阅读个性。
四、联想法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想象培养创新思维是惯用的极其有效的手段。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借插图想象、借音乐想象、借助词句想象、借助结尾想象等。
学习《海燕》的高潮部分时放一段热烈欢快的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一致的情境。首先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展开想象。我说:“我读一下下面的诗句,你们想一下:耳边有怎样一幅由声、光、色等交织起来的壮丽图景?”接着,我绘声绘色地范读描写暴风雨就要来临了,海上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奇观的句子。读完后,一学生说:“听到风狂吼,雷轰响,眼前乌云在海上燃烧,也分不出哪是海,哪是天,黑洞洞的,只看到闪光一亮一灭,反正紧张得很,惊心动魄,雨就要下来了。”我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后,又进一步提出要点,要学生想象“乌云、大海、闪电呈现怎样的景象?”学生热烈的音乐下脑子里展现出海上图景。然后一位学生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述:“这时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海上燃烧,翻翻滚滚,像火焰跳跃。闪电像箭一样地快,但大海更快,一把把它抓住,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闪电的影子像火蛇,弯弯曲曲,样子可怕,但一晃就在大海里消失了……”可见,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诗中的描写加以补充扩展,暴风雨来临前的壮丽图景,已经形象清晰地展现在他们的眼前。
五、表演法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强调,学生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在活动中印证才能发展思维,学生的参与操作可以激发其广泛和强烈的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创新思维的潜能也因此得以发挥和培养。
一位语文教师在上《活板》一文时,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活板的制作过程,事先准备有关道具,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一边口中说过程,一边动手操作,怎样制字,怎样制版,怎样排版,怎样布字,怎样火炀,怎样按平,怎样印刷,怎样拆版,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热情,使一堂较为枯燥的古文上得生动有趣、活泼自然。
总之,科学合理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能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作者简介】周教明,现任浙江省兰溪市聚仁学校振兴校区校长助理,曾多次荣获兰溪市优质课一等奖,教学理念先进和教学方法新颖,多篇论文在省、地市级获奖。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53-02
古代有一位画师给他的三个徒弟出了一道“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考题。怎样来表现“香”呢?第一位画的是马的蹄上粘着一瓣残花;第二位画的是地上落英缤纷,一马缓缓而去。画师对这两位的画只是摇头,原因是画得太实在,缺少艺术空灵意趣,而画师对第三位的画却赞在绝口,喜形于色。原来,他画的只是几只蝴蝶飞逐马后。多么巧妙的构思!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
第三位徒弟为什么会想到“蝴蝶”,而前两位只想到“花”呢?这就是“创新思维”和“再现思维”的优劣体现。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想到“蝴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成了教育的热点。下面笔者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代表性的方法略举一二。
一、质疑法
质疑是创新的第一步。有专家说,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这种创造实质是“无中生有”,推陈出新,或老调新谈,要做到这一点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和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指导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可见预习的重要,它对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都有重要作用。但预习不能流于形式,漫无目的的散漫式阅读,它也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首先明确阅读目标。现代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一开始就将学习目标明确告诉学生,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比那种学习前后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学习目标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根据单元教学要求、预习提示、课文重点难点、课后练习来确定阅读目标。其次,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精读、速读、略读等方法,准确、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第三,指导学生质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老师的有关提示来质疑,以便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引导析疑,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集中提问。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想到的疑点和难点,老师疏理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次,讨论答题。可以在课中安排一个环节鼓励学生发言,畅所欲言,让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鼓励学生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课本,不迷信老师。在教学《斗牛图》时,有位学生大胆提出斗牛时牛是“掉尾而斗”,并非“尾搞入两股间”,是牧童说错了。对这个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因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斗牛。晚上正好放《金华斗牛》专题片,确实如学生所言!虽然这问题看似无聊,然而对一个学生而言是多么有意义!
二、求异法
求异法,就是通过求异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法。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回答出不满足课文中现成的结论,把当前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储存的材料联系起来,用突破课文束缚的新角度、新观点去想象和思考,创造出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求异法鼓励学生多元解读,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建立民主的交流气氛,让学生平等与老师对话。例如在学完《愚公移山》后,我在总结愚公排除万险、坚韧不拔的精神后,提出一个求异性问题:你欣赏愚公吗?《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为理想而奋斗,如果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做?学生甲:如果我是愚公我会搬屋而不会去移山,因为从山区把房屋搬到交通便利的平原,比移山不是容易多了吗?学生乙:如果我是愚公,我会把山打个洞,这样路也就方便了,用不着“出入之迂也”
了……。
事物往往是具有多面性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向,从横向、纵向,或者反向、侧向去思考问题,就是一个创造过程,也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开放法
课堂教学的开放可以包含教学思维的开放、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等,究其实质就是搞好一篇课文的教学总体设计。面对一篇课文,不能只逐词逐句逐段的串讲,而应化繁为简,变难为易,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师讲授《皇帝的新装》一文,可以设计四个问题:①请学生认真读课文,然后以“一个……皇帝”的形式给本文加个副标题,结果学生读课文之后从不同角度概括了皇帝的性格特点。②请大家用一个字概括这个故事内容,结果经过一番争论,学生用一个“骗”字概括了这个故事内容,认识到了故事中的人物,多是既上当受骗,又欺骗自己、欺骗别人。③想一想,这个皇帝上当受骗怨谁?学生搞清了皇帝上当受骗的多方原因后又指出虚伪、昏庸、无能是他收当受骗的根本原因。④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上当受骗呢?他们上当受骗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最后学生一致认为,虚伪自私是人们上当受骗的共同原因。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课堂教学中放手学生自主阅读,独立体验,从作品中读出作者,更读出自己,在合作讨论中丰富了自己的阅读个性。
四、联想法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想象培养创新思维是惯用的极其有效的手段。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借插图想象、借音乐想象、借助词句想象、借助结尾想象等。
学习《海燕》的高潮部分时放一段热烈欢快的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一致的情境。首先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展开想象。我说:“我读一下下面的诗句,你们想一下:耳边有怎样一幅由声、光、色等交织起来的壮丽图景?”接着,我绘声绘色地范读描写暴风雨就要来临了,海上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奇观的句子。读完后,一学生说:“听到风狂吼,雷轰响,眼前乌云在海上燃烧,也分不出哪是海,哪是天,黑洞洞的,只看到闪光一亮一灭,反正紧张得很,惊心动魄,雨就要下来了。”我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后,又进一步提出要点,要学生想象“乌云、大海、闪电呈现怎样的景象?”学生热烈的音乐下脑子里展现出海上图景。然后一位学生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述:“这时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海上燃烧,翻翻滚滚,像火焰跳跃。闪电像箭一样地快,但大海更快,一把把它抓住,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闪电的影子像火蛇,弯弯曲曲,样子可怕,但一晃就在大海里消失了……”可见,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诗中的描写加以补充扩展,暴风雨来临前的壮丽图景,已经形象清晰地展现在他们的眼前。
五、表演法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强调,学生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在活动中印证才能发展思维,学生的参与操作可以激发其广泛和强烈的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创新思维的潜能也因此得以发挥和培养。
一位语文教师在上《活板》一文时,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活板的制作过程,事先准备有关道具,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一边口中说过程,一边动手操作,怎样制字,怎样制版,怎样排版,怎样布字,怎样火炀,怎样按平,怎样印刷,怎样拆版,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热情,使一堂较为枯燥的古文上得生动有趣、活泼自然。
总之,科学合理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能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作者简介】周教明,现任浙江省兰溪市聚仁学校振兴校区校长助理,曾多次荣获兰溪市优质课一等奖,教学理念先进和教学方法新颖,多篇论文在省、地市级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