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超重、肥胖及区域性学生体质差异大等问题,这与少数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认识、部分学生家长传统观念、个别社会现象的影响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需要学校在发挥主导上下功夫、家庭要在更新观念上做表率、社会要在营造氛围上想办法、部门要在健全机制上花力气、政府要在督导检查上出实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9.05.020
文章編号:1009-6922(2019)05-107-06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人格健全期,培养塑造健康的体质和体魄显得尤为重要。
一、摸清底数,切实认清乐山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乐山市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逐年向好,但也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总体健康状况“两升一低”
1.学生的体质总体平均值逐年上升。通过我们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显示:2016年城市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平均值为73.56%,农村学校学生为74.1%;2017年城市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平均值为73.77%,农村学校学生为74.5%;2018年城市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平均值为74.73%,农村学校学生平均值为74.96%。
2.学生体质测试的达标率和优秀率逐年上升。通过1000米跑、800米跑、8×50米跑、50米跑、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立定跳远、肺活量等体质、体能和技能科目的检测,乐山市32万多名中小学生中2016年综合成绩优秀率达6.8%,良好率达48.88%,及格率达25.83%,不及格率为18.49%;2017年优秀率达7.93%,良好率达48.47%,及格率达25.42%,不及格率为18.18%;2018年优秀率达9.43%,良好率达53.48%,及格率达21.16%,不及格率为15.93%。
3.学生的近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底,乐山市教育局和乐山市卫健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乐山市艾尔眼科医院对市中区和犍为县的13所学校、5148名学生进行了近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为47.33%,其中6岁以下儿童近视率为15.54%,小学生近视率为30.93%,初中生近视率为63.38%,高中生近视率为76.54%。总体低于2018年度全国平均近视率。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两不降一大”
1.超重率不降反升。2016年乐山市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3.36%:从学校所在地域上来看,城市学校学生超重率为7.25%,农村学校学生超重率为6.11%;从性别上来看,男生超重率为13.22%,女生超重率为13.8%;从学龄阶段上来看,小学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3.33%,初中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4.43%,高中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2.36%。2017年度超重率为13.68%:其中城市学校学生超重率为7.39%,农村学校学生超重率为6.29%;男生超重率为13.26%,女生超重率为14.66%;小学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4.21%,初中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4.91%,高中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1.92 %。2018年乐山市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5.05%:其中城市学校学生超重率为7.87%,农村学校学生超重率为7.18%;男生超重率为14.51%,女生超重率为15.89%;小学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4.98%,初中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5.47%,高中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4.74%。
2.肥胖率不降反升。2016年中小学生的肥胖率为8.1%:其中城市学校的中小学生为4.24%,农村学校的学生超重率为3.86%;男生的肥胖率为8.26%,女生的肥胖率为7.82%;小学生为7.7%,初中生为8.44%,高中生为8.43%。2017年中小学生肥胖率为8.06%:其中城市学校的中小学生为4.63%,农村学校的学生为3.43%;男生的肥胖率为8.48%,女生为7.81%;小学生肥胖率为8.37%,初中生为8.68%,高中生为7.15%。2018年中小学生的肥胖率为9.23%:其中城市学校的中小学生为4.72%,农村学校的学生为4.51%;男生的肥胖率为9.35%,女生为8.64%;小学生为9.85%,初中生为8.96%,高中生为8.9%。
3.区域性学生体质差异大。我们将乐山市11个行政区县学生体质检测情况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区域性学生体质差异大。2016年度学生体质综合检测优秀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沙湾区15.11%、五通桥区6.35%、市中区5.95%,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犍为县1.97%、沐川县2.73%、井研县2.99%,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相差了13.14个百分点,不及格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犍为县10.02%、沐川县9.64%、马边彝族自治县7.74%。2017年度学生体质综合检测优秀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金口河区3.65%、沐川县3.63%、市中区3.15%,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井研县1.06%、马边彝族自治县1.21%、峨眉山市1.43%,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相差了2.59个百分点,不及格率排在前三位的是夹江县13.74%、井研县12.41%、马边彝族自治县11.21%。2018年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沙湾区12.83%、五通桥区7.35%、峨边彝族自治县5.31%,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犍为县1.65%、峨眉山市2.36%、井研县2.43%,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相差了11.18个百分点,不及格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犍为县13.58%、沐川县10.84%、井研县10.08%。 综上所述,乐山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状况大致相同,主要存在上肢力量不足,“小胖墩”“小眼镜”增多的问题。
二、中小学生体质不良现象的主要成因
(一)少数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蜻蜓点水”
坦率地讲,学校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工作普遍重视,但也有一些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经常被其他的课所挤占,“阳光体育”大课间、课外活动、眼保健操和每日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等日常制度落实质量不高。有的体育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创新不够,结合学生年龄段特点组织体育训练科目不紧密,常常跳跳绳、跑跑步、打打球就完事。有的老师担心学生体育锻炼出现安全事故,上课“放敞马”自由活动。有的学校体育专职教师师资缺乏,专业性不强。有的学校课后作业布置多,学生负担重,部分学生做作业时间长、睡眠不足,部分老师对学生的不良坐姿提醒纠治不及时不到位,导致近视和驼背现象发生。有的学校体育场地不足、设施陈旧、功能室被挤占,学生无法得到很好的体育锻炼。
(二)部分学生家长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父母之教不先,则子弟之率不谨”,在孩子健康问题上,家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丝毫马虎不得。但在生活中,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唯分是论”,只要文化科目考试成绩好就“OK”,不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劳逸结合,正常的上学期或寒暑假期,给孩子层层加码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提高班,一句话“我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使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无法得到身心放松。有的家长缺乏应有的饮食生活常识,不注重膳食结构,致使孩子过量摄入高糖份的食物或食品,营养失衡,为孩子近视埋下祸根。有的家长不爱好体育锻炼,长期如打麻将、玩游戏等娱乐活动的坐卧,不带领和陪同孩子从事跑步、球类等体能技能锻炼和运动,为肥胖率的增加打下了基础。一些忙于工作的父母或隔代抚养孩子的监护人没有耐心陪孩子,往往是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用“買”字替代了关爱,甚至是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让孩子长时间保持安静。相对孩子教育上“懒惰”的父母,还有一些是不明白正确的方式,对孩子适合什么食物茫然不知,对电子产品上瘾的危害一知半解,对如何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糊里糊涂。
(三)个别社会现象对学生体质影响“潜移默化”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和专家解释,青少年近视的主要有5种因素:一是父母遗传;二是环境影响,如光照亮度过高过低或过红过绿等;三是不良坐姿,如睡卧、依靠等;四是生活习惯不好,如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上阅读、看手机、看视频等;五是不良饮食,如经常摄入高糖粉的食物食品等。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趋势更为明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当下农村和乡镇的经济和信息随之发展,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家家有了小汽车,其体力劳动减少,坐卧依靠和乘坐交通工具的时间居多,身体得不到有效的活动和锻炼,青少年的上肢力量逐渐减弱,肥胖率逐年增加。户户有了液晶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对青少年的视力刺激较大,“小眼镜”逐渐增多。
三、切实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共同发力
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抓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工作,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庚即出台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了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31.8%以上。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各级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聚焦,全面用力。
(一)学校要在发挥主导上下功夫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理应承担培养学生健康体魄、提高健康体质的重任。
1.扎实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加强体育工作的要求,认真开足开齐体育健康教育课程,健全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将大课间、校内和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和课表,把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和锻炼1小时作为刚性要求,严禁削减和挤占,确保实效。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课堂教学,将体育教育活动纳入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推进,狠抓落实,确保成效。
2.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是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体育活动形式,制定将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统筹安排、集中组织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确保体育锻炼成效。大力开展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开展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传承和创新开展民族民间特色项目,最大限度地鼓励和吸引广大中小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多项体育项目活动,培养1至2项体育特长或爱好,掌握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3.加强学校体育社团建设。要切实加强体育项目、社团、兴趣小组等各种组织建设,有目的地组建相应的体育代表队,制定训练计划,聘请相对专业的教练员,提供训练场地和器材,保障训练时间。学生在500人以上的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要因地制宜组建田径队,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组建足球队、田径队以外,至少要有不少于两支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代表队,高中学校(含职中)除建有本校特色的体育团队外,要有田径队、足球队和篮球队。民族地区学校要根据民族特点和学校自身条件,自行确定至少一项民族体育特色项目,并组建相应的体育训练队。
4.创新举办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学校每年至少要组织开展1次综合性运动会和校级足球联赛、1至2次小型竞技比赛或趣味比赛,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班级、年级之间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要定期组织春秋季运动会,将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深度融合,创新举办体育竞赛活动形式,增强趣味性、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5.强化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切实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标准要求和学校规模、学生人数、任课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足额配齐配强专业专职体育师资队伍,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优秀教练员、退役优秀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和训练工作,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员担任学校体育代表队教练,建立体育学科名师工作室,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在体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切实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工作量计算、绩效工资等级、评先选优、外出学习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将体育教师组织开展体育课外活动、业余训练和组织各类赛事纳入个人教育教学工作量和绩效考核范畴。
6.加快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四川省大小凉山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等项目,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大力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为学生配齐配足体育活动器材,为教师配备教育教学装备。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户外营地、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活动。要积极争取财力支持,将固定式桌椅更换成升降型,随学生身高比例适时调整和安排座位,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调整教室和学生宿舍灯光,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认真落实学生眼保健操和每堂教学课使用电子白板、平板电脑不超过30分钟等制度规定,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减少校园环境对学生身体和视力的伤害。
7.严密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评。严格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每年组织学生实施体质健康水平测试,防止违规操作,确保标准公开、程序公正、结果公平。及时组织人员对测评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的科学分析和研判,以问题为导向,找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并制定改进措施,及时强化和干预,狠抓末端落实,确保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上升。
8.合理调剂学生膳食结构。按照《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针对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营养健康需求,因地制宜引导学生科学营养用餐,保证学生膳食和营养合理搭配,保證校园食品绝对安全。
(二)家庭要在更新观念上做表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任何言行都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家长一定要全力克服和纠正“唯分是论”的错误思想,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育人观念。帮助孩子制定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学习、生活和运动计划,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科学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全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舒适、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注重减少自己的各种应酬,积极陪伴和带领孩子参加晨练、走路、跑步、跳高(远、绳)、打球等各类体育锻炼和活动,利用寒暑假为孩子填报体育锻炼项目培训班,提高孩子参加体能和技能竞赛的能力。要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孩子肩扛和手提重物、进行单(双)杠、举重等器械训练,努力提高孩子上肢力量。要学会制作食物的基本常识,为孩子精心制作营养合理的膳食,从严控制孩子的油盐糖的摄入量,教育引导孩子少吃或不吃零食、夜宵、吸烟等,做到劳逸结合、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及时做好家庭卫生清洗消毒和各类重大传染疾病的预防工作,注意纠治孩子随意坐卧依靠等不良坐姿,在移动交通工具上或昏暗灯光下看书、长时间观看液晶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等不良行为,正确使用眼力,切实减少外界环境对青少年视力的伤害。
(三)社会要在营造氛围上想办法
要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氛围。让孩子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一生幸福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品德再好、学问再大,也难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要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子观、成长观、健康观,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浓厚氛围,并为之付诸实践。
(四)部门要在健全机制上花力气
教育部门要把体育课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必修课,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倒逼学校和家庭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想方设法帮助学校解决专业专职体育教师紧缺的问题,拓宽培训渠道,加大体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为学校体育提供服务,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对本校师生及社会公众有序开放。要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竞赛制度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市县级田径运动会、足球联赛、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项目比赛竞赛活动。严格按照《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完善协同机制,统筹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积极把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模式推广到校园篮球、排球、武术、田径、游泳、体操、冰雪等项目。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质量监测,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统筹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全覆盖,确保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真实可靠。细化测试抽查复核工作实施方案,每年随机抽取一定比例学校进行复核,准确把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
卫健部门要指导学校认真开展健康教育课和重大疾病预防、病媒生物防治等工作,扎实做好“健康学校”“无烟学校”创建工作。协助学校做好学生意外伤害的监测、健康体检、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和营养健康监测等工作,对学校提供膳食营养指导,倡导健康饮食理念,开展适应学校需求的营养健康专业人员培训。指导学校开展食源性疾病预防和营养健康的知识教育,依法开展相关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组织医疗机构救治因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全力保障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体育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积极推荐社会优秀教练员、退役优秀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参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加大社会公共体育和物业小区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努力打造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向学生开放。
住建部门要将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结合学校布局科学规划新建公共体育场地,促进学校与社会共建共享公共体育场地与设施。
(五)政府要在督导检查上出实招
加大学校体育设施的财政投入,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加强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校园足球等专项督导检查。注重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教育规划,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对学校体育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扬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
责任编辑:秦利民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9.05.020
文章編号:1009-6922(2019)05-107-06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人格健全期,培养塑造健康的体质和体魄显得尤为重要。
一、摸清底数,切实认清乐山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乐山市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逐年向好,但也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总体健康状况“两升一低”
1.学生的体质总体平均值逐年上升。通过我们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显示:2016年城市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平均值为73.56%,农村学校学生为74.1%;2017年城市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平均值为73.77%,农村学校学生为74.5%;2018年城市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平均值为74.73%,农村学校学生平均值为74.96%。
2.学生体质测试的达标率和优秀率逐年上升。通过1000米跑、800米跑、8×50米跑、50米跑、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立定跳远、肺活量等体质、体能和技能科目的检测,乐山市32万多名中小学生中2016年综合成绩优秀率达6.8%,良好率达48.88%,及格率达25.83%,不及格率为18.49%;2017年优秀率达7.93%,良好率达48.47%,及格率达25.42%,不及格率为18.18%;2018年优秀率达9.43%,良好率达53.48%,及格率达21.16%,不及格率为15.93%。
3.学生的近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底,乐山市教育局和乐山市卫健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乐山市艾尔眼科医院对市中区和犍为县的13所学校、5148名学生进行了近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为47.33%,其中6岁以下儿童近视率为15.54%,小学生近视率为30.93%,初中生近视率为63.38%,高中生近视率为76.54%。总体低于2018年度全国平均近视率。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两不降一大”
1.超重率不降反升。2016年乐山市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3.36%:从学校所在地域上来看,城市学校学生超重率为7.25%,农村学校学生超重率为6.11%;从性别上来看,男生超重率为13.22%,女生超重率为13.8%;从学龄阶段上来看,小学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3.33%,初中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4.43%,高中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2.36%。2017年度超重率为13.68%:其中城市学校学生超重率为7.39%,农村学校学生超重率为6.29%;男生超重率为13.26%,女生超重率为14.66%;小学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4.21%,初中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4.91%,高中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1.92 %。2018年乐山市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5.05%:其中城市学校学生超重率为7.87%,农村学校学生超重率为7.18%;男生超重率为14.51%,女生超重率为15.89%;小学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4.98%,初中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5.47%,高中阶段学生超重率为14.74%。
2.肥胖率不降反升。2016年中小学生的肥胖率为8.1%:其中城市学校的中小学生为4.24%,农村学校的学生超重率为3.86%;男生的肥胖率为8.26%,女生的肥胖率为7.82%;小学生为7.7%,初中生为8.44%,高中生为8.43%。2017年中小学生肥胖率为8.06%:其中城市学校的中小学生为4.63%,农村学校的学生为3.43%;男生的肥胖率为8.48%,女生为7.81%;小学生肥胖率为8.37%,初中生为8.68%,高中生为7.15%。2018年中小学生的肥胖率为9.23%:其中城市学校的中小学生为4.72%,农村学校的学生为4.51%;男生的肥胖率为9.35%,女生为8.64%;小学生为9.85%,初中生为8.96%,高中生为8.9%。
3.区域性学生体质差异大。我们将乐山市11个行政区县学生体质检测情况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区域性学生体质差异大。2016年度学生体质综合检测优秀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沙湾区15.11%、五通桥区6.35%、市中区5.95%,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犍为县1.97%、沐川县2.73%、井研县2.99%,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相差了13.14个百分点,不及格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犍为县10.02%、沐川县9.64%、马边彝族自治县7.74%。2017年度学生体质综合检测优秀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金口河区3.65%、沐川县3.63%、市中区3.15%,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井研县1.06%、马边彝族自治县1.21%、峨眉山市1.43%,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相差了2.59个百分点,不及格率排在前三位的是夹江县13.74%、井研县12.41%、马边彝族自治县11.21%。2018年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沙湾区12.83%、五通桥区7.35%、峨边彝族自治县5.31%,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犍为县1.65%、峨眉山市2.36%、井研县2.43%,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相差了11.18个百分点,不及格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犍为县13.58%、沐川县10.84%、井研县10.08%。 综上所述,乐山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状况大致相同,主要存在上肢力量不足,“小胖墩”“小眼镜”增多的问题。
二、中小学生体质不良现象的主要成因
(一)少数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蜻蜓点水”
坦率地讲,学校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工作普遍重视,但也有一些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经常被其他的课所挤占,“阳光体育”大课间、课外活动、眼保健操和每日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等日常制度落实质量不高。有的体育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创新不够,结合学生年龄段特点组织体育训练科目不紧密,常常跳跳绳、跑跑步、打打球就完事。有的老师担心学生体育锻炼出现安全事故,上课“放敞马”自由活动。有的学校体育专职教师师资缺乏,专业性不强。有的学校课后作业布置多,学生负担重,部分学生做作业时间长、睡眠不足,部分老师对学生的不良坐姿提醒纠治不及时不到位,导致近视和驼背现象发生。有的学校体育场地不足、设施陈旧、功能室被挤占,学生无法得到很好的体育锻炼。
(二)部分学生家长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父母之教不先,则子弟之率不谨”,在孩子健康问题上,家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丝毫马虎不得。但在生活中,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唯分是论”,只要文化科目考试成绩好就“OK”,不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劳逸结合,正常的上学期或寒暑假期,给孩子层层加码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提高班,一句话“我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使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无法得到身心放松。有的家长缺乏应有的饮食生活常识,不注重膳食结构,致使孩子过量摄入高糖份的食物或食品,营养失衡,为孩子近视埋下祸根。有的家长不爱好体育锻炼,长期如打麻将、玩游戏等娱乐活动的坐卧,不带领和陪同孩子从事跑步、球类等体能技能锻炼和运动,为肥胖率的增加打下了基础。一些忙于工作的父母或隔代抚养孩子的监护人没有耐心陪孩子,往往是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用“買”字替代了关爱,甚至是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让孩子长时间保持安静。相对孩子教育上“懒惰”的父母,还有一些是不明白正确的方式,对孩子适合什么食物茫然不知,对电子产品上瘾的危害一知半解,对如何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糊里糊涂。
(三)个别社会现象对学生体质影响“潜移默化”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和专家解释,青少年近视的主要有5种因素:一是父母遗传;二是环境影响,如光照亮度过高过低或过红过绿等;三是不良坐姿,如睡卧、依靠等;四是生活习惯不好,如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上阅读、看手机、看视频等;五是不良饮食,如经常摄入高糖粉的食物食品等。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趋势更为明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当下农村和乡镇的经济和信息随之发展,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家家有了小汽车,其体力劳动减少,坐卧依靠和乘坐交通工具的时间居多,身体得不到有效的活动和锻炼,青少年的上肢力量逐渐减弱,肥胖率逐年增加。户户有了液晶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对青少年的视力刺激较大,“小眼镜”逐渐增多。
三、切实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共同发力
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抓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工作,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庚即出台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了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31.8%以上。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各级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聚焦,全面用力。
(一)学校要在发挥主导上下功夫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理应承担培养学生健康体魄、提高健康体质的重任。
1.扎实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加强体育工作的要求,认真开足开齐体育健康教育课程,健全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将大课间、校内和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和课表,把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和锻炼1小时作为刚性要求,严禁削减和挤占,确保实效。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课堂教学,将体育教育活动纳入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推进,狠抓落实,确保成效。
2.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是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体育活动形式,制定将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统筹安排、集中组织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确保体育锻炼成效。大力开展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开展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传承和创新开展民族民间特色项目,最大限度地鼓励和吸引广大中小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多项体育项目活动,培养1至2项体育特长或爱好,掌握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3.加强学校体育社团建设。要切实加强体育项目、社团、兴趣小组等各种组织建设,有目的地组建相应的体育代表队,制定训练计划,聘请相对专业的教练员,提供训练场地和器材,保障训练时间。学生在500人以上的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要因地制宜组建田径队,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组建足球队、田径队以外,至少要有不少于两支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代表队,高中学校(含职中)除建有本校特色的体育团队外,要有田径队、足球队和篮球队。民族地区学校要根据民族特点和学校自身条件,自行确定至少一项民族体育特色项目,并组建相应的体育训练队。
4.创新举办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学校每年至少要组织开展1次综合性运动会和校级足球联赛、1至2次小型竞技比赛或趣味比赛,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班级、年级之间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要定期组织春秋季运动会,将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深度融合,创新举办体育竞赛活动形式,增强趣味性、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5.强化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切实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标准要求和学校规模、学生人数、任课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足额配齐配强专业专职体育师资队伍,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优秀教练员、退役优秀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和训练工作,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员担任学校体育代表队教练,建立体育学科名师工作室,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在体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切实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工作量计算、绩效工资等级、评先选优、外出学习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将体育教师组织开展体育课外活动、业余训练和组织各类赛事纳入个人教育教学工作量和绩效考核范畴。
6.加快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四川省大小凉山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等项目,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大力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为学生配齐配足体育活动器材,为教师配备教育教学装备。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户外营地、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活动。要积极争取财力支持,将固定式桌椅更换成升降型,随学生身高比例适时调整和安排座位,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调整教室和学生宿舍灯光,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认真落实学生眼保健操和每堂教学课使用电子白板、平板电脑不超过30分钟等制度规定,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减少校园环境对学生身体和视力的伤害。
7.严密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评。严格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每年组织学生实施体质健康水平测试,防止违规操作,确保标准公开、程序公正、结果公平。及时组织人员对测评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的科学分析和研判,以问题为导向,找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并制定改进措施,及时强化和干预,狠抓末端落实,确保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上升。
8.合理调剂学生膳食结构。按照《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针对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营养健康需求,因地制宜引导学生科学营养用餐,保证学生膳食和营养合理搭配,保證校园食品绝对安全。
(二)家庭要在更新观念上做表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任何言行都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家长一定要全力克服和纠正“唯分是论”的错误思想,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育人观念。帮助孩子制定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学习、生活和运动计划,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科学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全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舒适、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注重减少自己的各种应酬,积极陪伴和带领孩子参加晨练、走路、跑步、跳高(远、绳)、打球等各类体育锻炼和活动,利用寒暑假为孩子填报体育锻炼项目培训班,提高孩子参加体能和技能竞赛的能力。要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孩子肩扛和手提重物、进行单(双)杠、举重等器械训练,努力提高孩子上肢力量。要学会制作食物的基本常识,为孩子精心制作营养合理的膳食,从严控制孩子的油盐糖的摄入量,教育引导孩子少吃或不吃零食、夜宵、吸烟等,做到劳逸结合、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及时做好家庭卫生清洗消毒和各类重大传染疾病的预防工作,注意纠治孩子随意坐卧依靠等不良坐姿,在移动交通工具上或昏暗灯光下看书、长时间观看液晶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等不良行为,正确使用眼力,切实减少外界环境对青少年视力的伤害。
(三)社会要在营造氛围上想办法
要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氛围。让孩子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一生幸福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品德再好、学问再大,也难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要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子观、成长观、健康观,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浓厚氛围,并为之付诸实践。
(四)部门要在健全机制上花力气
教育部门要把体育课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必修课,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倒逼学校和家庭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想方设法帮助学校解决专业专职体育教师紧缺的问题,拓宽培训渠道,加大体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为学校体育提供服务,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对本校师生及社会公众有序开放。要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竞赛制度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市县级田径运动会、足球联赛、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项目比赛竞赛活动。严格按照《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完善协同机制,统筹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积极把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模式推广到校园篮球、排球、武术、田径、游泳、体操、冰雪等项目。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质量监测,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统筹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全覆盖,确保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真实可靠。细化测试抽查复核工作实施方案,每年随机抽取一定比例学校进行复核,准确把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
卫健部门要指导学校认真开展健康教育课和重大疾病预防、病媒生物防治等工作,扎实做好“健康学校”“无烟学校”创建工作。协助学校做好学生意外伤害的监测、健康体检、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和营养健康监测等工作,对学校提供膳食营养指导,倡导健康饮食理念,开展适应学校需求的营养健康专业人员培训。指导学校开展食源性疾病预防和营养健康的知识教育,依法开展相关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组织医疗机构救治因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全力保障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体育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积极推荐社会优秀教练员、退役优秀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参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加大社会公共体育和物业小区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努力打造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向学生开放。
住建部门要将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结合学校布局科学规划新建公共体育场地,促进学校与社会共建共享公共体育场地与设施。
(五)政府要在督导检查上出实招
加大学校体育设施的财政投入,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加强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校园足球等专项督导检查。注重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教育规划,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对学校体育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扬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
责任编辑:秦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