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机械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高职院校在机械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包括学生基础知识水平越来越低,由于机械制图课程的枯燥性,教师教学时感到比较困难,学生学习时倍感吃力。有必要对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本文阐述了若干关于改革机械制图课程的措施,希望改变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困境。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
机械制图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要培养学生看图和画图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机械制图课对学生来说,学起来并不轻松,每学期的考试成绩往往比其他课程低得多,是什么原因导致制图课难学?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第一,职校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较弱。第二,普遍应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考核方法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针对上面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优化教学内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制图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知识、投影作图、机械图样的表达和机械图样的识读,在教学中,不是泛泛地把书本知识从头到尾讲一遍。因此,制图课的教学侧重点应在“技”而不在“理”,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装配图是制图教学的目的,教师要紧紧抓住机械制图课的主线——读图,使所有教学活动都为读图(读懂零件图、装配图)服务。
为达到教学目标,需合理优化教学内容,以“够用”和“必需”为原则,以投影理论为线索,国家标准规定贯穿始终,再附以各种绘图、看图所规定的表达、标注方法加以强化说明。避开一些难度大、学习困难的部分,尽量使所学知识简单化,强化教学效果。如:相贯线的画法,要讲得简单些,降低难度。相贯线是在加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没有必要准确画出,可用简化画法代替。尺寸标注是制图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没有加工实践,对标注认识不足,就应该将尺寸标注的教学从“标注”转移到“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要相互配合讲解,从装配图引出零件图,零件图和装配图采用同一部件,使零件图和装配图有机结合,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零件与相邻零件之间有尺寸、结构和工艺方面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读图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法,教师运用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教学方法不只有“教师讲”、“学生学”这一种,而是由许多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成的,是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对象选择的。
在制图课的初期,学生需要了解机械制图课的性质及重要性,可以带学生到工厂或实习车间观摩工件制作过程,带学生到作品展厅进行参观,或拿一些工厂中使用的图纸,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际生产知识。
在投投影作图阶段,我们以讲练结合为主。由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也可由教师边讲边画做示范,然后布置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在画图训练时,教师在旁边做指导,对没有掌握画图方法的学生随时集中辅导,这样课堂气氛活跃,目的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这个阶段授课可用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等辅助教学。把传统的教学与动态的课件教学结合起来,用丰富多彩的三维动态模型演示枯燥、难懂的投影作图,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使教学过程生动直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机械机件图样表达阶段,可采用讨论式教学,首先将班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一个模型,经讨论每个小组提出表达方法,讲出理由,最后教师进行评议,选出最合适的表达方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在读零件图和装配图阶段,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课前教师搜集一些生产上用过的典型零、部件或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让学生分组研究其工作原理、拆装过程、装配关系、加工工艺、尺寸标注和表达方法,然后将这些原理应用到识讀零件图和装配图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改进考试方式,突出能力的培养
衡量学生的成绩,不能只凭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定依据,要建立合理的学生成绩评定制度,注重过程评价。长期以来,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且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采用这种考试方式,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弊端。有些教师为了达到高合格率,导致学生出复习题、出复习题答案等,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学目标,机械制图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分阶段进行测试。以章节为单元,每一章节学完后进行测试,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每一章节的测试形式可以不同,有些章节可以用笔试完成,有的章节可以画张大作业完成,有的章节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完成。如:投影作图章节采用笔试形式,机件表达章节采用大作业形式,零件图、装配图章节采用师生一对一问答形式。注重学习过程评价,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订适合学生特点同时又能达到本学科教学目的、要求的课程改革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制图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水平,提高人才素质。
参考文献:
[1]孙保福,唐爱华.基于现代制造技术的工程图学课程改革之初探[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9):35-39.
[2]王台惠,邓春芳.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3(04):45-49.
[3]石雪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09):34-38.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
机械制图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要培养学生看图和画图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机械制图课对学生来说,学起来并不轻松,每学期的考试成绩往往比其他课程低得多,是什么原因导致制图课难学?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第一,职校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较弱。第二,普遍应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考核方法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针对上面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优化教学内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制图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知识、投影作图、机械图样的表达和机械图样的识读,在教学中,不是泛泛地把书本知识从头到尾讲一遍。因此,制图课的教学侧重点应在“技”而不在“理”,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装配图是制图教学的目的,教师要紧紧抓住机械制图课的主线——读图,使所有教学活动都为读图(读懂零件图、装配图)服务。
为达到教学目标,需合理优化教学内容,以“够用”和“必需”为原则,以投影理论为线索,国家标准规定贯穿始终,再附以各种绘图、看图所规定的表达、标注方法加以强化说明。避开一些难度大、学习困难的部分,尽量使所学知识简单化,强化教学效果。如:相贯线的画法,要讲得简单些,降低难度。相贯线是在加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没有必要准确画出,可用简化画法代替。尺寸标注是制图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没有加工实践,对标注认识不足,就应该将尺寸标注的教学从“标注”转移到“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要相互配合讲解,从装配图引出零件图,零件图和装配图采用同一部件,使零件图和装配图有机结合,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零件与相邻零件之间有尺寸、结构和工艺方面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读图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法,教师运用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教学方法不只有“教师讲”、“学生学”这一种,而是由许多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成的,是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对象选择的。
在制图课的初期,学生需要了解机械制图课的性质及重要性,可以带学生到工厂或实习车间观摩工件制作过程,带学生到作品展厅进行参观,或拿一些工厂中使用的图纸,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际生产知识。
在投投影作图阶段,我们以讲练结合为主。由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也可由教师边讲边画做示范,然后布置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在画图训练时,教师在旁边做指导,对没有掌握画图方法的学生随时集中辅导,这样课堂气氛活跃,目的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这个阶段授课可用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等辅助教学。把传统的教学与动态的课件教学结合起来,用丰富多彩的三维动态模型演示枯燥、难懂的投影作图,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使教学过程生动直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机械机件图样表达阶段,可采用讨论式教学,首先将班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一个模型,经讨论每个小组提出表达方法,讲出理由,最后教师进行评议,选出最合适的表达方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在读零件图和装配图阶段,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课前教师搜集一些生产上用过的典型零、部件或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让学生分组研究其工作原理、拆装过程、装配关系、加工工艺、尺寸标注和表达方法,然后将这些原理应用到识讀零件图和装配图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改进考试方式,突出能力的培养
衡量学生的成绩,不能只凭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定依据,要建立合理的学生成绩评定制度,注重过程评价。长期以来,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且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采用这种考试方式,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弊端。有些教师为了达到高合格率,导致学生出复习题、出复习题答案等,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学目标,机械制图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分阶段进行测试。以章节为单元,每一章节学完后进行测试,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每一章节的测试形式可以不同,有些章节可以用笔试完成,有的章节可以画张大作业完成,有的章节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完成。如:投影作图章节采用笔试形式,机件表达章节采用大作业形式,零件图、装配图章节采用师生一对一问答形式。注重学习过程评价,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订适合学生特点同时又能达到本学科教学目的、要求的课程改革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制图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水平,提高人才素质。
参考文献:
[1]孙保福,唐爱华.基于现代制造技术的工程图学课程改革之初探[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9):35-39.
[2]王台惠,邓春芳.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3(04):45-49.
[3]石雪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09):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