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堂课运用一两首小诗即可,且不可喧宾夺主,以免引起消极情绪。注意通俗性、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如果诗歌能与挂图、模型、插图等直观教具配合起来使用,则教学效果更佳。对诗歌要运用适当,既要能够概括性的说明,又要通俗有趣,不要在运用上乱套诗句,牵强附会。
关键词:诗歌地理教学
地理是门边缘学科,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诗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诗词来说明某些地理问题,不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就会使学生亲切的感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就蕴藏在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科学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学习地理的能力。同时,欣赏诗歌教学,也有益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诗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归根结蒂是一样,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用诗词导入新课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 如在学习天气系统中“降水”的环节时,导入新课时先引用杜甫和杜牧的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然后再根据诗词提问:作者在诗词中各自抒发怎样的情感?降水是如何形成?影响的因素又有哪些?这样引入新课,效果较好。 2.调节气氛 学好一堂课,离不开生动精炼的语言,为了改变地理课堂教学平淡沉闷的状况,可以结合课文穿插诗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既可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又可体验畅旷景观与思接千载的情感相融而产生的审美境界。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诗词,既渲染了气氛,又突出了地理事物的特点,一举两得。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方便读图 在学习区域地理时,读懂地图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让一部分学生受益。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运用语言、空间智能(如读书、读图、分析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常常运用语言、空间智能(如读图、回答问题等方式)学地理,诗歌在这里就是一种语言的形式。 4.加深对某些自然景观的印象 绝大多数自然景观学生都是没有见过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加深对自然景观的印象?应用诗歌能使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奇妙莫测。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强烈渴望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思维更加的活跃。例如,在讲述黄河时,首先用上“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可以使学生了解到黄河的流向、还可以使学生知道黄河是条外流河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加强对中国地势的记忆。在讲述长江三峡水流湍急、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时,“朝辞白帝彩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的应用,使学生对三峡地区的地形特征有所了解,对三峡地区的丰富的水力资源和两岸的生物资源发生由衷的感慨! 5.诗意结尾,画龙点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用诗词作为课堂教学的结尾,既可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又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时,我们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可用“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分别说明了地域分异中存在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和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使学生能更深刻记忆和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情况。 二、诗词与地理知识相辉映 诗词中和地理知识紧密相关的内容俯拾皆是,在地理教学中借助诗歌可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 如描写梅雨天气,有诗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赵师秀《约客》)古诗中写到黄梅雨的天气状况,它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引起的连续性降水,同时也写到此时的景观特征。而诗词中提到“黄梅时节家家雨”,下棋的客人“有约不来”;因为“青草池塘处处蛙”,格外增加了主人的焦躁不安,等到“过夜半”,“落灯花”,便只好以“闲敲棋子”来排遣自己的孤寂感了。诗写得清新自然,而又富有生活情趣。 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找出关于河西走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通过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该区域的了解。 三、巧用诗歌检测地理知识 学生经常在做题或考试过程中会碰到有关诗歌的一些问题,据统计这类题的得分率是比较低的,因此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下面是摘录了平时所做的有关诗歌的一些题目。 如:“会当岭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A泰山 B 黄山 C 庐山 D 峨眉山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A泰山 B黄山 C 庐山 D 峨眉山 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容的是:A恒山 B泰山 C 黄山 D 庐山 通过练习,学生渐渐掌握了这类题目的做题方法。当然,一堂课运用一两首小诗即可,且不可喧宾夺主,以免引起消极情绪。注意通俗性、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如果诗歌能与挂图、模型、插图等直观教具配合起来使用,则教学效果更佳。对诗歌要运用适当,既要能够概括性的说明,又要通俗有趣,不要在运用上乱套诗句,牵强附会。 底蕴深厚的中国诗词,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辅助教材,使地理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活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赏析诗文,轻松愉快的学会了理论知识,只要合理的摘选素材,精心设计,恰当安排,这种辅助手段一定会对地理教学增色添彩。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中学)
关键词:诗歌地理教学
地理是门边缘学科,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诗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诗词来说明某些地理问题,不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就会使学生亲切的感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就蕴藏在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科学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学习地理的能力。同时,欣赏诗歌教学,也有益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诗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归根结蒂是一样,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用诗词导入新课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 如在学习天气系统中“降水”的环节时,导入新课时先引用杜甫和杜牧的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然后再根据诗词提问:作者在诗词中各自抒发怎样的情感?降水是如何形成?影响的因素又有哪些?这样引入新课,效果较好。 2.调节气氛 学好一堂课,离不开生动精炼的语言,为了改变地理课堂教学平淡沉闷的状况,可以结合课文穿插诗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既可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又可体验畅旷景观与思接千载的情感相融而产生的审美境界。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诗词,既渲染了气氛,又突出了地理事物的特点,一举两得。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方便读图 在学习区域地理时,读懂地图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让一部分学生受益。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运用语言、空间智能(如读书、读图、分析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常常运用语言、空间智能(如读图、回答问题等方式)学地理,诗歌在这里就是一种语言的形式。 4.加深对某些自然景观的印象 绝大多数自然景观学生都是没有见过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加深对自然景观的印象?应用诗歌能使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奇妙莫测。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强烈渴望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思维更加的活跃。例如,在讲述黄河时,首先用上“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可以使学生了解到黄河的流向、还可以使学生知道黄河是条外流河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加强对中国地势的记忆。在讲述长江三峡水流湍急、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时,“朝辞白帝彩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的应用,使学生对三峡地区的地形特征有所了解,对三峡地区的丰富的水力资源和两岸的生物资源发生由衷的感慨! 5.诗意结尾,画龙点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用诗词作为课堂教学的结尾,既可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又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时,我们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可用“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分别说明了地域分异中存在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和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使学生能更深刻记忆和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情况。 二、诗词与地理知识相辉映 诗词中和地理知识紧密相关的内容俯拾皆是,在地理教学中借助诗歌可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 如描写梅雨天气,有诗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赵师秀《约客》)古诗中写到黄梅雨的天气状况,它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引起的连续性降水,同时也写到此时的景观特征。而诗词中提到“黄梅时节家家雨”,下棋的客人“有约不来”;因为“青草池塘处处蛙”,格外增加了主人的焦躁不安,等到“过夜半”,“落灯花”,便只好以“闲敲棋子”来排遣自己的孤寂感了。诗写得清新自然,而又富有生活情趣。 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找出关于河西走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通过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该区域的了解。 三、巧用诗歌检测地理知识 学生经常在做题或考试过程中会碰到有关诗歌的一些问题,据统计这类题的得分率是比较低的,因此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下面是摘录了平时所做的有关诗歌的一些题目。 如:“会当岭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A泰山 B 黄山 C 庐山 D 峨眉山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A泰山 B黄山 C 庐山 D 峨眉山 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容的是:A恒山 B泰山 C 黄山 D 庐山 通过练习,学生渐渐掌握了这类题目的做题方法。当然,一堂课运用一两首小诗即可,且不可喧宾夺主,以免引起消极情绪。注意通俗性、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如果诗歌能与挂图、模型、插图等直观教具配合起来使用,则教学效果更佳。对诗歌要运用适当,既要能够概括性的说明,又要通俗有趣,不要在运用上乱套诗句,牵强附会。 底蕴深厚的中国诗词,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辅助教材,使地理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活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赏析诗文,轻松愉快的学会了理论知识,只要合理的摘选素材,精心设计,恰当安排,这种辅助手段一定会对地理教学增色添彩。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