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具是主要由学生操作使用的教学辅助用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有小棒、数字卡片、七巧板、算盘、钉子板等。学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体的本质特征,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法则。学具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直观手段,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对几何形体的认识
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时期,抽象的几何概念不易理解和掌握。因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在传授几何概念知识时,要善于让学生多操作学具,从直观感知中,认识事物的特征,从而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每一个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先让各小组学生自由玩一玩桌上的各种物体,“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在长方体上发现了长方形的面,在正方体上发现了正方形的面,在三棱柱上发现了三角形的面、长方形的面,在圆柱体上发现了圆……,这时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你能想个办法,把这些不同的面画在纸上,并且剪下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各小组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一边思考,一边讨论,一边动手,在轻松愉快的操作过程中剪出了相应的图形.这样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但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而且不知不觉地体会了“面在体上”这一抽象的几何概念。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自己发现总结出几何形体的特征,记忆忧新,知识掌握得更深刻。
二、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要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关键让学生理解计算公式的来源。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先引导学生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通过割补实验,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想一想能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拼图,很快就能发现可以拼成长方形。这样就形象、自然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教师在每个学生拼成的长方形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高与平行四边形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2)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在这个操作、观察、思考中,学生通过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发现还是两者的形态虽然发生生了变化,但是其面积是相等的。由此再次推出并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原来推导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得到证实。
三、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数学教学不应只关心学生学会数学,而更应关注学生会学数学。动手操作只是一种手段,最终要达到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和发展思维的目的。。例如,鼓励学生学会家庭理财,协助父母计算日常生活开资;小区服务,帮助楼内住户每月计算水电费;为室内装修户测量并计算需要购买多少材料最为节省;植树节时根据种植面积和树苗棵数,计算行距、株距等。总之,利用多种形式和时机让学生身体力行,把课堂学的知识拿到实际中去检验,使二者有机的结合,从而掌握得更牢固,这样,个人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肯定,综合能力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和发展。
四、操作学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念及术语繁多,学生容易混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时理解不深刻,也不会完全灵活运用。如何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出感觉、空间观念和思维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使感性的知识清晰、明了,无疑,借助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就可达到这个效果,所以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探求新知时常常被采用。如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课堂上让学生把其中一张沿着任意一条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测量、比较,并讨论:1、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3、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亲身实践中探索得出:S平行四边形=底×高。可见学生的操作过程,也是发展思维的过程。它既加深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又使一些难懂的概念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由此引发同学们对几何图形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学习积极性大增,从实物直观出发,通过实物直观去感知事物,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想一想、讲一讲等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使学生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这样,学生获取的知识、概念会更清晰,记忆会更牢固。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正确适当的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对几何形体的认识
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时期,抽象的几何概念不易理解和掌握。因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在传授几何概念知识时,要善于让学生多操作学具,从直观感知中,认识事物的特征,从而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每一个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先让各小组学生自由玩一玩桌上的各种物体,“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在长方体上发现了长方形的面,在正方体上发现了正方形的面,在三棱柱上发现了三角形的面、长方形的面,在圆柱体上发现了圆……,这时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你能想个办法,把这些不同的面画在纸上,并且剪下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各小组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一边思考,一边讨论,一边动手,在轻松愉快的操作过程中剪出了相应的图形.这样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但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而且不知不觉地体会了“面在体上”这一抽象的几何概念。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自己发现总结出几何形体的特征,记忆忧新,知识掌握得更深刻。
二、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要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关键让学生理解计算公式的来源。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先引导学生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通过割补实验,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想一想能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拼图,很快就能发现可以拼成长方形。这样就形象、自然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教师在每个学生拼成的长方形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高与平行四边形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2)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在这个操作、观察、思考中,学生通过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发现还是两者的形态虽然发生生了变化,但是其面积是相等的。由此再次推出并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原来推导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得到证实。
三、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数学教学不应只关心学生学会数学,而更应关注学生会学数学。动手操作只是一种手段,最终要达到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和发展思维的目的。。例如,鼓励学生学会家庭理财,协助父母计算日常生活开资;小区服务,帮助楼内住户每月计算水电费;为室内装修户测量并计算需要购买多少材料最为节省;植树节时根据种植面积和树苗棵数,计算行距、株距等。总之,利用多种形式和时机让学生身体力行,把课堂学的知识拿到实际中去检验,使二者有机的结合,从而掌握得更牢固,这样,个人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肯定,综合能力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和发展。
四、操作学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念及术语繁多,学生容易混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时理解不深刻,也不会完全灵活运用。如何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出感觉、空间观念和思维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使感性的知识清晰、明了,无疑,借助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就可达到这个效果,所以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探求新知时常常被采用。如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课堂上让学生把其中一张沿着任意一条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测量、比较,并讨论:1、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3、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亲身实践中探索得出:S平行四边形=底×高。可见学生的操作过程,也是发展思维的过程。它既加深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又使一些难懂的概念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由此引发同学们对几何图形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学习积极性大增,从实物直观出发,通过实物直观去感知事物,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想一想、讲一讲等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使学生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这样,学生获取的知识、概念会更清晰,记忆会更牢固。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正确适当的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