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课教学要加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无论哪种能力,其核心都是思维,而是否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直接影响品德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持久效能。所以,培养大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及现代化头脑的创造性人才,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任务。
第一,在培养青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精神品质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精神品质是对品德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信念
理想是创造的动力,信念是创造的精神支柱。在品德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道德观。
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
在品德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要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创造性,没有积极的努力,不付出艰巨的劳动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对学生还要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而是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意识品质,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广泛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强化兴趣刺激,如:辩论激趣、情趣激趣、悬念激趣、形象激趣等,增强教育活动本身的吸引力,由此引发扩大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观看影视录像、参加知识竞赛、咨询解疑等课外学习形式,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有所用,用有所获,不断增加学生的获取知识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是创造开拓的“金钥匙”。
第二,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精神的品质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三松一紧”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索取知识,逐步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松,即“宽松”。在创造性思维的准备阶段即在搜集有关信息、形成概念、储备经验的过程中要给以“宽松”。课堂教学和预习过程,不只是公式化机械地让学生看教材,教师讲教材,而是让学生“宽松”几分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讲一个小故事、小幽默,或表演一个小品,或在知识讲授中,根据教材内容适时让学生穿插训练内容。当然形式要恰当,内容要贴题,宽松要适度。通过这种方式使搜集的信息、储备的经验得以完整地“表演”出来。
二松,即:“松绑”。在创造性思维的酝酿阶段,即在消化、转换信息,在头脑中反复进行象征性的尝试错误或重新组合概念的过程中予以“松绑”。改变授课中的“注入式”教学,把学生从教师的“满堂灌”是解脱出来。应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一种教学是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冲突”,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酝酿、比较、消化。再者,让学生之间自由讨论、辩论,或利用教师与个别学生交谈,或师生共同对话等方式活跃学生思维。
三松,即“松动”。在思维的阐明阶段,即悟出道理,得出结论的过程中给以“松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小结。另一方面,对学生自己归纳的知识结论要“松动”,不要僵化于本本,更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不再囿于条条框框的东西,激发了思维灵感,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多起来。
一紧,即:“紧缩”或“集中”。这是思维的证实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自己总结的概念、归纳的问题、提出的新观点及分析问题的不同思路,教师要加以“集中”证实与评价。因为,扩散性思维只有与集中思维相统一,才是高效的创造性思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必须贯穿始终,只有具备了科学思维方法,才能指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因此,科学的思维方法,既是能力的主导和灵魂,也是思想品德课能力培养的核心。
(作者单位:810600青海省平安县石灰窑学区)
第一,在培养青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精神品质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精神品质是对品德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信念
理想是创造的动力,信念是创造的精神支柱。在品德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道德观。
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
在品德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要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创造性,没有积极的努力,不付出艰巨的劳动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对学生还要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而是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意识品质,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广泛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强化兴趣刺激,如:辩论激趣、情趣激趣、悬念激趣、形象激趣等,增强教育活动本身的吸引力,由此引发扩大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观看影视录像、参加知识竞赛、咨询解疑等课外学习形式,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有所用,用有所获,不断增加学生的获取知识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是创造开拓的“金钥匙”。
第二,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精神的品质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三松一紧”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索取知识,逐步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松,即“宽松”。在创造性思维的准备阶段即在搜集有关信息、形成概念、储备经验的过程中要给以“宽松”。课堂教学和预习过程,不只是公式化机械地让学生看教材,教师讲教材,而是让学生“宽松”几分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讲一个小故事、小幽默,或表演一个小品,或在知识讲授中,根据教材内容适时让学生穿插训练内容。当然形式要恰当,内容要贴题,宽松要适度。通过这种方式使搜集的信息、储备的经验得以完整地“表演”出来。
二松,即:“松绑”。在创造性思维的酝酿阶段,即在消化、转换信息,在头脑中反复进行象征性的尝试错误或重新组合概念的过程中予以“松绑”。改变授课中的“注入式”教学,把学生从教师的“满堂灌”是解脱出来。应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一种教学是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冲突”,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酝酿、比较、消化。再者,让学生之间自由讨论、辩论,或利用教师与个别学生交谈,或师生共同对话等方式活跃学生思维。
三松,即“松动”。在思维的阐明阶段,即悟出道理,得出结论的过程中给以“松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小结。另一方面,对学生自己归纳的知识结论要“松动”,不要僵化于本本,更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不再囿于条条框框的东西,激发了思维灵感,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多起来。
一紧,即:“紧缩”或“集中”。这是思维的证实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自己总结的概念、归纳的问题、提出的新观点及分析问题的不同思路,教师要加以“集中”证实与评价。因为,扩散性思维只有与集中思维相统一,才是高效的创造性思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必须贯穿始终,只有具备了科学思维方法,才能指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因此,科学的思维方法,既是能力的主导和灵魂,也是思想品德课能力培养的核心。
(作者单位:810600青海省平安县石灰窑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