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错题当课题进行研究,这样的想法来源于2019年6月18日上午,贵州省吕传汉、张佩玲智库专家工作坊项目乡村小学数学教学国际研讨会。地址在遵义市文化小学五楼会议室,蔡金发教授在点评尹侠校长和吴桂花老师的课的时候,无意间说的一句话“让小学生做课题”,正是这样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好奇及思考。“课题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是李冲锋老师在《教师如何做课题》这本书中提出的观点,的确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硏带教硏,教硏促教改,课题的研究对于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都要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结合蔡金发教授提出的“让小学生做课题”和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的“把教的研究转化成学的研究”的点,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做课题,课题硏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而学生正是发现问题、提出问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在学的过程中,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梳理资料而得出的知识,远远比被动接收的知识有意义。所以,结合我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复习课的时候,我践行了“让学生做课题”想法。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分类、三边关系、内角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能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的分类、三边关系及内角和的知识。
四、设计思路
《三角形》复习策略与教学思路:
复习策略:边讲边练,精讲多练、提困惑方式呈现(表现为梳理知识—即时练习——提出问题与困惑——梳理知识——即时练习——提出问题与困惑)
复习思路:
1、三角形的定义?即时练习,提出问题与困惑。
2、三角形的特征?即时练习,提出问题与困惑。
3、三角形三边关系?即时练习,提出问题与困惑。
4、三角形的分类?即时练习,提出问题与困惑。
5、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边形呢?即时练习,提出问题与困惑。
教学片断一:
师:同学们,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
生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生2:老师,我有补充,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生3:简便方法,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对知识进行梳理,进行板书。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完成以下练习。
习题如下:
判断题,判断下面哪一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1) 3cm、3cm、6cm
(2) 8cm、9cm、18cm
(3) 5cm、6cm、7cm
填空题:
(1)、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7cm和9cm,第三边最小是( ),最大是( )。
(2)、三角两边分别是6dm和8dm,第三边可能是( )。
(3)、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另外两边是3cm和6cm,第三边是( )。
解决问题 :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篱笆,周长是226米,若底边是66米,它的两腰是多少米?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都是整厘米数,其中两边分别是4厘米和7厘米,请问第三边可能是多少厘米?
学生先独立完成,汇报、评析。
师:在刚刚的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生5:老师,若果给出三角形两边的长度,我不能准确判断第三边长度。
师:为什么你不能判断呢?
生6着急的补充:他应该没有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中的“任意”两字。
生5点点头坐下了。
师:有同样困难的同學请举手。
通过简单的调查,班上一共60名学生,有32人有这样的困难,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在错题本上记住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想。
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课题研究思路)。
(1)研究内容。
(2)研究过程。
(3)猜想。
(4)验证。
(5)结论。
师:时间为两天的时间完成,两天后进行收集、汇报、展示。
生集体同意,尤其是对这个问题有困惑的32位同学很愿意主动地、积极的完成此项目。
教学片断2:
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生8:好像是180度。
生9:是360度。
生3:哈哈哈,是180度。
师:为什么你们的答案会不相同?
生:有几位学生一起说忘记了。
想:如此简单的“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竟然60%的学生不确定答案,60%中有25%完全忘记。遇到这样的问题,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很苦恼。
反思:通过资料的查询,发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 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如图),图中竖轴表示记忆程度(用来表示机械记忆的保持程度),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机械学习实验的结果。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如果我们所学知识在一天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数量也就减少。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我寻找到了答案,我思考,如果再次直接灌输答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我想一个月后会发生同样的现象。于是,有了学生的第二个小课题——三角形内角和,要求学生3天后进行汇报。
动手实践《三角形三边关系》及《三角形内角和》
通过学生的汇报,可以看出学生在研究时热情、态度以及辛勤的付出,这是第一次大胆的放手让小学生研究课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探究存在的问题,解除心中的迷惑。第一次践行得到了如此好的效果,使我有了继续的动力。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分类、三边关系、内角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能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的分类、三边关系及内角和的知识。
四、设计思路
《三角形》复习策略与教学思路:
复习策略:边讲边练,精讲多练、提困惑方式呈现(表现为梳理知识—即时练习——提出问题与困惑——梳理知识——即时练习——提出问题与困惑)
复习思路:
1、三角形的定义?即时练习,提出问题与困惑。
2、三角形的特征?即时练习,提出问题与困惑。
3、三角形三边关系?即时练习,提出问题与困惑。
4、三角形的分类?即时练习,提出问题与困惑。
5、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边形呢?即时练习,提出问题与困惑。
教学片断一:
师:同学们,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
生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生2:老师,我有补充,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生3:简便方法,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对知识进行梳理,进行板书。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完成以下练习。
习题如下:
判断题,判断下面哪一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1) 3cm、3cm、6cm
(2) 8cm、9cm、18cm
(3) 5cm、6cm、7cm
填空题:
(1)、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7cm和9cm,第三边最小是( ),最大是( )。
(2)、三角两边分别是6dm和8dm,第三边可能是( )。
(3)、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另外两边是3cm和6cm,第三边是( )。
解决问题 :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篱笆,周长是226米,若底边是66米,它的两腰是多少米?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都是整厘米数,其中两边分别是4厘米和7厘米,请问第三边可能是多少厘米?
学生先独立完成,汇报、评析。
师:在刚刚的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生5:老师,若果给出三角形两边的长度,我不能准确判断第三边长度。
师:为什么你不能判断呢?
生6着急的补充:他应该没有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中的“任意”两字。
生5点点头坐下了。
师:有同样困难的同學请举手。
通过简单的调查,班上一共60名学生,有32人有这样的困难,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在错题本上记住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想。
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课题研究思路)。
(1)研究内容。
(2)研究过程。
(3)猜想。
(4)验证。
(5)结论。
师:时间为两天的时间完成,两天后进行收集、汇报、展示。
生集体同意,尤其是对这个问题有困惑的32位同学很愿意主动地、积极的完成此项目。
教学片断2:
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生8:好像是180度。
生9:是360度。
生3:哈哈哈,是180度。
师:为什么你们的答案会不相同?
生:有几位学生一起说忘记了。
想:如此简单的“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竟然60%的学生不确定答案,60%中有25%完全忘记。遇到这样的问题,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很苦恼。
反思:通过资料的查询,发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 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如图),图中竖轴表示记忆程度(用来表示机械记忆的保持程度),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机械学习实验的结果。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如果我们所学知识在一天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数量也就减少。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我寻找到了答案,我思考,如果再次直接灌输答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我想一个月后会发生同样的现象。于是,有了学生的第二个小课题——三角形内角和,要求学生3天后进行汇报。
动手实践《三角形三边关系》及《三角形内角和》
通过学生的汇报,可以看出学生在研究时热情、态度以及辛勤的付出,这是第一次大胆的放手让小学生研究课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探究存在的问题,解除心中的迷惑。第一次践行得到了如此好的效果,使我有了继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