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年前,中国获得了新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中国、新社会的主人,也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基础。70年后,中国已从富起来开始逐渐强起来了,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基础。70年沧海桑田,中国从艰苦作为站起来到创新有为富起来再到顺势而为强起来,逐渐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中学生理应学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这段历史,在感叹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祝福中国70华诞的同时,期盼着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中国艰苦作为站起来
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结果。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时代,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纪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变为了中国的长期执政党,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经受内忧外患的挑战和压力,进行了稳定物价之战、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西藏和平解放等,从而使一个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在世界的东方站稳了脚跟并逐步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3.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审时度势,克服极其艰难的外部环境,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成就。其中,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当今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至今仍被世界赞誉;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中美建交且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些外交成就都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4.新中国着力实施的“一五计划”为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又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并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构,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在国家和人民遭遇“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严重挫折的艰苦创业年代,中国的“两弹一星”研发成功、袁隆平的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获得突破……都为中国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提高积累了经验。
6.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创业英雄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兰新、包兰等铁路建成通车,大庆、勝利等油田建成投产,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建成投产,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体现着中国艰苦作为站起来的豪迈气概。
二、中国创新有为富起来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的大转变大发展奠定了思想舆论基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创新有为富起来的起点。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营体制从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经营体制方面的创新作为带来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紧随其后,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承包制、股份制、公司制等为具体模式。通过这些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有为,初步改变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吃大锅饭现象严重、所有制过分单一的局面。
5.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经济体制创新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指明了方向。
6.为了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技术、经验、人才、资源等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适时落实了对外开放的国策,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步伐。
7.为了发挥先进科学理论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我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港澳回归、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嫦娥工程顺利实施、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等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8.完善了以新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9.中国准确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融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扩大了中国的对外参与度、合作度和贡献度,使中国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水平。
10.我国形成和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倡导“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引领中国城乡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先后富起来了。
三、中国顺势而为强起来
1.“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资金、经验等到向世界提供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的转变。
2.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倡导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承办了G20杭州峰会、举办亚洲博鳌论坛、举办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了助力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国方案”等,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经验,让世界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申请成功等,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与世界正义力量一道共同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以及重视全民健身、珍爱和平生活的精神面貌。
4.中国高铁、核电、航天、杂交水稻、桥梁建筑等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体现了中国在这些领域引领世界技术创新以及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5.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6.面对新时代新变化新情况,中国进一步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7.中国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助力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强起来。
8.面对世界文化的冲击,中国持续进行文化创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而恒久的精神动力。
9.面对外贸环境的不利影响,中国确立并加快上海自贸区、海南自贸区、雄安新区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形成多方发力、聚力前行的多个经济增长极。
10.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海試、歼-20研制成功、火箭军成立等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建立了与大国相匹配的国防实力。同时,我国与多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构建新时代的大国外交框架,在朝核问题、巴黎环境大会、中美贸易摩擦等诸多重大利益关切面前获得了更多的外交话语权。
四、相关试题训练
1.为走向统一、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以及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基础的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下列不是中国在20世纪50—70年代极端艰难的外部条件下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实现了向世界提供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的转变的措施是( )
A.创办经济特区
B.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C.海南设省并建立经济特区
D.“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4.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进行理论创新,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70年沧海桑田,中国从艰苦作为站起来、创新有为富起来到顺势而为强起来,逐渐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材料二: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时间节点,标注着历史前行的足迹,让人心向往之、行亦趋之。在这一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我们面对一个空前广阔的时代,整个世界正在我们面前展开;面对一个空前激荡的时代,风云际会中孕育无数可能与希望;面对一个空前厚重的时代,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叠加起改变历史的力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伟大、前途光明。
——摘自人民网新闻论坛
(1)材料一提及的中国开始“艰苦作为站起来”“创新有为富起来”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2)请从经济、科技、制度等方面各举一例来证明材料二中的“面对一个空前厚重的时代,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叠加起改变历史的力量”。
(3)结合材料一、二进行感悟,2019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对实现中华民族光明而伟大的前程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5.(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粮食产量实现连年丰收等;“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大飞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高铁等科技成果世界瞩目;完善宪法宣誓制度、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等。
(3)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持续推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制度创新;有利于抓住中国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有利于弘扬魅力夺目的中华文明;有利于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开放心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有利于中国继续坚持艰苦作为、创新有为、顺势而为的奋斗精神;等等。
一、中国艰苦作为站起来
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结果。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时代,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纪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变为了中国的长期执政党,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经受内忧外患的挑战和压力,进行了稳定物价之战、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西藏和平解放等,从而使一个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在世界的东方站稳了脚跟并逐步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3.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审时度势,克服极其艰难的外部环境,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成就。其中,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当今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至今仍被世界赞誉;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中美建交且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些外交成就都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4.新中国着力实施的“一五计划”为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又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并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构,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在国家和人民遭遇“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严重挫折的艰苦创业年代,中国的“两弹一星”研发成功、袁隆平的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获得突破……都为中国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提高积累了经验。
6.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创业英雄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兰新、包兰等铁路建成通车,大庆、勝利等油田建成投产,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建成投产,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体现着中国艰苦作为站起来的豪迈气概。
二、中国创新有为富起来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的大转变大发展奠定了思想舆论基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创新有为富起来的起点。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营体制从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经营体制方面的创新作为带来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紧随其后,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承包制、股份制、公司制等为具体模式。通过这些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有为,初步改变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吃大锅饭现象严重、所有制过分单一的局面。
5.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经济体制创新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指明了方向。
6.为了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技术、经验、人才、资源等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适时落实了对外开放的国策,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步伐。
7.为了发挥先进科学理论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我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港澳回归、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嫦娥工程顺利实施、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等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8.完善了以新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9.中国准确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融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扩大了中国的对外参与度、合作度和贡献度,使中国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水平。
10.我国形成和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倡导“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引领中国城乡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先后富起来了。
三、中国顺势而为强起来
1.“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资金、经验等到向世界提供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的转变。
2.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倡导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承办了G20杭州峰会、举办亚洲博鳌论坛、举办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了助力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国方案”等,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经验,让世界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申请成功等,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与世界正义力量一道共同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以及重视全民健身、珍爱和平生活的精神面貌。
4.中国高铁、核电、航天、杂交水稻、桥梁建筑等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体现了中国在这些领域引领世界技术创新以及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5.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6.面对新时代新变化新情况,中国进一步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7.中国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助力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强起来。
8.面对世界文化的冲击,中国持续进行文化创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而恒久的精神动力。
9.面对外贸环境的不利影响,中国确立并加快上海自贸区、海南自贸区、雄安新区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形成多方发力、聚力前行的多个经济增长极。
10.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海試、歼-20研制成功、火箭军成立等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建立了与大国相匹配的国防实力。同时,我国与多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构建新时代的大国外交框架,在朝核问题、巴黎环境大会、中美贸易摩擦等诸多重大利益关切面前获得了更多的外交话语权。
四、相关试题训练
1.为走向统一、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以及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基础的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下列不是中国在20世纪50—70年代极端艰难的外部条件下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实现了向世界提供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的转变的措施是( )
A.创办经济特区
B.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C.海南设省并建立经济特区
D.“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4.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进行理论创新,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70年沧海桑田,中国从艰苦作为站起来、创新有为富起来到顺势而为强起来,逐渐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材料二: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时间节点,标注着历史前行的足迹,让人心向往之、行亦趋之。在这一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我们面对一个空前广阔的时代,整个世界正在我们面前展开;面对一个空前激荡的时代,风云际会中孕育无数可能与希望;面对一个空前厚重的时代,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叠加起改变历史的力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伟大、前途光明。
——摘自人民网新闻论坛
(1)材料一提及的中国开始“艰苦作为站起来”“创新有为富起来”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2)请从经济、科技、制度等方面各举一例来证明材料二中的“面对一个空前厚重的时代,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叠加起改变历史的力量”。
(3)结合材料一、二进行感悟,2019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对实现中华民族光明而伟大的前程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5.(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粮食产量实现连年丰收等;“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大飞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高铁等科技成果世界瞩目;完善宪法宣誓制度、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等。
(3)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持续推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制度创新;有利于抓住中国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有利于弘扬魅力夺目的中华文明;有利于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开放心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有利于中国继续坚持艰苦作为、创新有为、顺势而为的奋斗精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