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快速传播与交换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日益融入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为高校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工具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现实挑战。本文从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以及教育环节等几个角度入手,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对策探析。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既带来许多新的传播载体,同时传播的议程和方式也随之不断更新。这是个以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为主要形式的传播时代,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也吸引着大学生,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心理变化。高校作为培育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园地,需要根据新媒体时代背景调整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当代高校大学生普遍带有新媒体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观点日益突显,这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带来了机遇,也充满了未知的挑战。这里笔者将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主要影响其实效性实现的几个基本要素及其联动作用入手,对提升其实效性提出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提升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
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受教育者为大学生群体,他们也是高校新媒体工具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户群体。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在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实现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的主要矛盾:一是大学生对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度不足,互动不深;二是大学生对新媒体资源的选择能力不佳。一方面,这需要增进师生之间在新媒体平台的线上互动频率,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新媒体化”的思政氛围中,从而打破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实现的壁垒。另一方面,客观来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成熟,他们的道德认知、辨别能力都还具提升空间。我们在聚焦新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教育渠道带来红利的同时,还应加强相关的监管,减少大学生独自在新媒体环境中选择资源时可能为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二、提高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时代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校思政师资队伍的媒介素养是保证其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新媒体素养可概括为运用、评析、制作、自我完善、促进媒介良性环境发展等综合能力。作为内容输出端主体的高校思政师资队伍,其新媒体素养将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效果:高校思政教师能否快速适应新媒体环境;能否满足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对其讲授水平和课程内容的预期;能否促进学生的内化与践行环节的开展。现阶段,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主要在两方面:第一,加强教育者对新媒体工具、资源的运用。由于高校的思政教育者大部分还是以单项灌输为主要教学模式,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从传统视角中抽离出来。第二,教育者对新媒体虽有所运用,但由于运用的专业化水平受限,因此完善对高校思政教师的新媒体再培训体系也应早日提上日程。
三、改善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
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通过微信、博客、微博等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具备着传播范围广、即时方便、突破各种传统界限等优点。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是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需要高校与时俱进地提升其教育内容和方式,从而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但现目前,在教育的内容上,大部分教育资源还是延续对传统知识的理论灌输,高校应紧跟其步伐,整合信息资源、调整内容结构和体系、提高内容质量做出更加科学的安排,使内容更立体化、更具有针对性,起到提升其教育實效性的作用。在教育的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该借助多种载体投入,多种方式并行,诸如慕课,新媒体实践平台等,而不仅限于单一模式。应在筑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有主渠道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教法,发挥好新媒体工具的辅助作用,从而真正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四、营造健康有序的新媒体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处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等客观条件的总和。[7]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主客体与教育环境之间良性互动的影响,措施有力地创建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与教育环境的密切融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的传播自发性和自由性都更高,社会思潮愈发活跃不稳,因此在此背景下开展高校的思治教育工作更容易受到各种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一,不良的社会思潮通过新媒体平台渗透到高校,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些许冲击,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渐渐被削弱。其二,新媒体平台充斥着各个领域的“网络大V”,他们在高校青年群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发表的言论常受到大学生的追随和附和,但是他们并不一定都对高校大学生起着正面作用,需要加强对“意见领袖”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大力营造健康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推进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搭建全方位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有助于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五、推进教育过程的环节协同性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联的若干阶段,也可看作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工作程序。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从总体上可分为制定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8]新媒体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可将其过程的环节对应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中的内容设计、传播、接受三个环节。加强教育过程的环节协同性注意两方面:其一,健全的新媒体时代思政课的考核评价体制机制,用严格的监督制度推进高校对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其落实相关有效措施,充分调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以适应新媒体环境;其二,有效整合社会新媒体资源,创新开发较好的传播渠道,协调各方因素,进一步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设计、传播、接受三个环节做出有效保障。
结语
综上,对提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做出如下几方面的对策探析:一是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不足,要从增强师生互动和平台对资源供给的监管两个方面入手;二是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这需要充分开拓教育者的新媒体教学思路,并开展系统培训;三是教育内容和方式针对性不强,高校需整合新媒体学习资源、开发新媒体教育模式;四是教育环境的构建不完善,还需加强建设一个健康有序的新媒体教育环境;五是教育过程的环节协同性较低,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阶段的整体格局仍需协调巩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沈壮海.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4]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5]季海菊.跨界思维:新媒体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选择的一种理性向度[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6]杨冬.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J].才智,2019(09):161.
[7]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263).
[8]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5(138).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既带来许多新的传播载体,同时传播的议程和方式也随之不断更新。这是个以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为主要形式的传播时代,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也吸引着大学生,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心理变化。高校作为培育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园地,需要根据新媒体时代背景调整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当代高校大学生普遍带有新媒体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观点日益突显,这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带来了机遇,也充满了未知的挑战。这里笔者将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主要影响其实效性实现的几个基本要素及其联动作用入手,对提升其实效性提出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提升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
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受教育者为大学生群体,他们也是高校新媒体工具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户群体。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在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实现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的主要矛盾:一是大学生对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度不足,互动不深;二是大学生对新媒体资源的选择能力不佳。一方面,这需要增进师生之间在新媒体平台的线上互动频率,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新媒体化”的思政氛围中,从而打破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实现的壁垒。另一方面,客观来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成熟,他们的道德认知、辨别能力都还具提升空间。我们在聚焦新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教育渠道带来红利的同时,还应加强相关的监管,减少大学生独自在新媒体环境中选择资源时可能为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二、提高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时代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校思政师资队伍的媒介素养是保证其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新媒体素养可概括为运用、评析、制作、自我完善、促进媒介良性环境发展等综合能力。作为内容输出端主体的高校思政师资队伍,其新媒体素养将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效果:高校思政教师能否快速适应新媒体环境;能否满足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对其讲授水平和课程内容的预期;能否促进学生的内化与践行环节的开展。现阶段,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主要在两方面:第一,加强教育者对新媒体工具、资源的运用。由于高校的思政教育者大部分还是以单项灌输为主要教学模式,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从传统视角中抽离出来。第二,教育者对新媒体虽有所运用,但由于运用的专业化水平受限,因此完善对高校思政教师的新媒体再培训体系也应早日提上日程。
三、改善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
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通过微信、博客、微博等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具备着传播范围广、即时方便、突破各种传统界限等优点。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是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需要高校与时俱进地提升其教育内容和方式,从而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但现目前,在教育的内容上,大部分教育资源还是延续对传统知识的理论灌输,高校应紧跟其步伐,整合信息资源、调整内容结构和体系、提高内容质量做出更加科学的安排,使内容更立体化、更具有针对性,起到提升其教育實效性的作用。在教育的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该借助多种载体投入,多种方式并行,诸如慕课,新媒体实践平台等,而不仅限于单一模式。应在筑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有主渠道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教法,发挥好新媒体工具的辅助作用,从而真正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四、营造健康有序的新媒体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处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等客观条件的总和。[7]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主客体与教育环境之间良性互动的影响,措施有力地创建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与教育环境的密切融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的传播自发性和自由性都更高,社会思潮愈发活跃不稳,因此在此背景下开展高校的思治教育工作更容易受到各种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一,不良的社会思潮通过新媒体平台渗透到高校,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些许冲击,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渐渐被削弱。其二,新媒体平台充斥着各个领域的“网络大V”,他们在高校青年群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发表的言论常受到大学生的追随和附和,但是他们并不一定都对高校大学生起着正面作用,需要加强对“意见领袖”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大力营造健康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推进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搭建全方位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有助于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五、推进教育过程的环节协同性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联的若干阶段,也可看作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工作程序。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从总体上可分为制定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8]新媒体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可将其过程的环节对应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中的内容设计、传播、接受三个环节。加强教育过程的环节协同性注意两方面:其一,健全的新媒体时代思政课的考核评价体制机制,用严格的监督制度推进高校对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其落实相关有效措施,充分调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以适应新媒体环境;其二,有效整合社会新媒体资源,创新开发较好的传播渠道,协调各方因素,进一步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设计、传播、接受三个环节做出有效保障。
结语
综上,对提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做出如下几方面的对策探析:一是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不足,要从增强师生互动和平台对资源供给的监管两个方面入手;二是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这需要充分开拓教育者的新媒体教学思路,并开展系统培训;三是教育内容和方式针对性不强,高校需整合新媒体学习资源、开发新媒体教育模式;四是教育环境的构建不完善,还需加强建设一个健康有序的新媒体教育环境;五是教育过程的环节协同性较低,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阶段的整体格局仍需协调巩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沈壮海.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4]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5]季海菊.跨界思维:新媒体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选择的一种理性向度[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6]杨冬.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J].才智,2019(09):161.
[7]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263).
[8]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