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宽容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宽容是无声的关怀,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自尊心都是很强的。他们的向善向美之心超出了一般人。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如果能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引导他们,让他们认识自身行为的缺陷,激起他们萌发改正错误的愿望,就会收到“与人玫瑰,留有余香”的良好效果。
一天中午,我走进办公室,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字条和一本《海底两万里》。字条上写着:老师,对不起,这本书是我拿的,今天归还您。您能原谅我吗?——徐亮。看着办公桌上的书和字条,我不禁想起了昨天发生的事——
那是一节阅读课,语文课代表到图书室借来了59本《海底两万里》,结果发书时只发了58本书,另外一本哪去了呢?莫非是课代表路上丢了,还是发书老师数错了书,亦或是哪位学生偷偷拿走了一本?我思索着。教学十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看着同学们一双双渴望阅读的眼神,我没当堂调查此事,只告诉课代表还书时向图书室老师说一下,让老师再帮助查一查。同學们一节课都沉浸在阅读的享乐之中。下课后,我说:“我知道爱读书是我们同学的天性,哪位同学想看书可以到老师那儿借,至于那本《海底两万里》,假设是我们同学拿的,请你抽时间送到老师桌子上,好吗?”结果第二天中午,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俗话说:“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给学生一点宽容,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尊心;还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
律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乐于和教师一道学习、活动。因此我们何不拿起宽容这把钥匙,轻轻地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让学生和我们同舟共济,共享欢乐?让他们的成长之路多一份关怀,少一份惊吓?
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灵的沃土
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有待耕耘的土地,他们都有自己特殊的需求和个性,只要我们能用爱心去开垦、去耕耘、去播种、去浇灌,每一片土地都能绽放出灿烂的花朵,都能成长出一片醉人的蔚蓝。
记得那天,我给学生上《不求甚解》这篇课文,正当学生们讨论得很激烈的时候,我不经意间发现一位男生趴在桌子上(这位男生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平时少言寡语,他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我走近一看,他只露出了半边脸,脸色苍白,看样子是病了,于是,我轻轻地问了一句:“鹏,哪儿不舒服吗?”他立马站起来,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肚子疼…… ”于是,我到办公室倒了一杯水,拿了两片止痛药,让他吃下,并且说:“如果感觉不好的话,及时到医院看一下。好吗?”他点了点头,眼里充满了感激的神情。
从此我惊奇地发现这个男生变了:课堂上,他抢着回答我的提问,思维非常活跃;打扫卫生时他争着干这干那,不怕脏,不怕累;每次见到我,他都热情地打招呼,而且渐渐的把我当成了他最可信赖的知心朋友。这个原来怯懦、拘谨的学生开始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这样的一个“意外的收获”使我明白了学生心灵世界中特有的需求:他们渴望老师用真心去关爱他们,用欣赏的态度去关注他们,用积极的心理意向去鼓励他们。他们就像孕育在土壤中等待发芽的种子,一旦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就会萌动、滋生。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使他们敏锐地感觉到那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在召唤着他们,那纯洁的心灵就会无拘无束的处在一种愉快的积极状态,他们的潜能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作为老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巨大影响。用爱心去滋润学生心灵的沃土,让“种子”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让那动人的生命力量在爱的春光里早日“破土而出”!
用鼓励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遇到挫折、失败时,一道欣赏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支持的动作都能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给人勇气。热情向上的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心理上脆弱而敏感,由于生活阅历的局限,他们极易在顺水时春风得意,在逆境中垂头丧气,稍有不如意便觉天昏地暗无法生存,精神陷入颓废委靡之中而不能自拔。此时此刻,多么需要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的帮助啊!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胜似三春暖;鼓励的情感对于迷茫中的学生好似一剂强心针,催其猛醒,促其新生。我在教学中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
“初四生活真是单调、乏味,整天面对的是书山、题海,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简直把我们这些花季少男少女们‘烤’得焦头烂额。面对老师谆谆的教诲,父母殷切的期盼,我实在不忍心停止追求的目标,可仔细想想:这样枯燥的生活又有什么乐趣,真是生不如死……”这是学生日记中的一个片断,听着学生的心声,我在深思教育制度的同时,不禁对那位同学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写下了下面一段话:“生活的路途布满荆棘,人生的道路充满坎坷,即使遇到再大的风浪,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搏击者在逆流中诞生。希望你能振作起来,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听说这位同学看了老师这段鼓励的话语,感动地流下了眼泪,精神振奋,信心倍增,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从此,她不再那么自暴自弃了。
实践使我懂得,当学生失意时,教师饱含人情的片言只语犹如一副精神良药,能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让他们体会到人间的真情和人生值得留恋的地方,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从而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人情,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
当你走进学生的心灵,你会惊奇的发现,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广阔而复杂的:取得成功时,高兴自豪;遇到挫折时,颓废郁闷;犯了错误时,胆怯懦弱。有的学生乐观开朗,有的学生悲观羞怯。在学生心灵世界中洞察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探究其灵魂和思想,可谓其乐融融!如果我们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将会呈现出一派花红柳绿、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江苏省楚州区复兴中心小学)
宽容是无声的关怀,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自尊心都是很强的。他们的向善向美之心超出了一般人。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如果能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引导他们,让他们认识自身行为的缺陷,激起他们萌发改正错误的愿望,就会收到“与人玫瑰,留有余香”的良好效果。
一天中午,我走进办公室,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字条和一本《海底两万里》。字条上写着:老师,对不起,这本书是我拿的,今天归还您。您能原谅我吗?——徐亮。看着办公桌上的书和字条,我不禁想起了昨天发生的事——
那是一节阅读课,语文课代表到图书室借来了59本《海底两万里》,结果发书时只发了58本书,另外一本哪去了呢?莫非是课代表路上丢了,还是发书老师数错了书,亦或是哪位学生偷偷拿走了一本?我思索着。教学十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看着同学们一双双渴望阅读的眼神,我没当堂调查此事,只告诉课代表还书时向图书室老师说一下,让老师再帮助查一查。同學们一节课都沉浸在阅读的享乐之中。下课后,我说:“我知道爱读书是我们同学的天性,哪位同学想看书可以到老师那儿借,至于那本《海底两万里》,假设是我们同学拿的,请你抽时间送到老师桌子上,好吗?”结果第二天中午,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俗话说:“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给学生一点宽容,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尊心;还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
律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乐于和教师一道学习、活动。因此我们何不拿起宽容这把钥匙,轻轻地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让学生和我们同舟共济,共享欢乐?让他们的成长之路多一份关怀,少一份惊吓?
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灵的沃土
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有待耕耘的土地,他们都有自己特殊的需求和个性,只要我们能用爱心去开垦、去耕耘、去播种、去浇灌,每一片土地都能绽放出灿烂的花朵,都能成长出一片醉人的蔚蓝。
记得那天,我给学生上《不求甚解》这篇课文,正当学生们讨论得很激烈的时候,我不经意间发现一位男生趴在桌子上(这位男生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平时少言寡语,他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我走近一看,他只露出了半边脸,脸色苍白,看样子是病了,于是,我轻轻地问了一句:“鹏,哪儿不舒服吗?”他立马站起来,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肚子疼…… ”于是,我到办公室倒了一杯水,拿了两片止痛药,让他吃下,并且说:“如果感觉不好的话,及时到医院看一下。好吗?”他点了点头,眼里充满了感激的神情。
从此我惊奇地发现这个男生变了:课堂上,他抢着回答我的提问,思维非常活跃;打扫卫生时他争着干这干那,不怕脏,不怕累;每次见到我,他都热情地打招呼,而且渐渐的把我当成了他最可信赖的知心朋友。这个原来怯懦、拘谨的学生开始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这样的一个“意外的收获”使我明白了学生心灵世界中特有的需求:他们渴望老师用真心去关爱他们,用欣赏的态度去关注他们,用积极的心理意向去鼓励他们。他们就像孕育在土壤中等待发芽的种子,一旦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就会萌动、滋生。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使他们敏锐地感觉到那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在召唤着他们,那纯洁的心灵就会无拘无束的处在一种愉快的积极状态,他们的潜能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作为老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巨大影响。用爱心去滋润学生心灵的沃土,让“种子”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让那动人的生命力量在爱的春光里早日“破土而出”!
用鼓励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遇到挫折、失败时,一道欣赏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支持的动作都能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给人勇气。热情向上的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心理上脆弱而敏感,由于生活阅历的局限,他们极易在顺水时春风得意,在逆境中垂头丧气,稍有不如意便觉天昏地暗无法生存,精神陷入颓废委靡之中而不能自拔。此时此刻,多么需要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的帮助啊!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胜似三春暖;鼓励的情感对于迷茫中的学生好似一剂强心针,催其猛醒,促其新生。我在教学中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
“初四生活真是单调、乏味,整天面对的是书山、题海,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简直把我们这些花季少男少女们‘烤’得焦头烂额。面对老师谆谆的教诲,父母殷切的期盼,我实在不忍心停止追求的目标,可仔细想想:这样枯燥的生活又有什么乐趣,真是生不如死……”这是学生日记中的一个片断,听着学生的心声,我在深思教育制度的同时,不禁对那位同学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写下了下面一段话:“生活的路途布满荆棘,人生的道路充满坎坷,即使遇到再大的风浪,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搏击者在逆流中诞生。希望你能振作起来,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听说这位同学看了老师这段鼓励的话语,感动地流下了眼泪,精神振奋,信心倍增,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从此,她不再那么自暴自弃了。
实践使我懂得,当学生失意时,教师饱含人情的片言只语犹如一副精神良药,能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让他们体会到人间的真情和人生值得留恋的地方,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从而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人情,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
当你走进学生的心灵,你会惊奇的发现,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广阔而复杂的:取得成功时,高兴自豪;遇到挫折时,颓废郁闷;犯了错误时,胆怯懦弱。有的学生乐观开朗,有的学生悲观羞怯。在学生心灵世界中洞察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探究其灵魂和思想,可谓其乐融融!如果我们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将会呈现出一派花红柳绿、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江苏省楚州区复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