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情景策略,是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景中的问題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三、数学学习紧密联系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因地制宜的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具体细节就不一一再谈了。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手脑并用的操作学习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悄悄话”,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然后,再让好生带着差生讲,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班,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期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连加(或连减)。
六、在应用中,有意无意的学习数学
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我们所学的知识更多的是为了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有用数学的意识。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还是少点埋怨、苛责,多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在学习了《认识图形》 以后,我为学生安排的家庭作业就是要求他们应用学过的这些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家庭作业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积极性也很高。经过他们的描绘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出现在我眼前,让人感叹孩子们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在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中巩固了知识,还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情景策略,是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景中的问題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三、数学学习紧密联系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因地制宜的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具体细节就不一一再谈了。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手脑并用的操作学习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悄悄话”,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然后,再让好生带着差生讲,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班,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期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连加(或连减)。
六、在应用中,有意无意的学习数学
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我们所学的知识更多的是为了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有用数学的意识。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还是少点埋怨、苛责,多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在学习了《认识图形》 以后,我为学生安排的家庭作业就是要求他们应用学过的这些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家庭作业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积极性也很高。经过他们的描绘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出现在我眼前,让人感叹孩子们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在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中巩固了知识,还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