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防:让珊拉娜声名远扬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aoya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崔国防从贵州来到珠海,开始在一家国营企业工作,1994年开始接手管理珠海珊拉娜化妆品有限公司,目前,珊拉娜在全国同类产品中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前茅,已经成为中国知名的化妆品企业,年销售额近3亿元。崔国防也当选为珠海市政协委员,广东省日化商会副会长。
  编前: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吸引了一大批来自海内外的优秀人才,而这样一批优秀人才也为经济特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在珠海工作的贵州人,珠海珊拉娜化妆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崔国防。
  解说:1991年,崔国防从贵州来到珠海,一开始是在一家国营企业工作,1994年开始接手管理珠海珊拉娜化妆品有限公司,他说从国营企业到自己创业才是真正的下海。
  崔国防:在当时有一种大的环境、一种气氛,就是说总想下海从事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在国营企业里面各方面条件都有,但是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好像没有一种体现,总觉得再怎么样做,好像没有完全把自己个人的能力发挥出来,所以过来以后就一直在想,找这样一个机会出来做。
  解说:今天的珊拉娜已经成为中国知名的化妆品企业,年销售额近3亿元,看着这现代化的企业,想象1994年崔国防接手管理的时候,它还仅仅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厂。
  崔国防:当时来说确实这个企业规模很小,它只有20几个工人,大概有10几个销售管理人员,虽然说是中外合资,但是毕竟它的一些基本条件还是比较差的。我刚到这个公司,帐上连买台复印机的钱都没有。
  解说:要想在众多的化妆品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市场营销中占领制高点,崔国防决定将公司产品的广告在中央台投放,这在当时是一个颇具风险的决定。
  记者:1995年珊拉娜脱颖而出时,是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大量的广告,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崔国防: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个风险,当时我们的月销售额接近200多万,那么中央电视台要投700万,相当于我们要把三个多月的销售额全部投进去,规模是很大的,三、四个月的销售额的全部投入,还有我们的成本什么都不去考虑,要投入这样的一个规模,当时很多人是提出了异议甚至极力反对,包括我们原有的股东也极力反对,在当时我做了一个预估,也做了一个测算,感觉到今后的发展,离不开一种高的地位或者高的姿态,来向所有的我们的消费者和我们的一些经销商来展示我们的产品。
  在全国所有的广告里面没有宣传青春痘的东西,所以说在这个领域里面,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够叫响,我们在这个领域就是头把交椅,所以在当时我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自信心,我认为这个风险是值得冒的。第二,我也觉得做事情我们也要测算清楚,我们当初提出来,最差就是增长一个50%,这样的话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失败的,如果增长200%是很有可能的,那么增长200%就意味着我们是成功的,结果我们一下子达到了400%的这样的一个效益,而且在当时几乎订单接不过来,连续大概半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的产品没有进过成品库。
  解说:正当珊拉娜红极一时的时候,传出了商标品牌被台湾股东转卖的消息,崔国防经历了事业上最大的一次打击。
  崔国防:在这个企业经营过程中,对我打击最大的就是在1996年年底的时候,当公司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突然我们就听说台湾的股东把这个商标卖掉了,当时我是三天三夜没吃没睡,当时很承受不了,就有整个世界末日到了那种感觉。我知道这个企业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商标,如果没有这个商标,那么这个企业又要重新开始,它所卖的产品就只是产品,而不是品牌的这样一种概念。
  记者:那么后来如何解决商标被卖的事件呢?
  崔国防:我们要求国际仲裁,我们胜诉了。胜诉后我们把这个商标买回来,把整个公司的股份买下来,当时花了很大一笔数目的钱,大概四千多万将近五千万。
  记者:你觉得把商标买回来值得吗?
  崔国防:我认为非常值得,我记得当时在1996年的时候,我们买了一块地,准备投些资金来盖大楼,然后建立一个珊拉娜的基地,那么在当时的情况下,要么就是盖这个大楼,没有商标;要么就是要高价,不盖大楼。我考虑了很长时间,我决定还是选择后者,因为珊拉娜的商标在当时来说,它是中国惟一的青春痘化妆品,这样的一个商标和青少年、青春痘完全有关联的这样一种专业性商标,已经在消费者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工厂以后有钱可以再盖,而品牌你错过了这样的一个机会,你要再花多少钱来打,那就是个未知数了。
  解说:5年后的今天来看,这一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崔国防不仅盖起了大楼也保护了珊拉娜这块平台,目前珊拉娜在全国同类产品中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前茅,崔国防也当选为珠海市政协委员,广东省日化商会副会长。谈起今天的成功,曾在贵州省物价局和在外贸系统工作过的崔国防说在贵州的那段经历对他帮助很大。
  崔国防:在贵州这几年的经历对我来说,收益是很大的,我到了珊拉娜公司以后在定价的问题上,我就回想起当年我从事这个岗位所学到的一些东西,另外一个就是我在外贸的时候,因为当时是做国际贸易,合约的这种严谨规范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进入化妆品这个行业,我就按照规范的一种要求提出来,所以说使很多经销的企业感觉珊拉娜确实不错,我感觉这方面都是以前从事这些行业以后,给我这方面的一种受益。
  记者:你觉得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崔国防:如果自己有了一个目标,那么锲而不舍就能成功,实际上我认为我是一个笨鸟,只是说我可能在花的时间和代价上比所有其他人多一点。
  编后: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今天的崔国防还在勤奋地工作着,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把珊拉娜树立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品牌。
其他文献
龚琳娜,1975年生于贵阳。16岁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民族声乐,1999年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现为中央民族乐团独唱演员。1985年在全国民族杯小歌手比赛中获一等奖;参加1989年全国少儿歌舞评比独唱、二重唱,分别获一等奖;1996年MTV《好花红》(布依族民歌)获得百家电视台音乐电视银奖;1998年参加西南地区青年歌手大赛获金奖;1999年文化部民族唱法考评第一名,被授予“民歌状元”称号。  
期刊
王阿依,女,国家一级演员,苗族,1965年出生,贵州省黄平县人。1980年在黄平县文化馆工作,1981年在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进修,198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毕业后分配到湖南湘西自治州歌舞团,1993年调到贵州省黔南自治州歌舞团。1991年获全国民族声乐大奖赛“优秀歌手奖”,1992年获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奖赛“演唱奖”。1997年担任黔南自治州歌舞团副团长,2001年担任黔南自治州歌舞
期刊
男,1949年生,贵州绥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作曲家。1969年应征入伍,1972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1979年发表的成名作《战友之歌》曾获“全国第一届音乐作品奖”和“第一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198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深造,毕业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任专业作曲,曾为多部电影、电视片作曲,曾获“金鸡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奖励。除音乐创作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期刊
繁荣中华文化,演绎艺术人生  张继钢  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总政歌舞团团长。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编导家、研究生导师、中国文联第六、第七届全委,中国特殊艺术委员会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界唯一“世纪之星”称号获得者、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期刊
何元亮,贵州省罗甸县麻山腹地的云干乡党委副书记、大关村村长。1984年,何远亮在自己的门前打响了大关村劈石造田的第一炮,12年的艰苦奋斗,大关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创造了大关的奇迹,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大关精神。“何元亮”这个名字因此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何元亮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编前:贵州省罗甸县的大关村地处喀斯特岩溶地区,是被有关专家视为不具备生存条件的贫困地区。1984年,农民何元亮
期刊
李桂莲,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1943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贵州农学院果树蔬菜专业,从1979年开始,李桂莲长期致力于贵州早熟蔬菜和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培育和推广,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贵州农民脱贫致富,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七五”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贵州省十大女杰等等  解说: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这片实验地里,你可以
期刊
刘 雍:男,布依族,贵州福泉人,国家一级美术师。1963年开始漫画创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鉴于他在“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和创作方面成绩卓著”特授予他“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刘雍在2004年完成的4件事:完成省图书馆2600平方米浮雕;为花溪迎宾馆制作32件环境艺术作品;为民族文化宫设计4根图腾柱;编撰《贵州民间美术全集》之“蜡染”和“刺绣”卷。  字幕:走过古老的村寨,寻找民族的生命记忆,留
期刊
王小帅,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屡获国际大奖,主要代表作有《冬春的日子》入选BBC评选的电影诞生以来100部佳片之一,《17岁的单车》获第56届柏林银熊奖。电影《青红》获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其导演风格内敛敏感,充满了对人性的关照。  编前: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第六代导演纷纷走向观众,贾樟柯、王小帅、陆川等导演用他们独特的创作理念和个性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一种全新的风貌,目前,王小帅
期刊
唐佩琳,男,贵州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1949年17岁的唐佩琳在江西参加了解放军,并随部队到贵州剿匪,先后在部队任文工团员、文化干事、排长、情报参谋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在贵阳中八农场劳动22年。在农场的劳动中,他断断续续写下了近50多万字的创作,其中就有《敌营十八年》初稿。80年代初,播出了由唐佩琳编剧的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之后他创作了50多集电视连续剧,被人称为是一位
期刊
精心编制精彩呈现  ——《香江历程》评论  王志清    香港回归十周年的节日在即,我收到香港友人孙重贵特快专递寄来的《香江历程》。本来就很沉的一部史著,又因为意义加情谊,便显得格外的厚重了。  《香江历程》副标题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香港文史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香港小组主编,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计佑民先生统筹,李国强监制,执编(执行编写和编辑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