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配修复基因(蛋白hMSH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wyshe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错配修复蛋白 正常子宫内膜免疫组化
  
  资料与方法
  
  2003年4月~2007年8月20例来本院就诊的正常子宫内膜患者,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正常内膜,其中增生期内膜10例,分泌期内膜10例。
  本组24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均取自收检的手术标本石蜡包埋组织。选取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经任何治疗。根据1988年ISGP分类法:病理诊断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子宫内膜癌肉瘤(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1例;“子宫内膜腺癌”20例,其中Ⅰa 2例,Ⅰb 9例,Ⅰc 5例;Ⅱa 3例,Ⅲa 3例;GI 10 例,G2 3例,G3 7例。以上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所有切片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研究方法:石蜡切片常规脱蜡、水化,继以免疫组化试剂盒检测,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同一切片还进行PCNA的SP法免疫组化染色。所有切片一批完成,阳性对照显色后立即全部终止反应。
  结果判定:用光学显微镜检查显色反应。hMSH2蛋白表达细胞核和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为阳性。高倍镜下每一张切片角及中央取5个高倍视野,各计算100个瘤细胞中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同法判定正常子宫内膜标本。判定标准:阳性(-):每张切片无棕黄色颗粒出现或阳性瘤细胞数≤10%;弱阳性(+);每张切片阳性瘤细胞数11%~30%;阳性(++):每张切片阳性肿瘤细胞数30%~50%;强阳性(+++):每张切片阳性瘤细胞数≥50%。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及四格表精确概率法进行资料数据处理。
  
  结 果
  
  hMSH2蛋白和PCNA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hMSH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增生期10例、分泌期10例,其中hMSH2和PCNA均为细胞核内着色。增生期腺体和间质细胞hMSH2蛋白和PCNA均呈阳性表达,分泌期腺体细胞中hMSH2和PCNA的表达有所减弱甚至消失,而间质细胞中则仍为阳性。HMSH2蛋白的表达与月经周期不同时期的相关性,HMSH2蛋白在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05)。
  hMSH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MSH2蛋白表达强度,hMSH2蛋白的表达强度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显著差异(P<0025)。
  hMSH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2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分化(G1)10例,hMSH2蛋白呈阳性表达者9例;中分化(G2)3例,hMSH2蛋白呈阳性表达者3例;低分化(G3)7例,hMSH2蛋白呈阳性表达者6例。高、中、低分化的子宫内膜组织中hMSH2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
  hMSH2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hMSH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FIGO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
  
  讨 论
  
  子宫内膜组织学的周期性改变:子宫内膜在结构上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基底层直接与子宫肌层相连,此层不受月经周期中激素变化的影响,在月经期不发生脱落。功能层靠近宫腔,它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呈周期性变化。一般而言,增生期子宫内膜腺上皮与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腺体数增多、增长。腺上皮细胞表现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有分裂相。到分泌期,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增生停止,上皮细胞开始出现分泌功能,间质细胞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因此,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细胞的增殖活性也各不相同。本研究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对正常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标记hMSH2,以观察其表达的规律。在正常的子宫内膜中,不论功能层中的腺体细胞,还是间质细胞在月经周期中的增生期,其细胞均活跃地进入细胞周期;而分泌期则只有基质细胞仍保持细胞的增殖性。
  hMSH2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与肿瘤发生有关的基因中,除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基因、抑凋亡基因外,还存在着另一类基因,即错配修复基因。对错配修复基因的发现和研究,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本研究中,在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中,875%的标本hMSH2蛋白呈阳性表达,其中583%的标本其恶性细胞中为强阳性~阳性表达,在这些标本中,hMSH2蛋白表达的强度明显强于正常增生期内膜腺体细胞或基质细胞。同时还发现:大部分癌症标本中,hMSH2蛋白有较强表达的,同样也存在较高的增殖活性,即PCNA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增生期内膜相比)。在hMSH2阳性标本中,333%hMSH2蛋白表达强度与正常增殖的腺体细胞相一致,同样hMSH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PCNA的表达基本相同。这与Leach等人的报道相一致:即50%~90%的大肠腺瘤和散发的大肠癌中hMSH2蛋白有强阳性免疫活性。此外,JinTx等人曾报道75%的尿道转移癌有hMSH2蛋白的强阳性表达。而本试验结果也表明:与其他散发癌症相同,大部分散发的子宫内膜癌也保持较高的hMSH2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为了适应随着细胞增殖频率的增加,对DNA错配修复的需要也相应增加的缘故。
  在子宫内膜样内膜癌标本中,hMSH2蛋白有292%呈现弱表达。而在一篇有关转移癌的研究中发现:hMSH2蛋白表达的减少仅发生于低分化肿瘤和进展期癌症。这表明:hMSH2蛋白表达的减少可能参与了癌症的进展。而且,hMSH2蛋白的表达是预测疾病复发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我们的研究结果在某些范围内与之形成对比。即在7例hMSH2蛋白表达呈弱阳性的子宫内膜癌中,4例为G1,1例为G2,2例为G3,5例为ⅠA~ⅠC,2例为Ⅱa~Ⅲa,这些病例PCNA的表达也相对减弱。这说明,hMSH2蛋白表达强度较低的肿瘤,亦有较低的细胞增殖潜能。因此,在子宫内膜癌中,很可能hMSH2蛋白仅反映细胞增殖性,而与肿瘤发生发展无关。在子宫内膜和泌尿系统癌症中,这种癌症的发生和进展方式的不同可能导致hMSH2蛋白表达状态的不同。
  本研究还发现,有3例癌症标本,hMSH2蛋白表达完全阴性,而在这些肿瘤组织中基质细胞和正常的内膜腺体则以正常强度表达hMSH2蛋白。我们猜测,这些肿瘤组织可能有hMSH2基因的突变,而且可能缺乏错配修复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例为子宫间质肉瘤,而且我们一直认为其癌症发生的过程与子宫内膜样内膜癌的发生过程不同。在HNPCC家族中,60%的肿瘤在hMSH2基因的每一个等位基因上均存在突变,一种为源系突变,另一种为体细胞突变,这些突变导致hMSH2蛋白表达的缺失。相反,仅11%散发的结肠癌中有hMSH2基因突变,其中仅有1%表现为外显突变。这说明,在散发结肠癌的发生机制中,这种突变的发生率很低。就内膜癌来说,这一点可以从Katabuchi等报道的文献中推断出来:即仅有很少数的内膜癌,有hMSH2基因的突变,这些作者还发现:这些肿瘤同时缺乏hMSH2蛋白的免疫组化表达。总的来说:hMSH2基因的突变或hM-SH2蛋白表达的完全缺失在散发性子宫内膜癌中很少发生,特别是对于Ⅰ型子宫内膜癌,而且这一基因的突变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中可能不起很重要的作用(除了一些及少数的内膜癌)。
  综上所述,在正常子宫内膜的腺体中,hMSH2蛋白的表达很可能参与维持其周期性改变。在大部分内膜癌标本中,hMSH2蛋白的表达强度和正常子宫内膜一致,或有所加强。这可能是为了适应随着细胞增殖的增加对DNA错配修复的需要也相应增加的缘故。
  
  参考文献
  1 Koshiyama M,Konishi I,et al.J Clin Endocrionl Metabol,1995,80:1106-12.
  2 Leach FS,Polyak K,et al.Cancer Res,1996,56:235-40.
  3 Leach FS,Polyak K,et al.Cancer Res,1996,56:235-40.
  4 Jin TX,Furihata M,et al.Cancer,1999,85:478-84.
  5 Burks RT,Kessis TD,et al.Oncogene,1994,9:1163-6.
  6 Bubb VJ,Curtis LJ,et al.Oncogene,1996,12:2641-9.
  7 Katabuchi H,van-Rees B,et al.Cancer Res,1995,55:5556-6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研究后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优势。方法:采用经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结石切开取石21例,肾切除术8例,肾囊肿去顶术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3例。结果:全部患者均手术成功,时间35~135分钟,平均90分钟,术中出血20~80ml,平均35ml,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3天即下床活动,3~8天出院。结论:对相关泌尿外科疾病只要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后腹腔镜手术安全,创伤小、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聚焦超声的技术,治疗宫颈糜烂患者194例,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疗效。结果:宫颈糜烂程度越轻,治愈率越高;轻至中度糜烂治愈率明显高于重度,术后阴道排液和血性分泌物量少,时间短,治愈后宫颈恢复常态,无瘢痕形成。结论:聚焦超声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宫颈炎的新方法。  关键词 聚焦超声 宫颈炎 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08年度进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不同类型宫颈疾病患者842例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或行宫颈锥切,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疾病1次成功率100%,平均时间33分钟,出血量25ml,继发性出血3例,无感染发生;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论:LEEP刀手术治疗各类宫颈疾
期刊
本文以我院2005年3月~2008年3月3年间的40例做食道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一种既能减少手术创伤带来的应激反应,保证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又能提高拔管期苏醒质量,减少术后患者躁动及肺部并发症的一种麻醉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8年3月本院的40例食道癌根治术的患者,年龄50~65岁,男28例,女12例,ASA 2~3级,体重 45~75kg。  麻醉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结果: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急诊剖宫产术及手术时间长、孕妇体重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风险。结论:及时发现腹部切口感染,尽早处理,拆除腹部切口缝线,局部彻底清创,每天坚持换药,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治愈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  关键词 剖宫产 腹部切口 感染    资料与方法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70例和同期开腹手术40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治疗对腹腔干扰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异位妊娠 腹腔镜    资料与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12月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10例,随机分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格拉司琼、氟哌利多、甲氧氯普胺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格拉司琼8mg;B组术后静脉缓慢注射氟哌利多5mg;C组术后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5mg bid。比较三组患者术后48小时内PONV总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48小时内PONV总发生率分别为75%、275%、525%;A组术后48小时内PONV,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国产3%盐酸氯普鲁卡因与2%盐酸利多卡因分别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急诊剖宫产术病人5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1~35岁。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L1~2硬膜外穿刺置管。观察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结果:与利多卡因组相比,氯普鲁卡因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均较短。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和单纯行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孕16~24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B组为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C组为单纯行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和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在引产时间上明显优于单纯行依沙吖啶羊膜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ER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ER的表达。结果:PTEN在3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8%, 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雌激素受体状态明显相关,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 PTEN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常见于ER缺失的子宫内膜癌。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