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有功能代偿作用,两半球既相对分工,又协同活动。只有大脑左右两半球协同活动时,活动效率才能大大提高。幽默是一种艺术,教师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哲理,可以用慧笔在学生的作业后批注书面幽默语言,可以在讲课必要时作一个妙趣横生的姿势,使大家哗然一笑之后学到知识,也可以在运用幽默艺术中培养学生的幽默意识,让大家来说来做。幽默语言进入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基础上,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接受语言信息,得到一个生动逼真的形象;使学生的大脑左右半球协同活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和谐的发展;可以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记忆得更牢固,在新的情境中顺利迁移,从而大大提高知识传授的数量和质量。教学既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以育人为目的,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只有具备科学头脑,运用科学方法才能完成;同时,课堂教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教育、教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灵巧地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矛盾,创造教学的和谐状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它解决的不是从无(法)到有(法)的问题,而是致力于从有到好的飞跃,是一种既“求通”又“求美”的教育活动方式。科学教人求真,授诸人以理智,艺术教人求美,授诸人以情感,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而幽默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风格已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初露端倪。课堂教学是信息传递和转化的过程,幽默语言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幽默语言的运用能使沉闷的五年级语文课堂显现生机。
一.愉悦,激发学习兴趣
(1)活跃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如果受到长强度的刺激,即会从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教学上如果要摆脱这种困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幽”它一“默”。在一个沉闷的下午,我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讲课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同学在打哈欠,对文中有些词语解释提不起兴趣,这时正好讲到“周旋”一词,我向同学发问道:“如果你是嫦娥,你如何和逢蒙周旋?”顿时,同学来了兴趣,有的说发短信给后羿,有的說施美人计,有的说给后羿打电话,我哈哈大笑:“现代化设备都用上了,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周旋”了吧。这一个幽默的小插曲,使疲劳的学生们为之一振,进入自主学习状态,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2)增添情趣。讲课最忌照本宣科,板起面孔说教,最佳的做法是,亦庄亦谐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人物课文《我也是普通一兵》中三次人物对白需要学生读出恰到好处的语气,在之前,学生读不出“恳切”与“斩钉截铁”及“严肃”的区别,为此,我让同学将这三个句子交换语气读,比较一下读书效果,结果,试读之后,同学们窃窃而笑,几经啄磨,终于掌握了最佳读法。
二.劝戒,加深识记印象
幽默可使人从笑声中得到启示,意会到存在的问题。用笑声进行批评,其作用比正面叙述更容易让人接受。
(1)辨认是非。对学习中似是而非,极易混淆的东西,最有效的辨识方法是比较。如果采用生动有趣的说法,更会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讲辨识形近字有关的内容,引入则趣话:国内某大学开设外国留学生汉语进修班。一次,教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句子,中间空一字,要求学生从“巳、已、己”三字中选出个正确的填上。结果,一名法国学生当场晕倒,两外美国学生目瞪口呆,一名埃及学生拿尺子量“巳、已、己”的长度。这个故事令人“喷饭”,但这三个字已在笑声中给学生的脑海留下深深的印记。
(2)纠正错误。寓辨正于幽默,抓住契机,相机而导,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我针对有的学生随便理解汉字“会意”的构成法来个幽默:王安石请苏东坡考究“坡”的构成,苏东坡随口说:“坡,就是土的皮。”王安石说:“滑呢?那就是水的骨了。”苏东坡哑然。学生从苏东坡的“作蚕自缚”中悟出一个道理:学习切忌不求甚解,信口开河。
三、应急,控制教学节奏
成功的教师,往往自始至终调控着整个教学节奏,即使是突如其来的意外,也能应付自如,及时排除外界的干扰,继续组织教学。
(1)排除干扰。幽默背后蕴含着的是机智,是非凡的经验、能力和胆识。唯其如此,才遇困不慌,随机应变。我正分析《天鹅的故事》一课,忽然蝉声大作,一只蝉从外面长鸣着闯入教室。课堂肃静的气氛马上被这“不速之客”打破,正在思考的学生的注意力也立即被吸引过去。机智的教师不是喝喊,而是稍环视课堂一下,说:“同学们,天鹅的精神,确是惊天地,泣鬼神。你们看,现在连蝉都来为它们忙了。”我借题发挥,不但排除了意外的干扰,重整“旗鼓”,而且让学生在轻松诙谐的感受中领悟课文所表达的底蕴。
(2)避免尴尬。幽默是人际的“润滑剂”,于突变中能恰当地运用诙谐的语言,不仅能松弛神经,而且能摆脱窘境。有次来人听《鼎湖山听泉》我向某学生提问:“泉声美在哪里呢?”不知怎么,被提问学生一时语塞,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虽经老师催问,但仍不作答,众目睽睽之下,甚是难堪。忽然,我微微一笑,说:“妙!妙极了!同学们,这位同学的答案是最完善的,它的意思是说泉声之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也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好,请坐下。”“化险为夷”,功在幽默,这次应急真正显示了幽默的艺术性和机智性。
综上,幽默语言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使语文课更出采。
一.愉悦,激发学习兴趣
(1)活跃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如果受到长强度的刺激,即会从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教学上如果要摆脱这种困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幽”它一“默”。在一个沉闷的下午,我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讲课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同学在打哈欠,对文中有些词语解释提不起兴趣,这时正好讲到“周旋”一词,我向同学发问道:“如果你是嫦娥,你如何和逢蒙周旋?”顿时,同学来了兴趣,有的说发短信给后羿,有的說施美人计,有的说给后羿打电话,我哈哈大笑:“现代化设备都用上了,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周旋”了吧。这一个幽默的小插曲,使疲劳的学生们为之一振,进入自主学习状态,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2)增添情趣。讲课最忌照本宣科,板起面孔说教,最佳的做法是,亦庄亦谐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人物课文《我也是普通一兵》中三次人物对白需要学生读出恰到好处的语气,在之前,学生读不出“恳切”与“斩钉截铁”及“严肃”的区别,为此,我让同学将这三个句子交换语气读,比较一下读书效果,结果,试读之后,同学们窃窃而笑,几经啄磨,终于掌握了最佳读法。
二.劝戒,加深识记印象
幽默可使人从笑声中得到启示,意会到存在的问题。用笑声进行批评,其作用比正面叙述更容易让人接受。
(1)辨认是非。对学习中似是而非,极易混淆的东西,最有效的辨识方法是比较。如果采用生动有趣的说法,更会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讲辨识形近字有关的内容,引入则趣话:国内某大学开设外国留学生汉语进修班。一次,教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句子,中间空一字,要求学生从“巳、已、己”三字中选出个正确的填上。结果,一名法国学生当场晕倒,两外美国学生目瞪口呆,一名埃及学生拿尺子量“巳、已、己”的长度。这个故事令人“喷饭”,但这三个字已在笑声中给学生的脑海留下深深的印记。
(2)纠正错误。寓辨正于幽默,抓住契机,相机而导,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我针对有的学生随便理解汉字“会意”的构成法来个幽默:王安石请苏东坡考究“坡”的构成,苏东坡随口说:“坡,就是土的皮。”王安石说:“滑呢?那就是水的骨了。”苏东坡哑然。学生从苏东坡的“作蚕自缚”中悟出一个道理:学习切忌不求甚解,信口开河。
三、应急,控制教学节奏
成功的教师,往往自始至终调控着整个教学节奏,即使是突如其来的意外,也能应付自如,及时排除外界的干扰,继续组织教学。
(1)排除干扰。幽默背后蕴含着的是机智,是非凡的经验、能力和胆识。唯其如此,才遇困不慌,随机应变。我正分析《天鹅的故事》一课,忽然蝉声大作,一只蝉从外面长鸣着闯入教室。课堂肃静的气氛马上被这“不速之客”打破,正在思考的学生的注意力也立即被吸引过去。机智的教师不是喝喊,而是稍环视课堂一下,说:“同学们,天鹅的精神,确是惊天地,泣鬼神。你们看,现在连蝉都来为它们忙了。”我借题发挥,不但排除了意外的干扰,重整“旗鼓”,而且让学生在轻松诙谐的感受中领悟课文所表达的底蕴。
(2)避免尴尬。幽默是人际的“润滑剂”,于突变中能恰当地运用诙谐的语言,不仅能松弛神经,而且能摆脱窘境。有次来人听《鼎湖山听泉》我向某学生提问:“泉声美在哪里呢?”不知怎么,被提问学生一时语塞,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虽经老师催问,但仍不作答,众目睽睽之下,甚是难堪。忽然,我微微一笑,说:“妙!妙极了!同学们,这位同学的答案是最完善的,它的意思是说泉声之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也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好,请坐下。”“化险为夷”,功在幽默,这次应急真正显示了幽默的艺术性和机智性。
综上,幽默语言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使语文课更出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