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4-000-02
摘要大学生是民族的祖国未来和希望,探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与模式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职责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研究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渊源,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的现状,进而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与模式,有助于推进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构筑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灵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渊源
学术界就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简单评述如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国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美)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的哲学/20世纪国际德育理论名著文库》论析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着普遍的道德发展阶段,道德教育应该是对道德发展的促进而不是直接传授某些固定的道德准则。(英)拉思斯(Louis,E.R.)的《价值与教学/20世纪国际德育理论名著文库》一书论析了用价值澄清理论进行道德教育,鼓励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与价值有关的问题,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加审慎和全面地思索自己的价值观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问题。通过这种价值观的教育,可以澄清人们的价值观,使人们能够把握自己的价值观,发现有意义的和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李光辉著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阐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辉历史,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的基本制度形成过程等微观领域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的分期等宏观领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李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一书立足于现代社会,以环境的变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为主线,探讨了媒介环境、虚拟环境和竞争环境等新的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了环境影响的自发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的关系;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等对策。
高校的思想政治研究,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梁金霞著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探索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趋利避害的方法与路径。梁桂麟著的《知识经济与高校德育》一书预测了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对文化、教育、学习、工作、人际等多方面将引起的新情况、新变化,探讨了这些新情况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新情况下高校德育在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开发上的作用和功能;探索了新情况下高校德育的理念、途径、方法。该书使用了“网上人际”、“网络德育”等新概念,力图运用较新的资料,从学科前沿和观察的视角来研究高校德育的若干特点和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贾东海、王扎西、杨志武主编的《新世纪高校“两课”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阐述了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刻,“两课”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阵地,充分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韩东才、罗芝馨、殷丽萍主编的《铸魂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师德建设、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与社团工作、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心理健康与就业指导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张锦高、丁振国主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思考与实践》阐述了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论析了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手段。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的现状
自党党中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来,学术界反应踊跃,围绕着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开了论证。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如:刘贵芹在《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一文中论述了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要高质量地、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抓好了这项工作,就抓住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的首要问题。 冯刚在《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一文中论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营造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要加强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徐柏才、张俊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论述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核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主旋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现实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准则,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综上所述,我国学术界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成果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性,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储备了知识的“存量”。但学术研究的要义在于“增量”研究,即在知识“存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以取得学理的可持续增长。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研究而言,必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起码包括: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是什么现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存在哪些问题?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该教育的什么内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与模式?等等。这些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日显紧迫,无论如何都不能回避。但目前在这些方面,我们仍觉得乏善可陈,需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而有深度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与模式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该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认知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与模式。具体内容包括:
首先,探研如何坚持 “合乎规律性”与“合乎目的性”的辩证统一,构建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模式的科学合理观。探研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既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为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空间。论析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落实研究型的专题教学。探研如何坚持以知识教育为依托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规律,使教育者做到“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去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实现 “以理服人”;探研如何坚持主导价值观教育与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的规律,让受教育者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以理解、宽容、鼓励支持的态度去对待受教育者的合理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价值追求。
其次,对高校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状况进行调查评估。调查将以閱卷调查为主,同时辅以学生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阅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无记名回答的方式进行。为了确保调查的客观性、准确性,在抽样调查中还将充分考虑到院校、专业和年级等因素差别。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变量的统计分析。按照素质标准评估法,通过变量统计分析,评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现状,分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的薄弱环节和思想误区,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结论。
摘要大学生是民族的祖国未来和希望,探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与模式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职责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研究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渊源,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的现状,进而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与模式,有助于推进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构筑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灵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渊源
学术界就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简单评述如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国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美)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的哲学/20世纪国际德育理论名著文库》论析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着普遍的道德发展阶段,道德教育应该是对道德发展的促进而不是直接传授某些固定的道德准则。(英)拉思斯(Louis,E.R.)的《价值与教学/20世纪国际德育理论名著文库》一书论析了用价值澄清理论进行道德教育,鼓励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与价值有关的问题,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加审慎和全面地思索自己的价值观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问题。通过这种价值观的教育,可以澄清人们的价值观,使人们能够把握自己的价值观,发现有意义的和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李光辉著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阐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辉历史,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的基本制度形成过程等微观领域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的分期等宏观领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李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一书立足于现代社会,以环境的变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为主线,探讨了媒介环境、虚拟环境和竞争环境等新的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了环境影响的自发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的关系;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等对策。
高校的思想政治研究,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梁金霞著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探索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趋利避害的方法与路径。梁桂麟著的《知识经济与高校德育》一书预测了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对文化、教育、学习、工作、人际等多方面将引起的新情况、新变化,探讨了这些新情况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新情况下高校德育在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开发上的作用和功能;探索了新情况下高校德育的理念、途径、方法。该书使用了“网上人际”、“网络德育”等新概念,力图运用较新的资料,从学科前沿和观察的视角来研究高校德育的若干特点和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贾东海、王扎西、杨志武主编的《新世纪高校“两课”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阐述了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刻,“两课”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阵地,充分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韩东才、罗芝馨、殷丽萍主编的《铸魂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师德建设、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与社团工作、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心理健康与就业指导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张锦高、丁振国主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思考与实践》阐述了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论析了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手段。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的现状
自党党中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来,学术界反应踊跃,围绕着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开了论证。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如:刘贵芹在《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一文中论述了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要高质量地、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抓好了这项工作,就抓住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的首要问题。 冯刚在《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一文中论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营造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要加强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徐柏才、张俊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论述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核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主旋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现实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准则,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综上所述,我国学术界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成果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性,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储备了知识的“存量”。但学术研究的要义在于“增量”研究,即在知识“存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以取得学理的可持续增长。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研究而言,必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起码包括: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是什么现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存在哪些问题?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该教育的什么内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与模式?等等。这些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日显紧迫,无论如何都不能回避。但目前在这些方面,我们仍觉得乏善可陈,需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而有深度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与模式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该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认知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与模式。具体内容包括:
首先,探研如何坚持 “合乎规律性”与“合乎目的性”的辩证统一,构建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模式的科学合理观。探研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既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为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空间。论析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落实研究型的专题教学。探研如何坚持以知识教育为依托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规律,使教育者做到“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去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实现 “以理服人”;探研如何坚持主导价值观教育与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的规律,让受教育者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以理解、宽容、鼓励支持的态度去对待受教育者的合理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价值追求。
其次,对高校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状况进行调查评估。调查将以閱卷调查为主,同时辅以学生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阅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无记名回答的方式进行。为了确保调查的客观性、准确性,在抽样调查中还将充分考虑到院校、专业和年级等因素差别。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变量的统计分析。按照素质标准评估法,通过变量统计分析,评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现状,分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的薄弱环节和思想误区,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