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形象以及所表现的生命意识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萧统编撰的《文选》。由于这些诗歌的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文选》将它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便以此名之。这是一组代表着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诗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钟嵘称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几乎一字千金”。刘勰誉之:“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本文采用古诗产生于东汉末年这个说法。将十九首置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关于十九首的内容,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包括游子远游思家,感叹生命短促,宣扬及时行乐,描写真挚友情。以及占了很大篇幅的思妇之诗。
  
  一、思妇形象的塑造
  
  在古诗里,有很大一部分诗都是思妇之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之二《青青河畔草》、之八《冉冉孤生竹》、之九《庭中有奇树》、之十《迢迢牵牛星》、十六《凛凛岁云暮》、十七《孟冬寒气至》、十八《客从远方来》、十九《明月何皎皎》。或有人谓其中的一些诗别有寄托,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古诗从整体上塑造了一批思妇形象,但表现了她们不同的侧面。
  
  (一)侧重表现痴情
  《行行重行行》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痴情的形象,“与君生别离”,此句有用屈原“悲莫悲兮生别离”来解的,也有人把“生”解作“硬生生”,生生分开一对相爱的人。从此,开始了游子相去日已远,闺中人衣带日已缓的相思苦等的日子。此诗中,已经点明了“游子不顾返”,则女主人公被抛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她仍执著地思念着游子。“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怎样跟这个忽忽流逝的时光相抗衡,女主公唯有劝自己努力加餐饭,这样才有可能等得到与外出的游子重聚的那一天。整首诗用平淡如水的语气刻画出了一个痴情的女子形象。
  
  (二)感叹青春易逝的悲哀
  《青青河畔草》诗连用六个叠词,“青青”、“郁郁”、“盈盈”、“皎皎”、“娥娥”、“纤纤”,刻画出了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和一个美丽寂寞的少妇形象。河畔之草青青葱葱,园中之柳郁郁蓊蓊,这一片明媚的春景都是由一个闺中少妇在妆楼上遥望而得,自己的青春也如这春光一样,可惜无人欣赏,因为“荡子行不归”。辜负了这一片大好春光与少妇的大好年华。于是,发出了“空床难独守”这样赤裸裸的痛苦呼喊。 《冉冉孤生竹》从诗歌本身来看。写的是新婚久别。“与君为 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须附女萝而生长,言自己虽已成婚,但夫君远行,仍然无依无靠。“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以之来喻女子的青春盛颜也将很快一去不复返,女子慨叹韶华易逝,青春易老。不愿自己的青春在苦苦空等中自白虚耗。
  
  (三)对怕被抛弃的阴影
  在《孟冬寒气至》里,这首诗里的女主人公情深而婉曲。“客从远方来,遗我一札书”,客人带来游子的书信,她“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可以见得她将书信视为至宝,置于袖中表示她随时都会拿出来读,以温“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的情话。陪伴着自己的孤独。“三岁字不灭”,一方面说明她对这封书信的珍爱程度,三年了也没有受损;另一方面也说明,游子已经很久没有来过书信,女主人公被抛弃的命运昭然若揭,她内心也是充满了愁怨和疑惧,于是说“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但在怕被抛弃的同时,思妇仍然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坚定而执着地等待着君之归来。
  
  (四)对于离别无法排遣的惆怅
  《迢迢牵牛星》虽然以古代神话作为外衣。全诗是想象与写景的结合,牛郎织女的传说更能牵动离愁别绪。虽然无一字言情,但情景交融。那皎皎的河汉女。仿佛就是千万人间美丽而善良的女子,迢迢的牵牛,盈盈的河汉,是阻隔游子思妇的人间鸿沟的写照。如雨泣涕,相对无言,又充满了对爱的忠贞不二和对现实深深的哀怨。
  
  二、生命意识在思妇诗中的体现
  
  十九首之前的诗歌中,写女子或是女子自己的作品,往往都是把女子当作男子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人格,感受不到她们是有真实生命冲动和渴求的鲜活人物。如诗经《邶风·谷风》和《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皆因色衰而见弃,以及汉乐府《上山采靡芜》中的女主人公也无端被弃。而十九首中的思妇却出现了自己的声音。
  在《青青河畔草》中,思妇直白地发出了心底最真实的呼声。那个昔日的倡家女,本想建立一个充满爱和温馨的家。然而希望落空,“荡子行不归”。于是她发出了“空床难独守”的直白而痛苦的呼喊。王国维《人间词话》:“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这首诗中表现出了生命本能的冲动,妇女敢于把内心深处的自我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写出了最真实的人性。
  再来看《冉冉孤生竹》这首诗。吴淇《古诗十九首定论》中说此诗:“旧注以此为新婚,非也。细玩其意,酷似《摽有梅》,当是怨婚迟之作。”无论是新婚别之作还是怨婚迟之作,都可以看出在长年累月的孤独思念中,思妇最易产生韶华已逝,青春不再的迟暮之感。这也是生命意识觉醒的表现。“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已经意识到青春苦短,不愿生命在这白白地等待中虚度。
  而在《客从远方来》这首诗中,妇人敢于直接表达心中的爱恋之情。“文(纟采)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洋溢着民歌色彩,用了很多双关语来表达内心的爱恋。张玉毂《古诗十九首赏析》谓此诗:“通篇只就得绮作被一事见意……并将如何装棉、如何缘边之处,细细摹拟,嵌入‘合欢’、‘长相思’、‘结不解’等字面,著色敷腴”。思妇在得知“故人心尚尔”之后,惊喜感动,于是将满腔爱意都缝进合欢被里,期待丈夫的归来。并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对爱情的渴望,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思妇终于也能正视自己的内心,也是生命意识的体现。思妇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真”是前代诗歌中所没有的。
  这些“思妇”之诗,超出了一般的男女相思之情,因为它们在抒写怨恨别离之情的时候,还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珍视之情和对青春易逝的惆怅。于是,它们与前期的同题材的诗歌相比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在《古诗十九首》里,这种男女之间离别的痛苦不仅仅是在于相思,还在于光阴流逝,生命无常。久别的夫妇虽然还会有团聚的日子,但“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最美好的年华却一去不返了。正因为有这些对生命的珍视,才使这些相思之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千百载后读来,还有一种感发力,“读之皆如伤我之心”。总之,这些思妇之诗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人对生命的觉醒,对于青春易逝的感叹,敢于直抒胸臆的独白,对于爱情的执著,都反映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文人的生命意识的自觉以及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探索。
  
  三、综述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体现出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这跟当时的时代环境也是分不开的。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思想崩溃。那些文士们失去了精神支柱。于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就常出现在他们心中。由此衍生出来的对于青春易逝的悲哀,亲友离别的痛苦,爱人之间相思的难熬,对家乡的无限眷恋,这样的思想蔓延地越来越广。
  正因为这一时期,统治思想几近崩溃,传统道德的桎梏有所松动,所以才听到了这些女性不同于以往的自己的声音。她们中的大部分形象都是痴心温婉,但是她们已初步抛弃了女性的被动性,放弃了仅仅作为男人附庸的、缺少自己思想而存在的命运。她们能主动去爱,去怨,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对韶华易逝的慨叹,对爱人的刻骨相思,还是发出赤裸裸地呼喊。
  总之,正是因为这些女性意识的流露,才使十九首所表达的各种游子思妇的感情那样真挚感人,让我们千载之下读起来,也能引起深深的共鸣。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曹旭.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梁·萧统.文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这样一个“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呢?已产生共识的是,自去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与近些年毕业生数量不断趋增是导致目前就业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据一些调查结果看,目前很多单位岗位空缺,招不到合适的人,这就意味着并非是绝对的供大于求。那么,除了上面那些客观方面的因素
期刊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是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和湖畔派的主要代表。华兹华斯在诗歌创作上摒弃了十八世纪诗歌风格上的因袭和滥调,采用民间朴素、生动的语言来直接表达感情。他尤其擅长歌颂优雅恬静的自然景物,喜爱描绘在大自然中活动的普通人形象。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形象生动、语言质朴,对英国诗坛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享有“自然诗人”的美誉。其著名诗
期刊
纳粹发动的对超过600万犹太人的大屠杀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惨无人道的罪行,纳粹政权也因此被历史学家视为人类历史上邪恶政权的代表。种族理论是纳粹意识形态的中心,纳粹上台之后立即就开始打造自己理想的“种族帝国”。《绝育法》正是纳粹种族理论的首次实践。    一、《绝育法》颁布的背景:种族主义和纳粹一体化    种族主义根植于种族歧视,在欧洲有着漫长而丑恶的历史。然而纳粹种族主义却与传统的种族歧视有着明显的
期刊
消费社会里,身体被波德里亚誉为‘最美的消费品’。身体消费中女性身体的消费无疑充当了主角。我们在广告中消费了女性身体所带来的美丽和色情的幻想。在娱乐节目中,女性身体和性别特质更是人们眼中上好的舆论话题。  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下,身体充满了文化消费意味。在充分享有经济发展和科技发达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的同时,我们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改造了我们的身体,我们开始自觉地塑造我们的身体。中
期刊
一、肖邦生平及历史背景    肖邦从小就喜爱波兰的民间歌曲和民族音乐。在老师爱尔斯涅尔和朋友们的鼓励下,他立志以创造波兰民族音乐为己任。肖邦的音乐创作实际上与波兰特定的历史社会境况和社会心理有着深刻的联系。肖邦正是在波兰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并以他的大量作品表现出祖国人民的炽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对于沙皇俄国残暴统治的强烈反抗。  青年时代的肖邦,在思想上深受以密茨凯维支
期刊
《自由选择——个人声明》一书是美国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罗斯·弗里德曼合作的著作,是传承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传统的著作。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是献给始终执着于懂得并且肯与执著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献给所有自由选择苦难生活的人,而对于任何仁慈的“家长”和习惯替别人做最好的决定的专家,我想还是请他们尽可能请远离此书为妙。  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的力量,控制的专横,危机的剖析,从摇篮到坟墓,天生平
期刊
一、应用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一)应用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  1.我国应用语言学的萌芽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例如孔子办学,就开设了“文学”和“言语”两科,在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但是都是处在自发状态,没有形成专门的学科和体系。从整体上来讲,还是处在传统语文学的阶段,即文字、音韵、训诂,只是为经典作注释。  2.晚清到民国成立时期。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出版,是中国形成独立语言学
期刊
社会的和谐,凝聚于文化的和谐。和谐的社区,离不开和谐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灵魂。本文运用公共行政理论,结合杭州市萧山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情况,从政府协调者角色角度探讨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具体从协调建立管理机制、协调开展文化活动、协调培育社区归属感、协调提升社区的凝聚力来探讨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协调者角色。  社区文化建设,涉及到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社区单位以及社区居民,政府作为协
期刊
英语作为世界语,在近一千五百年的演变中,以词汇量巨大,同义现象丰富著称。  同义是自然形成的语言的词汇特征之一。同义现象包括同义词、同义词组和同义句等,其中以同义词最为代表性。同义的形成有多种原因,除在本族语言内部表达侧重点不同、感情和语体色彩不同等以外,还包括外来语汇的进入、语言文化的变迁等。语言与其语义有武断性,但每个词都有其来源。同义词亦各有其根源,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以英语语言中的同义词
期刊
有一段时日没有走在家乡的大道上了,在小时候的记忆里,家乡的路弯弯曲曲,犹如盘山小道,下雨天走在泥泞的小道上,真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走每一步都要想好下一步该怎么迈出去;家乡夜晚寂静无声,只听蛙声一片,夜空一片漆黑,在夜空放晴的夜晚也能看到繁星点点,如有什么动静只听满园的狗叫声,有时令人毛骨悚然;在煤油灯的点缀下,农村的夜安静得有点让人可怕,家乡的屋子矮小狭窄,屋子的结构主要由泥土、木头、茅草组成,在
期刊